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水手单车环台湾岛——台湾自由行游记攻略

2012-10-30 14:27| 查看: 108375| |原作者: 水手在旅行|来自: 水手的博客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第1天——出发,鹿港小镇(桃园-鹿港)

  单车环台的第一天,从桃园出发,目的地是鹿港,全程170公里。这不仅是我此次环岛过程中路途最长的一天,同时也是跨越县市最多的一天,一共经过了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5个县。

  这是本日的高程图(可点击看大图)。从市区冲到海边,是一段下坡路。到了海边之后就基本上没有什么海拔跨度了,只有在苗栗县的境内有一个比较大的山头需要翻。不过,说是比较大,其实相对高度差也才60多米,难度不算高。

  因为这一天的路途遥远,所以早上很早的时候,我便起床了。昨晚的住宿不便宜,但也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自助的早餐,让我可以吃得饱饱的再上路,省却了大清早出门之后还要再找地方吃早饭的麻烦。

  这家旅馆取名为“商旅”,实际上只能算作是一家小型的家庭酒店。不过,这里虽然谈不上豪华,但各处的细节却总是能透漏出一种精心设计之后的温馨和暖意。就拿这个早餐的吧台来说吧,吧台并不大,食品的摆放却显得十分周到,让人感觉舒适,可以看出主人们真的是很用心地在经营和打扮着这里。此外,对面的台子上还摆满了各种热菜、热粥和鲜奶。让我觉得这一顿早饭,其货真价实的程度甚至堪比咱们大陆很多五星级酒店的水准。不得不说,这也许就是发达地区的服务基准吧。

  吃完早饭,准备出发。让旅店的前台小伙儿帮我拍了一张睡眼惺忪的出发照,只可惜不是昨晚的那位小帅哥了,让我遗憾不已。不过我倒是很好奇他究竟是怎么拍的,怎么就能把一向以皮肤黑著称的我,拍成了脸上曝光过度,索性成了一片死白呢?

  正式出发。巷子口有一间小庙,清晨,庙门还没开,但骑摩托车的阿伯,已经上完了他的第一炷香。

  周日清晨的桃园街头,很安静,也很闲适。偶尔经过我身边的汽车或摩托车,车速都不会很快,还会带起身边的一阵淡淡的微风,让人感觉轻松而又惬意。

  我在办理“入台证”的时候,台湾当地一家叫做“远传”的手机运营商曾经免费赠送了我一张电话卡。到达台湾的第一晚,我测试了一下这张电话卡,还专门开通了上网业务,可今早起床之后却发现手机却被停机了。这倒好,我的GPS也就跟着用不了了。当时我还没睡醒,思维不是很清晰,所以也就根本没想到手机是因欠费才被停机的可能性,只好傻傻地选择一边问路一边走。而我当时问的最多的一句话竟然是:你好,那个,呃,我要环岛,想去西海岸边,应该怎么走?我承认我当时的确是有些语拙了,但我脑中单纯的想法是,先走到海边,剩下的就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南骑呗,总不至于把自己弄丢吧。还好当时的路上也有不少骑车的人,他们也都明白我的意思,于是便告诉我沿着4号公路一直向西,就能骑到海边。

  台湾的机车——也就是摩托车——很多。但这里的骑手都非常遵守交通规则,在这样的一个丁字路口,一辆路过的汽车都没有,可是大家仍旧是耐心地在左转区里等待着红灯,这让我这个负重骑车、十分不想停下来再重新启动的人,也不好意思直冲过去,于是只好停下来陪他们一起等待。

  这一路虽然是下坡,骑起来很轻松,但没骑到海边之前,我的心里一直都是玄着的,不知道所走的路究竟对不对。终于,道路前方出现了一座斜跨而过的高架桥。直觉告诉我,那便应该就是传说中的西滨高速公路——61号公路了。

  果不其然,那桥便是61号公路。这条路虽是高速公路,但两侧却各有一条很宽的慢车道,路况超级好,唯一的缺点是立交桥有点多,因此骑车的人也就必须要跟着上上下下,很是折腾。

