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闽南随笔:从石井的草尾埔说起

2016-1-14 00:00| 查看: 1576|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石井是闽南沿海的一座小镇,与水头、安海两镇相邻。和金门的直线距离9海里,现在已经开通了金门往返客运航班,是福建继厦门、福州后的第三座涉台航运。以前去往“英雄三岛”(注:大嶝、小嶝和角屿)探亲访友,石井每次都是必经之路。石井在历史上名不经传,自从南明出了个“国姓爷”朱成功后,现在才声名显赫。

  朱成功是何许人也?其实就是耳熟能详的收复台湾的郑成功是也。郑成功,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明天启四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浜。父亲郑芝龙,母亲田川氏(日本人)。1630郑成功随叔父郑芝燕回国,住晋江安平(即现在的安海)郑府。1644年郑成功从石井来到南京,进入国子监太学,拜名儒钱谦为师。同年3月,李自成攻入北京,明(崇祯)朝灭亡。9月大清定都北京,1645年6月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郑成功返回福建,同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由郑芝龙等拥立为南明隆武帝。年青气盛的郑成功深得隆武帝的喜爱,被赐予国姓,易名为:成功。1646年8月,清军进取福建,隆武帝逃亡中,在汀州罹难。10月中旬郑芝龙降清,随后清军袭卷安平(安海),郑成功之母以身殉国。

  血气方刚、年仅21岁的郑成功在南安县学(现在泉州的丰州镇)“焚烧青衣”、“掷笔从戎”,以“招讨大将军”名义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在安平(晋江县安海镇)、浯州(金门县)一带誓师,拥戴南明的永历政权。1647年8月,郑成功和叔父郑鸿逵率兵攻打泉州,屯营东海镇的桃花山(现在的泉州桃花山森林公园)。1650年中秋,郑成功计袭厦门,建立了稳固的闽南沿海抗清大本营。此后数年,郑成功在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一带,反复同清军交战,积蓄军事力量,利用海上的便利,发展商业贸易,以商养兵,建立了一支拥有水陆精兵20余万人、大小船舰5千多艘的强大军事力量,成为南明永历政权的中流砥柱。1657年底,郑成功被册封为“延平王”。

  1659年5月,郑成功的北伐大军,沿着舟山群岛北上,由长江口溯江西去,一路势如破竹,7月7日直逼南京城下。在胜利在望的时候,没能抓住战机,速战速决,在清军的后续援军的反扑中惨遭失败,9月东撤长江,沿海南下退守厦、金基地。为了避免厦门、金门两座孤岛的危机,熟悉海洋的郑氏水军,1661年4月21日在郑成功的率领下,25000名将士,乘座350多艘战舰,从金门料罗湾出发东征台湾。

明末的台湾前后经历了西班牙、荷兰人的占领,此时占据台湾的荷兰守军,面临郑氏大军从台南鹿耳门胜利登陆后,攻下了赤嵌城,并包围了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7月中旬荷兰援军从巴达维亚支援台湾,又在海上决战中,遭到郑军水师的重创。经过长达9个月的围困,1662年2月1日,驻台湾的荷兰长官揆一终于向郑成功投降,至此荷兰殖民者对台湾长达3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而远在万里之遥的南明永历政权,则在吴三桂的穷追猛打中,被擒杀于缅甸,至此大明皇统彻底断绝。1662年6月23日郑成功在台湾因病去世,时年39岁,葬于台南州仔尾,儿子郑经继位。在清朝收服台湾后的康熙八年(1699年)赐于迁葬南安郑氏祖墓(据传郑成功的墓葬有100个,经考证位于南安县水头镇覆船山的郑成功陵园为真址),并写了对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郑成功因为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终于成就了他“民族英雄”的不朽英名。定格在人们脑海中的他,一直是手持利剑、屹立船头的伟大形象。他的另一侧面身份却长期在正史中被淡化了。

