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楼主: 箫风禅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川藏词典——用独特的方式阐述不一样的川藏线(已更新完毕)

  [复制链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51#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7:43: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54 编辑

       在拉萨市,拉萨河畔的“青藏川藏公路纪念碑”高耸入云。无声的静穆中,我们仿佛听到60年前茫茫高原回荡的筑路大军洪亮的号子,仿佛看到60年来在这条生命线上往返和坚守的一个个绿色身影。
       我常想,如果说川藏线最初的建造者用自己的鲜血、汗水和生命凝结了“三不倒精神”,那么,那些后来者——川藏线上的运输兵、筑路兵和兵站后勤兵——是一代代把这种精神接过来,又传承下去, 并使之发扬光大,永不枯竭的人。他们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对我们这些线飘族而言,“三不倒”精神也成为了一面镜子,一种参照,一股动力。它在我们面对困难想要退却时,关照我们的心灵,鞭笞我们的胆怯,鼓舞我们的士气,增添我们的血性,使我们能够重新站立起来,振作精神,向着目标勇敢前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52#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7:4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55 编辑

二十五\大渡河(以及泸定桥)◎

       小一休对于我将“大渡河”和“泸定桥”作为词条编入这部《词典》颇不以为然。他说,你不就是要讲红军“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的”的故事吗?不就是要告诉别人翼王石达开在大渡河畔惨遭兵败以致全军覆灭、命丧于此吗?这谁不知道啊,我们在初中课本里就学过的。小一休这番话对我影响很大,所以我对究竟是否一定要把这两个地域名词收入本词典颇为游移了一段时间。
       最后还是决定将它们收录进来的原因,主要出自于我个人的情感因素。前面我曾经谈到过西藏情结的问题,认定“情结”是一种“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当我真正走上川藏线后,才慢慢地觉察到这种“情结”并非毫无来由,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川藏线上的美景固然瑰丽无比,但让我们产生如此浓厚情结、召唤着我们来到这里的却不只是美景,甚至再说绝对一点,完全跟美景无关。这种情结的原生动力来自于川藏线上那一个个耳熟能详而又典雅、神秘、多姿多彩的文化符号。具象的,比如,二郎山、大渡河、茶马古道、澜沧江、金沙江、怒江、南迦巴瓦,还有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八廓街、玛尼堆等等;抽象的,比如藏传佛教、藏族风情、藏族文字等,它们让人魂牵梦萦、欲罢不能,它们共同产生一种无形的“场”,让人如醉如痴、怦然心动。你为她而来,而当你将要靠近她、凝视她的时候,心里忽然又有些惴惴不安,有些迟疑,甚至有些羞涩,生怕惊扰了她,亵渎了她;几多兴奋,几多紧张一时都涌上心头,心里便似有一只小鹿在砰砰乱撞。
    我对大渡河的情怀,大抵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53#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7:44: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55 编辑

      初见大渡河,是在从二郎山下山的途中。那里有个“远眺大渡”观景台。从观景台俯看去,两山相夹的幽谷深渊里,一条细如腰带的河流自远处逶迤而来,静如处子,缠缠绵绵;又似一条卧龙匍匐在那里,蜿蜒曲折,那密布的河汊便是它的须爪了。移目向上,河谷对面的山岭高耸挺拔,山腰上却有羊肠小道盘桓其间,时隐时现。

      

     
     优雅、沉静,如处子之美,这便是大渡河给我的第一印象。

    离开观景台我们一路俯冲,很快来到大渡河边。这时再看,眼前的大渡河河道狭窄陡峻,水流湍急,巨浪翻滚。哪里还有处子的沉静,分明是手执黄钟大吕壮汉的雄浑与豪迈。

DSCF1301.JPG (108.78 KB, 下载次数: 49)

DSCF13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5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8 17:4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56 编辑

       大渡河是岷江的支流,发源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巴颜喀拉山南麓,长1155公里。古名沫水。《史记》载:“司马相如除边关,关益斥,西至沫、若水”。其中“沫水”即大渡河,若水即岷江。沫,音妹。大渡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朝历代“设险于此,以御蛮夷”,历史上发生在这里的大小战事数以百计。大渡河还是由川入藏的必经之地,旧时过河的方法全靠渡船或溜索转渡。到清康熙时期,汉藏间物资交流更加频繁,有时由于不能及时渡河,大渡河两岸常常货物堆集如山,一些鲜活食品(如野味、肉菜等)因此腐烂。公元1705年,康熙皇帝为了解决汉区通往藏区道路上的梗阻,下令修建大渡河上的第一座桥梁。这就是泸定桥。