  立交桥顶,驻足。静静地听,你能听见隐约的海浪阵阵。此时,终点是哪儿已经真的不重要了,在海畔肆意地骑行,才是我现在最享受的事情。

  这一带的海边,都树满了巨大的风车,面朝着不同的方向。有风吹过的时候,受风的风车们就会慵懒地转上两圈;而没受风的那些,则会更加懒洋洋地呆呆望着我,勾引着我去海边找它们玩。无奈我行程紧张,刚出发的第一天,实在不敢过于潇洒,因此也只能拒绝它们的这番美意了。

  这条海滨高速公路有些奇怪,时断时续的。我骑了大约20公里之后,它便又转做成了一条类似于我们的“国道”的单向双行线,而马路的两边也由刚才的海岸风车,变成了如今翠绿的田野和茂密的树林。

  我在这样的小路中徜徉,突然听见身旁一个声音:“环岛哦?”我循声扭头,一位骑着公路赛车的大哥正与我并肩。大哥说他是桃园人,周日无事,便出来练车。而他听说我是大陆人,北京来的,自己带车过来环岛,不禁赞叹我很“勇”,然后他就说他年轻的时候也曾经骑着车环岛,那一次走了六天半。好吧,其实明明是你比我“勇”多了好不好。

  在前方的路口,大哥便要折返了。我当时问了大哥的姓氏,但无奈实在没有记住,在此聊表歉意。谁如果能见到这位大哥,请帮忙转告一声,我等着他来大陆再一起骑车,还有我跟他说过的拉萨和青海湖,真的很值得骑车去一趟。骑车的人,一辈子,总是要去一次的。

  这一路,不停地会有一些重型摩托车的车队从我的身边呼啸而过。他们应该都是周末出来聚会的爱好者吧。此时到了上午九点半钟左右,我路过一间叫做“莫内(我十分怀疑是否就是大陆翻译的莫奈)”的露天咖啡馆,结果发现之前飞速超越我的那些车队们,此时都歇在了这里。远远望去,里面人声鼎沸,很不像是一间咖啡屋,反倒是像极了古时大侠刀客们聚集的酒肆。里面高谈阔论,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过了一会儿,高速便又回来了。偶尔间,会遇到一座像这样的小渔港,平静的只剩下海的声音。几位垂钓者四散而坐,各自寻找着自己内心的一份平静,整幅画面让人感觉特别闲适、恬美。

  这里是今天一路走来,我个人记忆最深刻的地方。一开始我走错路,直接骑到了下面的桥头,由于害怕前路不通,因此我没敢上桥,而是折返了回去。此时我再骑到立交桥顶,才发现原来下面竟是一处如此美丽的地方。这里叫做红毛港,听名字,应该跟当年的荷兰殖民者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种根植于水中的树木,名字叫什么,我还真是不知道,但我知道这幅图片绝对是我一整天中最喜欢的一张。此刻,我发现我真的有点爱上了这片土地了。

  快进入新竹市时,我又遇见了一位台湾车友。他是跟一群朋友一起出来郊游的,不过队友们都在前方,他因为要照顾一位被马蜂蛰伤的队友,因此落在了后面。我估计我也应该是他见过的第一位大陆人吧,因为他的表现,让我感觉既想跟我聊天,又好像有所保留似的,不是很自然。即将进入新竹,我刹车,拍照。他也就没有等我,直接往前骑了。

  不过,我停下拍照的理由,可不仅仅为了拍上面的那个入海口,更多地是为了身后的这座庙。那里好像正在进行什么庆祝活动,让我感到很好奇。

  正式进入新竹。此时是上午10点半钟,路程已进行了三分之一,进度还算可以接受。下了这个坡,有一间“全家”超市。我在这里又遇见了刚才的那位车友,以及他的几位同伴。大家先是互相认识了一下,然后便是一阵沉默,好像都不知道该具体聊些什么似的。我对他们倒是没有任何提防,只不过随身带的两瓶水已经喝完了,渴的要死,于是抓紧时间买了一瓶2L的饮用水,喝掉一半,装上另一半,然后又抓起一大块巧克力啃了起来,实在没工夫搭讪了。而他们,我感觉得到,所有的眼睛也会时不时地汇聚到我的身上,好像按捺不住想观察我一般。但双方就是始终没有人开口,只是各忙各的。眼神偶尔会有交汇,但紧跟着便也都会闪了过去,有些刻意躲闪的嫌疑。这样冷清了一阵子,临走的时候,我跟他们打招呼,却又见识到了他们一片真诚热烈的微笑和祝福。也许,这就是两岸老百姓无意中所积累的某种隔阂吧。其实什么纠结也没有,却因为他人刻意的宣传,或者无意中形成的某种印象,导致彼此间多了一份完全没有必要的提防,让人蹉跎。