  走进石井的草尾埔,一座普通的闽南古厝里埋藏着郑成功的年轻岁月。这位出生于日本的“混血儿”的根基,离不开闽南人 “爱拼才会赢” 的血统。眼前的这座宅院,根据史藉记载,系三进式大厝,有深井、大厅、后落以及东护厝和西厢房。为郑成功的祖父郑士表所建,现存的是前进的院子,修复后辟为郑成功纪念馆和祠堂。

  当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回看这段时期,你会发现明王朝自从永乐年间的郑和“七下西洋”以后,就一直是闭关禁海。而长期生活在闽南沿海的郑氏祖先,和别人没啥差别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苦苦挣扎。直到郑芝龙兄弟的出现,才开始冒险地伸向,近在眼前的大海。翻开尘封的郑氏发迹史,不难得出郑氏兄弟、父子的海盗出身,一些书籍则“粉饰”之:海上贸易商人。用现在的话讲,最轻的也算是“海上武装走私团伙”。通过牢牢地控制了海上的“生财之道”,郑芝龙瞧准时局,在福州拥立了南明的残余势力(隆武帝)朱聿键。当1646年的清军大举南征,兵锋所指的郑芝龙,又瞧准时机“投降”了清廷。

  当往日的“郑氏贸易帝国”群龙无首、四分五裂时,郑成功基于他血液中的“海盗基因”,换句话讲,郑成功身上的阳刚、忠义和武勇,毅然地做出了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选择-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经过招徕整合,重新形成了一股庞大的“海盗集团”,占据着东南亚之间的国际贸易,他的船队远达日本、菲律宾、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据有关专家、学者的估算:郑氏集团的贸易额占当时整个中华对外贸易的百分之六十以上。郑成功对日本贸易的利润,平均每年约达141万银;对东南亚贸易的全部利润,平均每年在93万~128万两之间。两项相加,如果按一两白银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人民币两百元计算,则郑氏集团的每年平均利润约为五亿元人民币。

  有着如此可观的利润,可想而知,背后不可能没有一支强大的武力支撑。而这数目惊人的财力,反过来又壮大了郑氏集团的军事实力。虽然这支军队名义上归南明皇帝所有,但从诞生之日起,郑成功的军队就完全是一支私人武装。郑成功凭着武力占据着东南亚海上的商机,那些不在郑氏集团控制下的商人们,为了获得海上的安全,也不得不交纳高额的保护费。

  而郑芝龙降清后,并没有实现他的如意算盘。由于郑芝龙的过于积极热情,满清人对这个诡计多端的“老海盗”并不放心,把他挟回北京授予一空头官衔。郑成功反清后,满洲人的疑心更重。郑芝龙的荣华富贵梦不但没有实现,还被清廷作为诱饵,“借父胁子”威逼郑成功投降。

  郑成功起兵以来,一直在“忠”与“孝”的夹缝中煎熬。在与清廷的“和谈”下,私下和父亲通信,道出了铮铮男儿的真情:我岂非人类而忘父耶。……乃到所以强忍须臾不得轻身一掷者,徒南望吾君,云天万里,北望吾父,喘息重圜,恐一朝落机阱,饱虎狼,为妇孺所笑,负君父重恩,靡有极端耳。

  由于郑成功的拒不投降,郑芝龙的日子越来越糟糕,先是软禁,后是被捕入狱,最后又举家被流放宁古塔。直到郑成功攻取台湾,在与荷兰人谈判过程中的1661年10月,全家十一口被杀于北京。1662年4月,又传来南明永历帝被擒杀的消息。

  收复台湾后的郑成功,在无法实现“孝”道的同时,也失去了效“忠”的对象。历史在此刻与郑成功开了个彻底的玩笑,郑成功已经不知道自己的坚持到底为了什么?时过两个月,心力交粹的他就这样地过早地凋谢了,一代英雄的他就这样草草地谢幕了……

  坐在草尾埔的古厝里,我终于把展现一位鲜活的“历史人物”的载体,拂去尘埃后沉重地合上,门外的天空是一抹如血的霞光。

2006年9月18日初稿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闽南随笔:从石井的草尾埔说起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57638-1.html
本文关键词:闽南随笔:从石井的草尾埔说起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