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3:03 编辑
四十五\捷径▲
因为正在修建隧道,高尔寺山的上山公路被大型施工车辆压得破烂不堪,遍布大小深浅不一的泥坑和水凼子(这个与老虎嘴隧道的路况堪有一比),骑车如玩杂技,十分考验人的技术。遇到对面来车,惟恐躲闪不及,只好早早地下车推行。 快到垭口的时候,泥坑倒是没有了,代之以土路,汽车过时,扬起漫天灰尘,几乎迷了人的眼。 经过一番奋战,清涟、老黄、小一休和我先后挣扎着抵达山垭口。高尔寺山垭口的海拔是4412米,气温很低,即便是在这夏日的正午,也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我们不敢大意,赶紧添加了衣裳。经过一上午骑行,腹中也有些饥饿了,于是在垭口的草地上坐下来,从驮包里掏出干粮,就着白水吞咽下去,算作是午餐。小一休带了一罐八宝粥,吃得香喷喷的津津有味,这已经是极奢侈的享受了。
半天没看见老田父子俩上来。老黄说在快到垭口的时候还跟他们打过照面的,这点路推也该推上来了。清涟掏出手机正准备联系老田,就见老田空手从山垭口另一侧的一条小沟里爬上来,灰头灰脸的,衣服、裤子上沾满了土。老黄笑道,怎么跑去钻山沟了?老田摇摇头,苦笑一下,说道说不得,说不得。又问,车呢?老田往山沟里一指,说在下面呢。 原来,老田父子骑到临近山垭口的最后两个大弯时,看见路旁有一条羊肠小道指向山顶,不少骑友都选择从那里走捷径把车子推上山。 当时老田已经被连续二十多公里的搓板路折磨得痛苦不堪,全身筋疲力尽。抬头望去,“之”字形的道路呈三十多度向山垭口延伸,山道上尘土飞扬。对此时的老田来说,那条捷径真的是太具诱惑力了,他和小田一商量,决定跟上推车的队伍。 小路很窄,仅容一人通行,由于是直通山顶的,坡度也很大。老田父子俩先是用双手死死掌住车龙头欲向前推行,但车后架上的驮包实在是太重了,压得车龙头高高翘起,车身一个劲后仰,双手根本掌不住,于是只好腾出一只手来扶住驮包,这样才勉强让车歪歪撇撇地向上挪动。这样走了一小段路,很快就感到力不从心。回头看去,后面又跟上了十来个推车者,蜿蜿蜒蜒地形成了一条长龙。退是退不回去了,只有硬着头皮往前走。 老田说当时懊恼不已,人也接近崩溃,丢掉车子不要的心都有。好不容易快到山顶了,小路却变成了小沟,前面还有一个高高的坎子,靠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没有办法把自行车弄上去。这个陡坎几乎成了压倒大家的最后一根稻草,所有人都呆住了,憋着的一股劲瞬间消散,全部瘫软在那里。好在有人还保持了一点头脑的清醒,知道就这样瘫下去不行,他终于想出办法,让大家先把驮包从车上卸下来,然后安排人爬到坎上,下面举、上面接,依次把自行车搬上去。 这个主意振作了大家的精神,帮助大家度过了难关。不过经过这一番折腾,可怜老田骨架子都散了,当他的车子搬上土坎之后,他就不管不顾了,只把车子丢在那里,一个人手脚并用地爬上山来。 我们边听老田讲述边往山下看,果然见到一支几十人的队伍在往上走,且不断地有人加入到这支队伍的行列。离山顶几十米的地方,聚集了一堆人,都在那里搬车子,想来那就是老田说的陡坎处了。
老黄连忙下去帮助小田。隔了好久才上来,两人也都是一身的灰土。小田说山下有人推车时摔倒了,受了伤,他只好在下面帮忙。 老田躺在地上又是揉肩膀又是揉腿的,恨恨地说,妈的,这回掉得大,本想走捷径会轻松一些,却额外多付出了几倍的精力,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啊。 我们就都笑。世界上的事情大抵如此,很多东西看上去很美,充满了诱惑,其实是有毒有害的,就像毒草、毒菇、毒蛇之类,它们身披五彩外衣,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人一旦经不住诱惑,便被引入歧途。 所以,我们都同情地望着老田,说,看来捷径有时还真不是轻易能走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