       泸定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故又称作“铁索桥”。毛泽东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便是典出于此。泸定桥的另一个特异之处,是桥两岸的桥头古堡为汉族木结构建筑,为中国独有。
泸定桥建成后,由康熙皇帝御笔题写桥名。关于“泸定桥”的得名,有一种说法,是康熙皇帝取“泸水”(即“沫水”,康熙错以为“泸水”)、“平定”(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之意。今天,我们在泸定桥桥头还看得到康熙皇帝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的御碑,御碑横批“一统河山”,也是康熙帝的御笔。
      “泸定”二字,一文一武,一阴一阳,康熙大帝由此完成了他一统江山的伟业,进一步巩固了自元代以来将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历史定制,稳定了祖国疆域。对康熙其人后人多有褒贬,但他在这一点上的历史功勋是不能抹杀的。


       我的家乡在长江边。关于大渡河与长江的关系,大体上可以这样表述:大渡河是长江的支流(岷江)的支流。而我们之前经过的青衣江又是大渡河的支流。大渡河、岷江、青衣江三江汇合于四川省乐山市。清涟去过乐山市,他说,乐山是全国唯一可以在人的视线范围内看到三江汇流奇观的地方。
       回到武汉后,每当徜徉于江边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一个问题:这绵绵江水之中,哪一滴水是来自大渡河的呢?
       江水无言,滔滔东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5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7:4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56 编辑

二十六、打箭炉(打折多及其他)◎

       老黄总的来说是属于那种比较内敛、理性和不苟言笑的人,但偶尔也会故意搞怪。那天,我和清涟、小一休三人还在从泸定到康定的路上,就接到他打过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那头像战争片里联络友军一样对我喊话:“老箫!老箫!我们已到打箭炉!我们已到打箭炉!请报告你们的方位!请报告你们的方位!”
       我很疑惑:“今天不是应该到康定吗?怎么到了打箭炉?这打箭炉又是什么地方?”
       他就在电话里面笑。伴着他的笑声的,好像还有流水激荡的声音。
       等我们到达康定,在东关广场看到关城上“打箭炉”三个字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打箭炉”就是康定,那老黄是在跟我们故弄玄虚呢!
    “打箭炉”是康定的古称。这一称谓最早出现在《明史﹒西域传》中,而据专家考证,再往前其实还可以追溯到三国蜀汉时期。其来历说法不一,比较有影响的有两种:其一,认为它是藏语“打折多”的汉译雅化。“打折多”在藏语里意为打曲(雅拉河)、折曲(折多河)两河交汇的地方。其二,是说三国时期蜀汉军师诸葛亮率大军南征孟获途经雅安,曾遣一名叫郭达的将军,到今天的康定城一带为军队造箭。郭达将军一人每天能造箭数千支,当地百姓感到惊奇,将其视为神灵供奉,并将郭达造箭之地叫做“打箭炉”。两相比较,后面一种说法更多了一些穿凿附会的意思,我觉得不太可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56#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7:48:55 | 只看该作者
       康定自古以来就是康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信息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汉藏茶马互市的中心。据《康定县志》记载,康定县古为羌地,唐宋属吐蕃,元明置宣抚司,清设康定府。1935年红军长征路经县境,在金汤建立苏维埃政府。民国28年(1939年)西康建省,康定为西康省省会。1955年撤西康省,设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为州府驻地。康定还是汉藏文化的交汇地,由此向西便进入藏区,出康定城就是出关。那时,驻藏大臣进藏时间也由出康定城之日开始计算。
      康定系汉语名,藏人把丹达山以东的地区叫作“康”,“康定”一名取“康地安定”之意。这一名称大约始于光绪34年(1908年)设立康定府,并沿用至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5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7:49: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04 编辑

