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国内仅有的几个我未曾印上足迹的省份,没想到与她的初识相会,是缘于这样一次特别的旅程。 从北京到西宁,再从西宁一路驱车,每当我远远地望见一汪碧水时,内心都会涌上一次悸动。青海湖,这个曾让我因分不清咸淡而在小学地理课上受到老师批评的国内第一大湖,终于就要揭开它在我想像世界中飘渺飞舞着的面纱。它作为整个青海的心脏之湖,那些关于西王母,莲花生大师,文成公主或是大鱼水怪的故事传说,却已久远地在世间流传了千百年。可是这一次,我几乎是从工作单位直接飞到青海湖的,鲜有时间提前了解它的这些美丽过去。但还好,我的第一站是只有湖光山色的鸟岛,光从名字上便可知晓,这里是鸟儿的天堂。 鸟岛也叫蛋岛(海西山),因过去数十年青海湖水退去的影响,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与地面连结而成的半岛了。驱车便可直接上岛,路两边水草丰盈,可见不时飞起的斑头雁与棕颈鸥,遥想多年前,这里亦是一片青青之色的汪洋。入了景区才见人工建筑,走入一座长长的通道似的建筑,开始了寻找鸟儿的行程。建筑是半地下结构,在最先长长的走廊中,是望不见外面世界的,两边墙上挂满的关于鸟儿的图片兴许可以令走路充满一点乐趣。大约几百米后的终点处出现了一个带窗户的观景房。只有在此,才能透过玻璃近距离观看到窗外那个飞鸟的世界。可惜,八月下旬时值鸟儿南飞,窗外早没了想象里飞鸟漫天的天堂模样,只有一些弃蛋和由弃蛋经人工孵化出的无法飞走的候鸟。 但无论如何,这应该算是一种巧妙的角色定位吧!游人与飞鸟的坐标本应就是如此的摆放,既然在此鸟岛上,飞鸟是主游人是客,那么我们以一种毕恭毕敬的姿态小心翼翼地出现,是合情合理的。只不过,一下子从在笼子外观动物的心态转换到被关于笼子里亦被动物看的状态,这个过程确是有些突兀的。 从鸟岛去旁边的鸬鹚岛(又叫海西皮岛)也已不用乘船经水路了。当踏上新修好的木栈道缓缓上行间,阳光突然在头上方浓烈地绽开,浓云从四面低低地涌起,直冲天顶,青海湖面被吹皱的波纹推荡着碧绿与蔚蓝,仿佛要融入海的胸怀,又仿佛欲将这纯净的颜色揉碎了掺合一起。原来,只有行至水穷处,才能坐看云起时。当两旁厚厚的高山草甸泛起秋日特有的青黄的光时,我被日光,海风的味道包围着,怡然自得到差点忘了接下去还有更重要的工作。 木栈道在通往最高点的地方转角,那里留下了我第一声惊叹的呼喊,因为对于不曾到过海角的人来说,这里就是天涯。那些在悬崖上舞蹈的鸬鹚,仿佛就在触手可及的那端,它们整齐排列在小小的平台上,面朝大海,如音符般有序弹奏。 另一边,当青葱的草甸沿着缓坡蔓延至深蓝的海边,我的目光却停留在了更远的沙漠上。那片荒芜的土地发出灼目的光芒,刺痛着我这样一个疏于关注青海湖的游人。对于一路的美景背后,却也隐藏着这些付出后很难挽回的代价。而无论是此二岛因水位下降而成为与陆地边接的半岛,还是再肥沃的土地与茂密的草甸都抵档不住土地沙化的攻势,都足以证明高原湖泊的脆弱名不虚传。 原先,青海湖就是一片汪洋,再后来的地壳运动中,青藏高原开始猛烈提升,沧海桑田间,大海选择了抛弃这里,远远地撤退到了天的那头。不过,大海大概忘记了那时它在这里还留下了一滴伤心的眼泪,虽然仅此一滴,却传承了大海般无垠的胸怀边界与凝重的靓青本色,还有褪却不尽的咸咸滋味。只是青海湖这份脆弱里带着伤感的味道,是不是每个到此的游人都能体会得到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