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楼主: 箫风禅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藏词典——用独特的方式阐述不一样的川藏线(已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211#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08:09: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3:07 编辑

       离路边不远的草地上有一顶黑色的帐篷,帐篷前停着一辆摩托车,一只牧羊犬在帐篷周边晃悠。清涟说,走,我们过去看看——富有平民情怀的他总是不肯放弃每一次体验生活的机会。
       我们推车走到帐篷前,牧羊犬警惕地注视着我们,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呼呼声,却并不狂吠。我们正在那里游移不定,生怕再往前走会激怒了牧羊犬,这时从帐篷里走出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他走到牧羊犬的跟前,摸一摸犬的脖子,又轻轻拍一下它的脑袋,牧羊犬便似得到某种号令一般,溜到别处玩耍去了。我们赶忙上前与那男子打招呼,双手合十躬身说道,扎西德勒!
       那男子也躬下身子,双手在前面摊开,说道,鲜花盛开的地方,快乐的蜂蝶飞舞;喜鹊欢唱的时候,有远方的朋友到来。扎西德勒!
       男子把我们延请进帐篷里,里面色彩的斑斓让我们很感意外。地面铺着地毯,壁上挂着唐卡,各式家具雕着藏式彩绘。男子让我们在帐篷正中的条桌前坐下,又忙着给我们制作酥油茶。
       清涟说,您别忙,我们就随便看看。
       男子说,遇到干渴的时候,碱水都是甜的;遇到饥饿的时候,蒺藜都是软的。你们骑车辛苦了,哪能不喝口茶呢?
       说话间,香喷喷的酥油茶已端上条桌。
       喝着茶,清涟问,我看您这帐篷跟我们寻常所见的不同,质地柔软而有韧性,是用什么做的呢?
       男子答,是用牦牛毛编织的呢。
       清涟说,哦,那挺贵的吧?
       男子说,不贵。牦牛毛是自家的,帐篷也是自己编的。
      小一休感到好奇,就起身上前去摸,说,嗯,真的是毛做的呢,好柔和。
      清涟又问,那么说,你们家养了不少牦牛罗?
      男子说,不多,也就几十头吧,另外还有几百只羊。
      清涟啧啧赞叹一声,没细说什么。后来跟我感叹,说他家怎么也是百万资产啊,你看他待人谦和的样子,他不说我们怎么也瞧不出来呢。
       这时小一休问,你们家那么多牛羊,你放牧的时候怎么认得出来哪是自家的,哪是别人家的,会不会弄混呢?
       小一休是孩童心性,问的问题总是幼稚而好笑。这种问题叫别人怎么回答呢?
       没想到男子听了哈哈一笑,反问道,那你见过那么多的人,怎么都能认得呢,怎么不会搞混呢?
       小一休说,人的面相各不相同,怎么能跟牛羊比呢?
       男子说,其实牛羊和人是一样的。每个地方的大雁,叫声不一样;每个地方的骡子,走法不相同。慈悲的佛赋予了所有生命不同的灵性和模样,只要跟他们呆久了,就会辨认出每头牛、每只羊其实长相、性格、声音、脾气各异。他们各自还都有自己的名字,我认识他们,他们也认识我,怎么会弄混呢?
男子说得我们三个人面面相觑。我们知道马和狗是有灵性的动物,有性格,有脾气,人们会给他们起名字,却从来没有想过那漫山遍野的牛羊也会有性格、有脾气,有名字,能与人沟通、与人交流。这需要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深厚的爱意才能够做得到啊?
       我们看那男子,他的眼里泛着一种柔和、平静的光。
    男子要出去牧羊了。他满怀歉意地跟我们说对不起,没有招待好我们。他跟我们挥挥手,骑上摩托,带上牧羊犬,向草原深处飞驰而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212#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08:1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3:08 编辑

      告别男子,我们继续沿着无量河前行。清澈的无量河里经常会有水鸟掠过。鸟在水面上轻点一下,或者扇动着翅膀扑棱棱地在水面踩出一串涟漪,然后展翅飞向辽远的天空。

穿行在毛垭大草原,看着这些鸟儿,一首很熟悉的诗突然从我的脑海里闪现出来:

      云间白色的仙鹤啊,  
      请把翅膀借给我,  
      我不会往很远的地方飞,  
      我到理塘转转就回来。
  

    诗的作者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对于仓央嘉措的诗后人理解各不相同,有说是情诗的,有说是道歌的,总之在世俗人的眼里读到的是情爱,在大德高僧眼里读到的是对佛的崇敬与追随。不论作何理解,仓央嘉措最终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他圆寂后,为了寻找他的转世灵童,活佛和官员们依照惯例认真查找了他的遗物,以求得寻访线索。最后,他们在仓央嘉措的诗歌中,发现了这首暗示性很强的诗,按照这首诗歌的意思,六世达赖很可能在理塘转世。他们去了理塘,通过多方面验证,找到了六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这就是后来的七世达赖格桑嘉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213#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08:15: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3:08 编辑

