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0 08:21 编辑
我们在折多塘住的“本达民居”不靠国道,准确地说是在一个山坡上——要从国道往山里拐个弯,然后顺着坡往上走50米左右,才到本达民居的院门。院子不是全封闭,只在靠坡路这边垒了一堵墙,靠国道那面却是敞开的——或许因为建在山坡上,得了地利之便罢——山坡上种了几畦庄稼,长势正好。靠墙角搭着葡萄架,葡萄架下砌着石桌、石椅。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正中间一张圆桌前有一名七、八岁的小女孩在埋头写着作业,见我们进来,抬头瞥了一眼,也不搭话,又自顾自做作业去了。院内已经停了十来辆自行车,我们顺着把车子停靠在一起。停罢车,见仍无人照应,清涟就问小女孩:“美女,你阿爸啦阿妈啦呢?”小女孩又抬头望他们一眼,撇撇嘴却不答话。
这时从菜地旁的一间小屋子里走出一位中年妇女,皮肤黑里透红——这种高原红肤色是我们一路所见藏民的典型标志——笑着迎上来,问:“几位是住宿的吧?”抬眼见到老田,晓得我们是同伴,便不再客套,接着清涟刚才的问话道,“这丫头不是我的女娃,是我兄弟的,住在山下,到我这里来做作业呢。”
清涟凑过去看小女孩的作业,原来她正照着语文书写生字词。清涟拿起作业本细细看了,赞道:“嗯,小丫头这字写得好工整啊!”又问:“语文考了多少分啊?”之前见小女孩不跟我们打招呼,以为她腼腆认生,没想到还很大方,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回答:“期末考试86分。”清涟说:“真不简单。你们在学校学不学藏语呢?”女孩答:“学的。我们这儿都是汉语、藏语双语教学。”清涟道:“好伶俐的丫头!你是在村里的学校读书吧?”“我在康定读书,我们村里没有学校。”“那么远啊,那每天怎么回家呢?”“我在学校住读。周末就搭班车回家。”清涟不觉怜惜地摸摸小女孩的头,说:“这么小就住读,多不容易啊。”又跟小一休说,你不是带了一些文具么,可不可以送一些给她?小一休点点头,爽快地答应了。
接着随老田进到屋里。一楼大厅里摆满了沙发床,中间留一条窄窄的过道,仅容一人通过。大厅左右两侧各有一间房,也摆着沙发床。老田说我们的房间在二楼,要从大厅后面上去。上楼的梯子是铁焊的,高且陡,脚踏上去颤颤巍巍,摇摇欲坠,颇有几分惊险。几个人一手拎驮包,一手扶楼梯,一只脚踏实了方敢抬另一只脚,如此小心翼翼地前后照应着,总算上到二楼,竟都出了一身汗。
房间靠东边,正好是六张沙发床。房间的墙上、沙发床的靠背上都绘着以红、黄、蓝为主色调的彩色图案,处处透着浓郁的藏族风格。房间的光线很好,从窗口可以看得到玉岭雪山。出来几天第一次住这种藏式风情的房间,小一休和小田都兴奋不已,各自霸占了一张床,爬上去又蹦又跳,还喊着让大人们给他们照相。
闹腾够了,觉得身上汗嘎嘎的,清涟打开驮包收拾了几件衣服,故作神秘地说:“走,我带你们去个好地方泡澡去。”
小一休和小田异口同声地问:“什么好地方?”
清涟微微一笑,道:“去了你们就知道了。不过得赶早,晚了可就泡不成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