  告别这几位车友,我并没有进入新竹市,而只是沿着其海滨的公路穿行而过。让我惊讶的是,这里竟然还有这样的一条单车道,车道边还有专供行人散步的人行道,十分人性化。

  这条小路的终点,有这样一座风车。原来这条单车道足足有17公里长,我应该只是骑了其中的很小一部分而已。而风车中间并排的那三面国旗,让我突然觉得,其实中间的那面旗帜,一直以来,也许都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孤立。而说实话,你又如何能真正孤立得了它呢。

  风车的对面,有一座不太称的上是沙滩的沙滩。一群年轻人正在上面欢笑着拍照,倒也怡然。

  新竹市区的北面,有个地方叫做竹北;南面则有个地方叫做竹南。而这个竹南镇,却又是苗栗县境内的,这可把我给绕傻了。在竹南这一带,道路会离海滨稍远一些,但被稻田围绕着的景象,却也是极其美丽的。

  看,又是一处专门设立的自行车观光道。它名为“绿光海风自行车道”,全长17公里,牌子右下方还写上了“休闲级”几个字,可想而知自行车运动在这个地方开展的普及程度。

  还记得之前曾说过的那个苗栗县境内的山头吗?便是我眼前的这一座。我正想拍照的时候,一位骑公路车的帅哥从我身边呼啸而过,还冲我喊了一句“加油”。好吧,那我可就把你收进我的相机,带走喽。

  好容易登顶,刚想停车歇会儿,便看见了这家伙。它是山羊吗?为什么毛发这么黑?难道是什么别的物种?这家伙的眼神很幽怨,看上去有点恐怖,但表情又很无辜,甚至木讷,当时就把我给看傻了。我跟它对峙了很久,它就一直那么直勾勾地看着我,一动也不动。怎么,连你也看出来我是个大陆来的陌生人了?

  此时已近午后1点,我又刚爬了一个坡,因此早就已经饿的不行了。哪怕你是ET,我也没心情陪你玩了。匆匆下坡,一路冲到一个叫做白沙屯的地方。

  小镇的马路边有一家超市,自然成了我补充午饭的最佳地点。在这里,我终于想起给手机运营商的客服打了个电话,他们告诉我手机就是没钱了,买张充值卡就能搞定。这是让我最欣喜的结果了。赶紧充值,然后买了一份午饭,在超市门口的小桌子上吃了起来。

  当时,跟我同桌的还有两位女生,她们是开车出来郊游的,路过此地,也是吃午饭;背后的桌子上,则是三位骑友大叔,他们都非常热情,指着我的车就问我,环岛吗?我回答是,顺便还自我介绍了一番。然后两桌人就很自然地一边吃一边聊了起来。两位女生告诉我说,这个时候环岛是最合适的了,三四月份的时候湿度太大,他们本地人都会觉得就好像要发霉了一般,更别说我了。而三位大叔中有一位,因为在台北开过美利达的专卖店,又经常去深圳和北京谈生意,因此跟我的话特别多。他告诉我他以前在台北开的车店特别大,店里还有非常很大的体验区和免费茶座,然后他还指着店口停靠着的各式公路车,告诉我哪一辆是顶级货,大概需要多少钱,让我这个只骑过破烂山地车的大菜鸟,在一旁听得是艳羡无比。

  吃完饭,继续出发。谁知出了白沙屯不久,61号公路便又断了。我稀里糊涂地骑到了这里,却完全不知道这是哪儿。

  大致判别了一下方向,为了找回61号公路,我还需要穿过这条铁路。而它更是还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纵贯线。不过纵贯线并不只有这一条,沿海的这一条,叫做海线;沿山还有一条,叫做山线。

