摩拜小哥:每日至少得找30辆坏车 在距离周海2.3公里的沙头街道,李奋洲正在为摩拜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摩拜单车的兼职维保人员,每天他至少要找到30辆损坏的车。 为了找到足量的车,他四处奔波,有时候路边找不到单车,他就开始盯着路过身边的摩拜单车。好几次他看到行驶中的单车脚撑坏了,赶忙跑上去截停,劝说骑车的人换另外一辆。 大部分人都愿意听从他的建议换车,但也碰到过一个大叔着急出行,坚持不肯换车,觉得脚撑坏了没什么。李奋洲只得骑着单车跟在他后面,直到用户安全到达目的地,才收起这辆坏车。 每集齐五辆以上的单车时,李奋洲就会将这些单车归为一处,拍照片到兼职群里,以便跟车人员统计。 23岁的李奋洲今年即将毕业,在一家建筑公司实习了大半年,目前在等转正考核结果。空闲之余他想找个兼职,但对发传单、服务员等工作毫无兴趣,看到“福田摩拜单车猎人”的招聘信息时,好奇心顿起。 李奋洲的找车之旅由此开启。兼职并不是每天都要去做,工资按天计算,只要提前一天告诉管理人员,便可在第二天开始工作。在李奋洲加入的兼职群里,有5个管理人员,通常一个管理人员负责5~7个兼职人员。 摩拜在深圳福田区的兼职人员目前有四五十个,总共分为三类。第一类负责干预找车,所需人力最多。李奋洲便是其中之一,他所负责区域的半径为4公里。 跟随货车司机的属于第二类,每日一人将记录群里分享的损坏车辆放置点,并跟随司机去取这些坏车,然后送去维修厂。维修完毕后,他们又随司机投放车辆。 第三类兼职人员负责调度,负责寻找分散的摩拜单车,将车搬到人流密集处,比如地铁口、园区等,调度人员每天要找到80辆分散的摩拜单车。 “在兼职过程中时间是自由的,上层领导不是特别管我们,只管一天找到30辆坏车就够了。”李奋洲觉得这份兼职没有想象中的辛苦。 共享单车“医院”:专卖变专修的生意经 像看医生一样,维保人员只是找到“生病”的单车,并把它们送上去“医院”的车上。在那一头,“医生们”正翘首以待,希望用自己的技术将这些“生病”的单车修好。 在深圳福田区红荔西路的捷安特单车专卖店就是小蓝车的其中一间合作“医院”,现在已经有四间这样的单车店正在和小蓝单车进行维修合作。 在福田区中心地段,这间专卖中高端自行车的店门口停了四十多辆小蓝单车,全是损坏的。 大部分单车都是一些小故障:车头歪了、刹车线外漏等。黎志群戴着手套,拿一些简单的工具,大约10分钟就能修好一台。 偶尔碰上一些大毛病的单车,比如单车轮胎的弦坏了,需要把整个轮胎都拆下来。因为这种费时间,又麻烦,所以黎志群就得和每天过来交接的工作人员重新商量这台单车的维修费了。 单车店老板黎志群曾经拥有过四间自行车店,有两间关了,现在只剩下两间店,除了这间,他还有一间在南山区。 共享单车的出现给他仅存的两间店带来不小的冲击,但黎志群格外的理智,并不像其他单车店老板一样仇视共享单车,相反的,当小蓝单车主动找上门,想寻求合作时,他爽快答应了。 每修一辆小蓝单车,黎志群就能赚到10元钱,这个价格不高,但胜在量大。每天,开着面包车的司机会来三四次,每次都拉上十几辆损坏的小蓝单车,一天下来,有四十多辆的坏车被拉过来。现在生意不好,店铺里经常空无一人,黎志群想着,每天能有这么多车修也是不错的。 修完后,黎志群拿出手机扫码,数据传到小蓝车的后台,这辆单车就能重新投入市场,供人们骑行。他直接将修好的车推去马路边,省去司机取车、放车的环节。 黎志群认为这样的合作是互惠互利,对于小蓝单车来说,和拥有现成的工具、技术和店铺的单车店老板合作,是他们目前在修车环节节省成本的最佳方法。 运维操盘手:大数据支撑共享单车运维 策划这一切环节的背后,正是梁嘉泳这样的人。 作为小蓝单车的运营总监,梁嘉泳熟知发生在单车身上的一切问题,从单车的投放到维修,从维保人员的招聘到司机的调度。 对于共享单车的“共享”二字,梁嘉泳的想法越发开阔。他在负责单车的运营和维护时,面对的永远不只是用户。 目前小蓝单车的使用寿命为三年,但避免不了一些小的损伤和人为破坏,他们在深圳每个区设立一个运维负责人,然后根据人流密度、街道状况等因素在各个区中划分四五平方公里的小区块,每天给每个区块的维保人员发布任务,找到的损坏车辆达到一定数量后,调度车前来调动。 梁嘉泳也曾找过被损坏的单车,他将这个过程形容为“寻宝”,即以超乎寻常的逻辑寻找一切隐蔽之处的破损单车。 找车的过程中难免会触及到人性的阴暗之处。有用户会将车藏在家中,供自己使用。维保人员得到信息,敲门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辨黑白。排除了部分用户因车子损坏,担心后续使用者发生意外而私藏的可能性后,他们会与私藏者聊天,试图让用户主动归还单车。 虽然能了解用户的需求,梁嘉泳还是细心为每一位用户解释“共享”的意义:自己方便的时候,也要给别人留下方便,你不使用的时间里还有人需要它,共享单车的目的就是方便多人使用。 梁嘉泳说,作为用户,我也想着,如果车始终都在我左右,那该多好啊。有次他骑着小蓝单车去南山区白石洲购物,车从停在超市门口,到他从超市出来,前后不到10分钟就不见踪影。 好奇这辆车去向的梁嘉泳,在后台观察了一整天数据。大概在下午4点前,这辆车从白石洲被骑行至深圳湾,有人在深圳湾公园骑了一半停下,换另外一个人骑完了另外一半,最后又回到蛇口,总共被使用了9次。一般一辆车一天使用次数为4~6次,他没想到这辆车会有如此“曲折”的旅程。 通过后台大数据,梁嘉泳也可以看到人们上下班流动轨迹,从而对车辆进行灵活调动。每逢周末,深圳湾会有大量单车滞留,每到周日晚九点时候,维保人员会对车辆进行回收,用货车运至就近的城中村或住宅楼下,第二天人们就有足量的车骑着去上班了。 这是一个大数据与共享单车紧密相连的时代,梁嘉泳在采用这些措施时,认为还可以做的更好,摸索出更加细化和灵活的道路,实现高效调度。用户在习惯共享单车这个新兴事物的时候,企业也在熟悉和习惯用户,以后,只会更加密不可分。 共享单车单车作为一个新兴事物,在受到大众欢迎之时,也因阻塞交通等面临着政府监管问题。 在面对单车被没收的困境时,梁嘉泳和团队会马上制定相关的整改方案,并把方案告知城管,若是城管同意了,他们便可取回小蓝车。 梁嘉泳说,因为共享单车是一个大的行业,一家之力很难推动整个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而车子的共同治理和维护以及规范管理等是需要大家一起来发力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家是共同进步和合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