五十三、顺风车▲

       碰到老黄的时候,他独自一人不紧不慢地骑着车,一副悠哉乐哉的样子。空阔的草原上,一条笔直的柏油路,一骑单车,一个橘黄色的驮包,一个挺拔的身影,这就是我们在远处看到的图画。
      稍近,一阵悠扬的音乐传进耳廓。是一首西藏民歌。

      朝圣的路上总有
      阿妈放飞祈祷的经幡
      仰望高原总有圣地千年
      不化的雪山
      珠穆琅玛
      是那古海的巨浪
      我为你神奇的传说歌唱
      天上的西藏
      噢 阿妈的胸膛
      养育生命的天堂

       老黄的车上装了个音乐播放器,从武汉出发前,老黄特意下载了很多歌曲,主要是西藏民歌和《金刚经》、《心经》等佛教经典,也有《道德经》、《孙子兵法》的诵读。一路上,老黄总是边骑车边听歌或听经闻法,曲目不间断地循环播放,为他排解困苦,增添动力,一直伴他到拉萨。
“嘿,老黄,一个人蛮享受啊!”清涟一声喊把沉醉在美景与音乐中的老黄吓了一跳。
       他扭头一看是我们,高兴地说,总算又跟你们会合了。
       清涟说,是啊,这一路上分分合合也不知道多少次了!
       又问老黄,你朋友呢?
       老黄道,嗨,别提他们了。那几个朋友忒不中用,昨晚大部分人高反,又失眠又呕吐的,今天天不亮就起来要奔巴塘去(巴塘海拔只有2580米,可缓解高反症状),出门发现有一辆车坏了,发动不了,于是留下一个人在理塘,准备想办法把车修好后直接返回成都。其他人挤两辆车早走了。
小一休笑道,还是我们骑车的好,慢慢的上来,有个身心的适应与准备,就不会高反了。
       老黄说,可不是吗,你爸爸说高反只是个传说,我看对骑车的人确实如此。我昨晚吃得香,睡得甜,让我那一帮朋友好生羡慕呢!
       四个人边骑边聊。说实话,这沿途景色虽好,但看得多了,难免产生审美疲劳,一个人骑行确实是显得单调、无聊,人一多,就热闹了,脚步也轻快了,时间也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就又骑出了二三十公里。


       这时一辆车“哧”的一声急刹,停在我们前面。我们一看,是“鄂A”的牌照,老黄则兴奋地喊了起来,那是我朋友的车!
       车上下来一名穿红色户外衫的汉子,约摸四十来岁,体态敦实,胳膊浑圆,笑脸盈盈地看着我们。
       老黄急踩几步赶上前去,问,老虎,你的车怎么又活了?
       被唤作老虎的汉子就笑,它之前应该是高反吧,现在适应了,也没修自己就好了。我也不能就此回去啊,这不赶紧去追赶大部队。
       老黄一拍老虎的肩,你小子倒是意志蛮坚定的!


       说话时,老黄一瞧车内,车上满满的坐了四名年轻男女,都不认识,便疑惑地看着老虎。
       老虎爽朗地一笑,呵呵,这几个人是我半道捡的。
       老黄于是明白了,这几个小青年是搭顺风车的。
       行走于川藏线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像背包客可又不完全是背包客,行李简单,不背帐篷,拄一根登山杖,出门就在路口伸长手臂,竖起大拇指(这是表示“求搭车”的意思)。碰到车上有空位的好心肠的人,就会顺便带他们一截。这就是搭顺风车。很多人靠搭顺风车走完川藏线全程,节约了不少费用。我曾经在天涯社区读到过一个帖子,讲一个小女孩不仅搭顺风车,还可以得到免费的住宿餐饮,竟然只带50元钱走过了川藏线,堪称奇迹。一般来说搭顺风车的多是单人独行,搭伴的话也是两个人居多。因为自驾游的车上空位很少,人多的话很难同时搭上车,像这样四个人一起的还真是少见。
       老虎对车里喊,这就是我那骑行川藏线的朋友,你们还不下来瞻仰瞻仰?
       四个小青年就笑嘻嘻地跳下车,拉着老黄合影。
       闹了一阵,老虎召唤他们上车。车子发动,老虎对老黄说,兄弟,一路保重!
      几个小年轻人也会来事,作出一番敬佩有加、感恩戴德、投桃报李的表情,齐声说:扎西德勒!