  终于又找回了61号公路,我很开心。不过这一段高速路其实是没有单车道的,我懵懂着冲上来,很多大货车都会冲我死劲儿按喇叭,吓得我够呛。一开始我还不理解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听一位路人说,这一段高速是不给走自行车的,他们是在警告你,让你下去。

  但当时的我是十足不知道这一点的。二百五似的骑到桥顶,在大车的喇叭声中还特别高兴地欣赏着眼前这片硬沙滩。心中还琢磨着这样的采砂原来台湾也会有,不知道会不会影响生态云云。

  下面是一组稻田的照片。给我的感觉,苗栗县境内的农业比较发达,路边的稻田格外多,面积格外大,因此也就显得格外美丽。

  一阵乱风吹过,秧苗们便跟着四散摇摆了起来。那是一种比少女裙摆还要更加青春活泼的舞姿,让人特别像伸手触摸一番。

  无知的我又骑到立交桥顶啦。看下面的稻田,一望无际的鲜绿色,真的让我有点走不动道儿了。

  快进入台中的时候,立交桥下出现了一片这样的白石滩,跟之前的所有海滩都不一样,不知这么多白花花的石头是如何同时聚集到此地的。在这里,我还要敬告大家的是,请大家再去环岛的时候,这一段路一定不要再上高速了。因为我在爬这座立交桥的时候,正好赶上了一辆大货车从我身边经过,也不知是为了提醒我,还是故意恐吓我,反正那辆货车是紧贴着我冲过去的,并且还在经过我的瞬间死劲儿地响了一声喇叭,瞬间吓得我半死不说,还差点把我挤到桥下去。

  进入台中。台中是台湾重要的海港城市,因此集装箱自然成了它必不可少的一种装饰。

台中港的标志。这里曾是蒋经国先生的“十大建设”项目之一,如今又因离厦门港很近,而被两岸人民给予了更多的内涵和期望。

台中县境内,17号线和61号线会有一些交汇。从这里开始,我便正式转战17号线了。它的路况总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大致相当于我们“国道”的水平。下午5点左右,我到达了中彰大桥,这里便是台中和彰化的交界了。

                                                                                                       

在这个无名的丁字路口,我停留了许久。一直以来,台湾的宗教文化和选举文化都是大陆人最感兴趣的两个要素,而这个路口又偏偏是这两种文化聚集的典范。马路对面,是一座福安宫,五开间的牌坊非常华丽,而其左后方的楼上还有个国民党立委候选人的海报。

我身后的路口,还有个台湾版“官二代”的海报。只不过人家的这个“官二代”,貌似要比我们透明、诚恳许多!

还有我停车的这个路口,小马哥为什么专门帮这一位出镜呢?明明大家都是国民党立委的候选人啊。这个问题当时简直好奇死我了。

太阳快落山了。此时的小镇,平静安逸得都快要掉渣了。我也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念头:我好想就留在这样的小镇里生活,再也不走了。而这样的想法在未来的每一天里,都会重复出现好多次。

大约在离鹿港还有十几公里的地方,我完成了入台以来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爆胎。那一段路的路况并不是很好,我的后胎重重地磕了一下,然后当场便爆掉了。并且,此时的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四周只有昏暗的路灯,因此补胎是不可能的了,只能换胎。而我一个人要想完成换胎,必须要把车放倒,或者至少卸掉后座的行李,但黑灯瞎火的,哪一个办法都不适合我。无奈之下,我只能抓到一位正巧路过的车友,让他帮我一起换了胎。这位车友很热情,帮我换完胎之后,还告诉我附近哪里有补胎的地方,并推荐我去住鹿港“天后宫”旁的香客大楼,然后还陪我骑了一段,才离开。

终于,GPS上的小红点和地图上的鹿港重合了。这就是罗大佑歌曲中的鹿港小镇。不知如今的这里,会不会布满霓虹;这里的清晨和黄昏,究竟有没有变化;还有那十八岁长发盈空的爱人,如今又在何处。

17号路一直带我冲到了“天后宫”的背后。我不禁叹然,这里是否应该有一家卖香火的小杂货店。在当年的那个时候,见证了台湾发展变迁的那一份刻骨的阵痛?