       我们三个人于下午六时左右到达康定。回想这一天的骑途确实有些艰难:全天骑行100公里,海拔从新沟小镇的1330米,到二郎山隧道口的2170米,到泸定又回到1330米;离开泸定后,继续沿大渡河骑行,说不尽一路大渡河水急,群山峻岭壮。河水激荡时,裹着巨浪从高处翻腾而下,气势如虹,咆哮如雷,把那河中的巨石冲刷得圆润光滑;山路险峻处,好似路挂岩壁,步步惊心。后来过瓦斯沟经24公里盘山公里翻过贡嘎山一脉,到康定时海拔又升到2395米,其间几番上下,起起伏伏,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到康定时,早已是筋疲力尽。我们在东关广场歇下来,都将那车把儿松了,任车倒在路边,也懒得去扶,也懒得与老田他们联系,只顾着一个劲儿喘粗气。
       良久,总算缓过一丝儿劲来,我这才拿出电话联系老田。原来老田他们早上八点从泸定出发,下午四时就到了康定,已经安排好住宿。电话里听说我们到了,老田非常高兴,说分开两天,就像隔了两年,今天总算可以会合了。我也直说是啊是啊。老田又详细告知了住宿地点,让我们沿着河一路走,很容易就可以找得到。
       老田说的河,是从康定城穿城而过的折多河。河宽不过数十米,但由于落差大的缘故,水流湍急,涛声震天,白浪如雪。河岸是石砌的,十分坚固,岸上是大理石的雕花护栏。


两岸富有藏族风格的建筑错落有致,很多屋顶都有金黄色的装饰物,以湛蓝的天空为背景,被阳光照得熠熠生辉。也不知道是镀金的还是纯铜的。

隔不多远河上就会有一座大理石小桥,把两岸连接在一起。河中段,有一座小山矗立在河边,山上岩石上画着各种佛像唐卡(参见词条“唐卡”),色彩鲜艳,远远地就能够看见。

DSCF1330.JPG (173.98 KB, 下载次数: 49)

DSCF133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5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7:53: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正沿河缓缓骑着,忽然听见有人喊,抬头望去,原来是老田在河边向我们招手。
       见面不及细谈,老田便领着我们三人转进另一条街巷。都是清一色四层楼的房子,外面搭着脚手架,使本就不宽的巷子显得更加逼仄。路中间的一个窨井盖破了,由里面突突地往外冒着水,井盖被冲得一荡一荡的,仿佛江中飘摇的一叶扁舟。水流漫延开来,整条街都积满了水。四个人踮着脚,涉水而过。来到一间屋前,老田停下,说:“这就到了。”我抬头看时,见这屋子也被脚手架围着,楼道里黑咕隆咚的,什么也看不见。老田解释道:“这康定住宿实在难找!要么太贵,要么太烂。找了半天,只有这家还说得过去,勉强凑合一晚罢。”说话间,早有两名藏族小伙从楼上下来,老田似乎已与他们很熟识了,指挥他们帮着卸驮包,又把车搬上楼。
       三个人各自拎着驮包躬身钻过脚手架,随老田进了漆黑一片的楼道,身体都乏乏的,有些恍惚,也不知转了几道弯,上到三楼。一看,原来是住家改成的宾馆。面积不大,却改作了四个房间,房里摆了两张床后连转身都困难,难得的是每个房间里还有一个简陋的卫生间。客厅里停满了自行车,横竖没有规则,要进房间只好在缝隙间辗转腾挪。小一休一向对住宿条件无所谓,就只对卫生间比较关心,碰到公共卫生间或者卫生间不干净的,他宁愿憋着不上。所以小一休一进房间,就直奔卫生间而去,见还算干净,便关了门释放包袱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5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7:56: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箫风禅月 于 2015-11-23 12:56 编辑

二十七、康定情歌◎

       夜幕降临的时候,东关广场上燃起篝火,一群青年男女围着篝火且歌且舞。关城楼、广场上茶马古道的雕塑、奔腾的折多河水都被熊熊燃烧的篝火披上一层梦幻的色彩。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歌声悠扬,舞姿时而妙曼,时而狂野。
      歌声起时,正有一轮皓月当空。洁净,明亮,深邃,清冷。
      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名叫《康定情歌》。这首歌使康定成为世界闻名的浪漫之都、爱情之都,成为年轻人向往的地方。


