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56 编辑
二十六、打箭炉(打折多及其他)◎
老黄总的来说是属于那种比较内敛、理性和不苟言笑的人,但偶尔也会故意搞怪。那天,我和清涟、小一休三人还在从泸定到康定的路上,就接到他打过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那头像战争片里联络友军一样对我喊话:“老箫!老箫!我们已到打箭炉!我们已到打箭炉!请报告你们的方位!请报告你们的方位!” 我很疑惑:“今天不是应该到康定吗?怎么到了打箭炉?这打箭炉又是什么地方?” 他就在电话里面笑。伴着他的笑声的,好像还有流水激荡的声音。 等我们到达康定,在东关广场看到关城上“打箭炉”三个字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打箭炉”就是康定,那老黄是在跟我们故弄玄虚呢! “打箭炉”是康定的古称。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明史﹒西域传》中,而据专家考证,再往前其实还可以追溯到三国蜀汉时期。其来历说法不一,比较有影响的有两种:其一,认为它是藏语“打折多”的汉译雅化。“打折多”在藏语里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的地方。其二,是说三国时期蜀汉军师诸葛亮率大军南征孟获途经雅安,曾遣一名叫郭达的将军,到今天的康定城一带为军队造箭。郭达将军一人每天能造箭数千支,当地百姓感到惊奇,将其视为神灵供奉,并将郭达造箭之地叫做“打箭炉”。两相比较,后面一种说法更多了一些穿凿附会的意思,我觉得不太可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