香客大楼就在这个路口的里面。不过它最便宜的房间也要一千好几,完全超过了我的承受能力。于是我只能继续骑着车,在鹿港的大街小巷中寻找更加便宜的住宿。最终花了一个钟头,我才找到了这家堪称最便宜的旅社,标间大床房,没有网络,800新台币。话说,和平旅社,我喜欢这个名字,不知里面是否会有一位如叶童般风情的女人,在等待着我。

  登记住宿的时候,墙上的这两个牌子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说实在的,我无法抑制那份对于“中华民国”“复活”的好奇感,对于它的制度和条例更是感足了兴趣,索性拍下来,带走。

  房间里的条件不算差,陈旧的调子更是让我觉得小镇感十足。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台湾低端住宿的性价比相对于大陆来说,还是差一些的。

  搞定住宿,出发找饭吃。如今鹿港的夜晚灯火辉煌,不知那些曾经怒吼着“台北不是我的家”的年轻人,现在又已成长为什么样子呢?

  他们的派出所。相同的名字,同样瘆人的绿色灯光,但始终好像少了一份威严的距离感,进出的老百姓也少了一张凝重的脸庞。

  我再到达的时候,天后宫旁的夜市已经全都关门了,只有它背后的这家面摊,还在营着业。古早味是什么意思?一路走来我看见了很多次,各种产品貌似都可以用它做形容词,应该就是表示传统风味的意思吧。

  一碗混沌面,一份菊花肉,一只卤蛋。我的食量当然不止这些,因为点菜的时候,老板娘告诉我说天后宫旁的这个夜市其实只是给开给游客们的,鹿港真正的夜市在别的地方,每周只有周二、周四、周日才有。今天是礼拜天,正好有!那好吧,这儿先垫个底,一会儿杀过去。

  很多人都会聊到台湾的“人情味”。只不过,往往说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却也许只会懵懵懂懂,不明所以。其实,这个人情味,真的很简单。吃完面,我询问面摊的老板娘,那个夜市究竟怎么走,她说很麻烦,要拐好几个弯,走二十多分钟呢。我刚想回答说我是个路神,这点距离不算啥时,她竟然已经招呼了自己的伙计,让他开摩托车送我过去。一顿我听不懂的台语的交代之后,这位伙计便兴冲冲地把他的摩托车发动了,拉我上车。一路上,他不停询问我的情况,为什么一个人旅行,结婚没有,今晚住在了哪里。我说我是一个人旅行,当然没有结婚,住在和平旅社。他就咧着嘴哈哈笑说,他也没有结婚,刚才下厨煮面的那个女人,就是他女朋友,他不想结婚,结婚了就没有自由,太折磨人了。还有,和平旅社住的不好啦,应该去住哪儿哪儿哪儿住,那里有很漂亮的小姐呐,皮肤都超白的,身材那叫一个赞……我听罢,哈哈大笑。原来,你的生活很丰富嘛。他嘿嘿一笑,玩玩而已……

  就是这个简单而又普通的故事,却成了我对于“人情味”最好的解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真诚。你需要帮助,便给你帮助。跟你同路,便愿意听你讲你的故事,也愿意将自己的故事分享给你听。没有闪烁的眼神,没有虚伪的语气,只有咧嘴的笑,还有粗糙而不经修饰的话语。突然之间,让我觉得,其实鹿港并没有变,它还是那个淳朴、斑驳的小镇,任岁月荏苒,却自顾自地保持着自己的那份悠然。

  夜市到了。我即将大杀四方。这个夜市是流动的,几个镇子轮流跑,今晚在这里,明晚大家就会全都跑到了另一个镇子里去,大有美国西部那种流动的小型嘉年华的感觉。只不过里面实在拥挤吵杂,我只顾着吃饭,没拍什么照片,有点可惜。

  从夜市出来,我循着来时的路,返回鹿港的市中心。

  今天多次迷路,此时仔细地研究了一下当地的路牌。在台湾,几乎每个地方都会有一条“中山路”,一条“中正路”,此外民族、民权、民生、经国、忠孝、仁义也很多,真不知台湾人自己如果各地跑的话,是如何分辨这些各地的同名道路的。而且台北的路牌在每个街口是对角线设立的,这对于我这个陌生人来说就很不方便。很多次我在一个没有路牌的角落找路,都需要先过一条马路,才能看清这条路牌。人品好的话,继续向前就行了;人品不好的话,则要返回去再过到另一个方向去,十分浪费时间。