174936uuv3mzwou1lw3rwd.jpg (244.34 KB, 下载次数: 68)

174936uuv3mzwou1lw3rwd.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214#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7:51: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3:08 编辑

五十四、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意为“吉祥如意”,是藏族人民最美好的祝福语,也是川藏线上最常用、最温情、给人最多感动的词汇。
       走进每一个藏民家庭,不管你住不住在他家,纯朴的藏民都会真诚地对你说一声:扎西德勒!温暖的话语,憨厚的笑容,消除了你全身的疲乏。听到这声祝福,上线之前受到的所有警戒、提示都被抛诸脑后,隔阂、提防瞬间消弭,彼此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
       骑行途中,当你踩车踩得腿软,爬坡爬得崩溃的时候,擦肩而过的骑友抬起胳膊,向你打出胜利的手势,同时喊一声:扎西德勒,加油!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尽管素不相识,尽管他的脸部被头巾遮着,看不见面容和表情,但从这一句“扎西德勒”里,你读懂了他的情谊,体会到他的善意、鼓励与赤诚。
      在村庄,在路边,不管是五六岁的稚童,还是十来岁的学生,当你从他们身边经过的时候,他们也都会挥着手,跳起身子,对你高声喊,扎西德勒!与大人不同,孩子们习惯把“勒”发成“内”的音,而且把尾音拖得很长。
      在毛垭大草原,我把车停在路边拍一张帐篷的照片。这时帐篷旁一个看上去只有三四岁的小男孩,蹒跚着脚步,摇摇晃晃地急促向我走过来。他的小脸黑黑的,衣服上扑满泥土和草屑,鼻涕挂在嘴角。我好奇地望着他,从口袋里摸出几颗小糖果,准备等他到我跟前时送给他。路边有一条小沟,我以为他过不来了,没想到他麻利地滚到沟里,不见了人影,不一会儿又从沟的这边探出头来,手脚并用从沟里爬出。他走路还是摇摇晃晃的,不过速度比我想象得快。他来到我跟前,我以为他会伸手向我要糖果,但他没有,只是用很稚嫩的童声对我说了一句,扎西德勒。


      这个小不点,从帐篷那边跌跌撞撞地走过来,只为跟我说这样一句话。
      我是一个情感很内敛的人,但那一刻,我鼻子一酸,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215#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7:5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3:09 编辑

五十五\看云识雨□

       高原的天空蓝得纯粹,不带一丝杂色,令人陶醉。那真的是大海一样的颜色啊!恍惚间,我觉得自己就是在大海上,而那天空如丝绸般轻软、柔和的白云就像海里的浪花。我在大海里游弋、飘荡,心灵归于宁静。这是摇篮吗,是母亲在轻摇着我吗,为什么这样的安详与温暖?


       正沉醉间,几滴雨点把我唤醒。抬头看天,不知何时飘来了一片乌云,罩在我们头上。只一瞬间,雨滴变成了瓢泼大雨,把我们全身上下淋湿透。我们赶紧拿出雨衣穿在身上。可等一切穿戴就绪,乌云已经飘过头顶,云过雨住,仿佛它就不曾来过。
       骑行时穿雨衣是很难受的。我们只好苦笑着收拾起雨衣,放进驮包。但是别急,隔不久又会有一场阵雨袭来。
       这就是高原上的雨,来无影去无踪。


       这样反复折腾了几次,我们对雨也不管不顾了,下吧下吧,反正你是逗我玩儿,我且以不变应万变。
       在与雨的斗智斗勇过程中,我们逐步学会了看云识雨。
        在平原地带,说要下雨,天就像盖子一样把大地笼住,乌云密布,天昏地暗,不辨南北,在那里是没有办法弄清雨的来处与走向的。而高原地区不同,蓝天就是蓝天,雨云就是雨云,两者界限分明,蓝天上的雨云是无处遁形的。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风向判断雨云的走向,根据风速判断雨云何时到达。
       比如,身后升起一团雨云,如果风是顺着我们吹的,我们就得加快速度,尽量避免被云赶上;而前方有一团雨云在缓缓向前移动,我们就放慢骑速,不要去追赶它。
      事实证明,我们的方法是很灵验的。有一阵子,我们骑过的地方地面都是湿的,显然刚刚下过雨,而在我们经过时,却是晴空万里。后来我们在小卖部吃中餐时,遇到一支队伍,他们比我们先到十分钟左右,聊起来得知,他们一路被雨缠着,骑到哪里雨下到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216#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7:5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12 18:06 编辑