骑行途中,我们经常遇到成双成对的青年男女,背着行囊,相互扶助着行走在国道上。他们的身体很困乏,可是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我问过几对这样的年轻人,你们要去哪里?他们给我的答案差不多都是:康定。
      热恋中的青年人以这样的方式记录他们的爱情,让徒步路上的苦难、挫折、艰辛、病痛、扶持、关爱、温暖、甜蜜来见证自己的爱情。有了这段经历,爱情会得到升华,由此酿造出来的爱情美酒也会更加甘醇吧。


      在瓦斯沟补水(参看词条“补水”)的时候,我们坐在小卖部门口的条凳上稍作休息。旁边台阶上坐了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所带行李不多,奇的是他的怀里紧紧地抱着一个金属盒。这个金属盒让我的心头一紧,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这个金属盒应该是一个骨灰盒。
      老者见我关注着他,把身子往旁边挪了挪,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没吓着你吧?
      我摇摇头,眼睛还是盯着金属盒看。那意思是,我没有被吓着,但我很好奇。
      老者长叹一口气,幽幽地说,这是我老伴。
      老者或许是为了解除我的疑惑,又或者是心里憋着话要倾诉出来,他不等我发问,就自己说了下去。
      老者说,他和他老伴都是国有企业职工,年轻时单位经常组织一些文艺联欢活动,他老伴最喜欢唱《康定情歌》,那时他就和她对唱,他们俩因歌结缘,结成终生伴侣。这首歌他们从年轻时开始唱,一直唱到五六十岁,成为单位举行各种活动的保留节目。他老伴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到康定看看,登上跑马山,看跑马山上的云,看康定城弯弯的月亮。他们约好了等到退休以后,就一起从雅安徒步到康定。没想到就在去年,就在他们临近退休的时候,他老伴突然中风,熬了大半年时间,最终还是撒手离他而去。他老伴是听他唱着《康定情歌》走的,那时,她已经不能够与他对唱了。眼看着老伴带着遗憾离世,他追悔莫及,心想为什么不早些陪着妻子去康定呢?为什么要等到退休再去呢?有些事真的是当时不做一辈子就做不了了。他决定帮助老伴完成那个未了的心愿,于是他就带着老伴的骨灰盒走上了川藏线。
    讲到这里,老者老泪纵横,他抚摸着骨灰盒喃喃自语,老婆,我们就快要到康定了,我们马上就可以登上跑马山,看跑马山上的云,看康定城弯弯的月亮了,你会在那里跟我一起唱《康定情歌》吗?

180522cyjgzm5yg9c2umkz.jpg (180.89 KB, 下载次数: 63)

180522cyjgzm5yg9c2umkz.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三级骑士

Rank: 3Rank: 3

积分
580
16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1 18:08:17 | 只看该作者
二十八、唐卡◎

       我早已过了浪漫的年龄,思绪很快离开年轻人的欢快和喧闹,歌舞的人群在我眼里渐渐变得模糊,那堆篝火与茶马古道雕塑也渐渐融合在一起,愈来愈紧密,愈来愈闪亮,最后幻化出一幅千年前的场景:
      滚滚尘沙中,一群身着裘皮的吐蕃人唱着古老的藏歌,赶着一群良马,风尘仆仆穿越草原,翻过最后一架大雪山,来到雪山脚下一片草滩上。这里恰是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水草极其丰盛,是牧马打野的最好地方。领头的壮汉勒住马缰,高声喊道:“我们今天就在这里休息吧。明天我们将要走进险峻的峡谷栈道,把我们的良马赶往雅安府、芦山郡,在那里换取汉区的边茶。”众人“嗬嗬”地齐声应和着,下马安营。他们找来枝条,砍下大块的木头,把木头架起来,把枝条放进木头架下。有人用白石夹着火草狠狠撞击,瞬间的电光石火点燃了火草,他把火草送到枝条下,很快,火苗引燃了枝条,点燃了木头,熊熊篝火开始燃烧起来,照亮了夜空。他们拿出牦牛肉和羊腿,就着这火烧烤。他们用手撕开羊腿,囫囵塞进嘴里,满嘴油光地喝酒。他们围着篝火唱着,跳着,欢呼着……
      千年前的这堆篝火,点燃了这片两河交汇之地的文明,从此确定了它的历史命运。此后,茶马古道上的这些先驱们把藏区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带到这块地方,让它们在这里生根、发芽、成长,最后形成了这里独特的文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