  槟榔店。我想在来这里之前,每一个人都会幻想着槟榔店里应该全都是穿着暴露的年轻美女,无一例外。其实不然,特别是在鹿港这样的小地方,其实槟榔店大多都是一些家庭式经营的小卖铺,卖卖槟榔、饮料啤酒什么的。比如此时的这家槟榔店,柜台就是空着的,后面的一家人则围坐在一起看着电视,很是温馨。

  鹿港是一个很有历史的地方。想当年清朝的时候,便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说法。府即是指当年的台湾首府台南,鹿就是指鹿港,艋舺则在现在的台北。可想而知,这里便是整个台湾曾经第二发达的城镇。这里的老建筑很多,而我又偏偏是一个看见老建筑就走不动道儿的人,于是一整晚便在这老旧的街市中胡串乱走,看见喜欢的房子,就拍下来,变为自己的珍藏。

  我喜欢这样的街道。其实,一座城市就应该像一个家庭一样:一个美满的家庭中,应该有活跃的年轻人,也应该有尊贵的老者,那样才显得更加幸福健康;城市也是这样,城市中应该有新鲜的楼房、华丽的街市和闪亮的霓虹,但也必须有这些老而弥坚的老建筑。它们才是这座城市精神的化身,是历史传承的媒介,更是我们回忆的载体。说到此处,我不禁想说,我真的非常讨厌现在国内铺天盖地的城镇化建设。疯狂的拆和建,最后即使新房林立,可是我们自己的城市记忆呢?我们还能找得回来吗?

  路口,老房一座。顶上的“黄”字,也许代表着它的某一位主人。这一个字,也许背后就是一段美丽的传说,也是一种默然的历史传承。

  一排老房子。这里不是影视基地,更不是什么落后地区。这些商行、药局、布店,是依旧存活于这个世界上的活物。也许,这房子里,已经生活了主人家的好几代人,那种感情的依赖,真不是一间几室几厅的大公寓,或者一间大别墅,能比得了的。

  走着走着,走到了一处幽暗的巷子前。门口还竖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鹿港老街”的字样。

  巷子里的房子虽是古时的形制,但也明显是经过修复的,晚上没有行人,静静地各点着自己门前的灯,感觉还不错。

  这家的门坊和背后的砖楼,我很喜欢。这个墙下还有一口被墙体分开的水井。据说这个“半边井”,也是有典故的。当年,这里的主人故意将井口分成了两份,自家便在墙内取水,而墙外的一半,则是供没有能力造井的街坊们使用,可见此地民风之淳朴,是早有传统的。而门坊上的“三槐挺秀”,则是很多王姓的人喜欢用的堂号。

  两家商铺。夜了,我也看不清这老房子究竟有多少是真,有多少是假。不过掌灯闭户之后,整条街道的寂静和平和,却是我十分喜爱的。

  在这条老街的背后,还有一条“后車巷”。这里的状态要更加原始一些。乱虽乱一点,但却透着一股子生活的真实。

  后車巷里的门牌号,我很喜欢。精心,却不刻意。

  这户的门前,我特别喜欢。无论是门廊的设计,还是门窗的外观,无论是门前的花草,还是屋内透出的淡淡灯光,都让人觉得舒服至极。只可惜巷子实在是太窄了,我背靠着另一面墙,却也只能拍下它这么多。

  后車巷的终点,有一道“鹿港隘门”。此门最初建于道光年间,顾名思义,当年是作为鹿港的出入关口而存在的。如今,它已是数十座隘门中仅存的一座,门板虽然早已不见了踪影,但门上“门迎后車”的字迹,却始终如此清晰。

  从老街中出来,看见了这样一家冰店。墙上正中的位置,用红纸写上了“创立于民国47年”的字样。

  回到旅社,才发现老板娘已经非常好心地将我的单车摆到了大厅后面的里屋里,然后告诉我车不用锁了,肯定丢不了。感谢之余,别忘了拍一张码表,今天赶路、迷路外加找旅社,一共走了182公里,记录一下。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水手单车环台湾岛——台湾自由行游记攻略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2139-3.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