五十六\海子◎

       海子山垭口两侧的山峰十分奇特,黑乎乎的片状怪石根根耸立,形态各异却又配合得恰到好处,就像电脑合成的一样,带给人一种不真切的美,是个拍摄魔幻剧的好地方。

      海子山因“海子”而得名。据说海子山大小海子星罗棋布,1000多个海子如上帝失手撒下的一千颗钻石闪烁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山间,其规模、密度为我国仅见。
      海子是西南地区对湖泊的叫法。想当初第一次去云南见到洱海时禁不住地要笑,心说就这么点水面也敢叫“海”?后来一想,那里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没有见过真正的大海,把湖泊称作“海”倒也不稀奇了。
      不过,在藏语里湖泊并不叫“海子”,而是被叫做“措”(也写作“错”),翻译成汉语后,“措”才变成了“海子”。
       从海子山垭口下来,可以看见大小相仿的两个海子,静静地躺在半山凹里,背依白雪皑皑的雪峰,川藏公路像一根绶带从旁边穿过。从高处看去,在极蓝天空的映照下,海子呈现出与天空一样的蓝色,波澜不兴,如在睡梦之中。对于这两个相依相偎的海子,人们极尽想象,用最美好的称谓、最形象的比喻、最华丽的辞藻来描绘。有的说它们是一对姊妹湖,象两个美丽的少女,那么的端庄,那么的圣洁;有的说它们是眼镜湖,圆润、平滑、深邃;有的说它们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又像雪山的两滴眼泪,洒在雪山脚下。
       这种神圣的静美,让人终生难忘。


       自古文人多情。那一天,当清涟站在半山腰俯看姊妹海子的时候,眼睛里透出沉醉、柔和而又深情的光,他久久不语,或许,是在心里编织美丽的诗篇?
       我们从姊妹海子的旁边骑过,不敢发出一点声音,生怕把姊妹俩从沉睡中惊醒,扰了她们的美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217#
 楼主| 发表于 2015-9-30 17:5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3:09 编辑

五十七\弦子◎

       我们四个人于下午六七点钟先后到达巴塘。这一天骑了180多公里,是整个川藏线骑行距离最长的一天。
       巴塘是个很有爱的小县城,在主干道的停车位前竟然立有一个牌子,上面写着“外来旅游车辆专用,严禁本地车辆停放”。我相信,这在全国所有地方是绝无仅有的。
      老田父子早已在桑吉啦客栈安排好了住宿,他就像店主人一样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帮着把东西搬上搬下,不亦乐乎。
      吃过晚饭,老田说走,我带你们跳弦子去!
      老黄问,什么叫弦子?
      老田说,就是那种拉着琴弦边唱边跳的舞。跳起来跺脚、扭腰、甩手、舞袖,可好看了,又热闹又有趣!
      大家一想,左右是无事,不如随老田去看个热闹,长长见识,高兴的话也跟着跳一跳,说不定对身体的恢复还有好处呢。于是跟着老田往广场走。
老远就见广场人头攒动,传来悠扬的琴声。到跟前,只见广场中央一群人正翩翩起舞,这些人围作两个同心圆,内圈三四十人都穿着绚丽的民族服饰,女的是黑红色相间的十字花纹毛裙,男子着藏胞、穿马靴,无论男女都长袖及地,像京剧里飘舞的水袖;外面一圈人则穿着日常起居的衣服,有当地藏民,也有外来游客,男女老少混在一起,长者年可七旬有余,幼者只有五六岁光景。老田一到就加入到舞者的队列,还拉我们也进去。我们对这舞蹈的规则毫不了解,不好搀和进去坏了人家的队形,扰了人家的兴致,就站在一旁看。
       乐声灯影下,人们边唱边跳,由左至右沿顺时针方向绕行而舞。最引人注目的是内圈三个年过六旬的老者,怀抱胡琴,一边拉琴,一边舞蹈,琴声时而舒缓,时而促急。显然那拉琴的老者是领舞,人们踏着琴声的节奏,跟着老者的步伐,身体时而微微前倾,时而用力后仰,双臂始终展开,长袖上下飞舞。伴着身体的动作,男人则抬腿,踢腿,在抬腿与踢腿的时候膝盖一直微微颤动,之后猛地将腿用力跺下,几十只马靴跺得地面震天响;女人不跺脚,把最精妙的功夫都用在律动的长袖上,那一缠、一绕、一托、一撩、一盖间,竟透出万种风情。
      骤然间,琴声变得高亢、急促,舞姿也由柔和舒展而至粗犷热烈。人们的舞步开始加快,歌声也更加激越,圆圈聚拢又散开,散开又聚拢,一聚一散间,女的唱一句,男的答一句,便似对歌一样。我听不懂藏文,不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但从表情上看,必定是诙谐幽默、极富生活气息的吧。
      看了一阵,清涟和老黄禁不住脚痒,也加入到舞者的行列。
       我这人向来笨手笨脚,不谙音律,不懂节奏,只好一个人在周围晃悠。
       不远处有个雕塑,我缓步走到跟前细瞧,从造型上大致可以猜到雕刻的是跳弦子舞的场景。雕塑的座基上写着“弦子故乡”几个字,我这才知道巴塘与弦子的关系。
       弦子,藏族人称“谐”、“叶”、“巴叶”,是藏族特有的一种胡琴,一般用牦牛角或圆木做琴筒,用羊皮蒙琴面,用枝条做拉弓,用马尾做弓弦和琴弦,琴头用龙头或宝塔顶作装饰,以意寓吉祥。除了材质的特殊外,琴身还画有藏式彩绘或雕以藏式花纹,十分精美。这种胡琴音质纯正,音色厚重深沉,适合于行进间、跳动时拉奏。弦子舞是在弦子的伴奏下,集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性藏族歌舞。由于弦子舞与弦子之间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于是习惯性地把弦子舞简称为“弦子”。
       藏民族是个性情奔放、能歌善舞的民族。在这里,会说话的就会唱歌,会走路的就会跳舞,他们以歌声和舞蹈来抒发感情,无论悲、喜、忧、愁,他们都会用自己的歌声和舞步表达出来。
    巴塘是弦子的故乡,巴塘人对弦子的热爱已经融化到他们的血液,无论是年迈的老人,还是四五岁的孩童,只要一听到弦子声就会忘情地结队欢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8#
发表于 2015-9-30 19:50:54 | 只看该作者
箫风禅月 发表于 2015-9-30 17:59
五十七\弦子◎

       我们四个人于下午六七点钟先后到达巴塘。这一天骑了180多公里,是整个川藏线骑行 ...

这不是叫锅庄吗
来自苹果客户端来自苹果客户端
我又来签到了!爱骑行,就上骑行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21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4 08:11:59 | 只看该作者
各位朋友大家好。因国庆节约了几个朋友去骑太行山壁挂公路,回来后这段时间又有些小忙,故未及时更新。从今天起我会陆续更新。谢谢大家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22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4 08:13: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0 13:34 编辑

五十八、省界□

       我是个“旱鸭子”,然而当我们从山谷里冲出来,转进另一个山谷,看见金沙江猛然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有一种扑入她的怀抱,一亲芳泽,并与她融为一体的冲动。

       金沙江,四川省与西藏自治区的界江,江东是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江西是西藏自治区芒康县。今天,我们将要跨过她,进入梦中的西藏。这是我们此次骑行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我们离目标更近了,我们的川藏线之行,也将由此翻开新的篇章。隔江望去,西藏的山川、道路、树木、天空、房舍、牛羊、经幡都历历在目,就连空气中漂浮的都是酥油的味道、糌粑的气息和青稞的清香。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心里怎能不激动?


       64年前,也有一支队伍在与我们差不多相同的地点渡过金沙江,进军西藏。这就是英勇的解放军第18军。他们从巴塘县竹巴笼村渡过金沙江,打响了昌都战役,奠定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基础。今天,当我们从竹巴笼村骑过的时候,竹巴笼村掩映在一片绿树中,在晨光下露出温暖的紫色。江滩上有巨大无比的柳树,随风摇曳。它们见证了那场渡江战斗,应该还记得18军勇士的身影吧?
       离竹巴笼村不远,矗立着金沙江大桥。金沙江大桥将四川与西藏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让今天由川入藏的我们如履平地,毫无阻隔。
       金沙江大桥正中间,立着四川与西藏的界牌,所有的骑友都聚集在这里合影留念。即将进入西藏的兴奋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把大家都塑造成表演艺术家,于是各种搞怪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轮番呈现出来。老田躬身作雄鹰展翅状,清涟则玩起了金鸡独立,老黄更是伸展双臂高高跃起,贴身的骑行服被拉起来,露出圆鼓鼓的肚子。


      

总之,这是一个狂欢的时刻,而金沙江大桥的界碑周围就成了让人们尽情宣泄的欢乐场。骑友们照完相,依旧不舍得离开,大家无论是否相识,都拥在一起,紧紧抱作一团,一起欢欣,一起跳跃,一起呐喊。
       而泪水,却不知不觉流了下来,与汗水交织混合在一起。

DSCF2041.JPG (159.56 KB, 下载次数: 71)

DSCF204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