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区响唐山石窟
中国北朝晚期至明代佛教石窟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鼓山南端和中段西麓,分别称南响堂山、北响堂山石窟,相距7.5公里。始凿于北朝晚期,隋、唐、明各代相继修造。现存石窟17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4300余尊。窟龛早有损坏,许多造像头部损失,有的流落于国外。1935年北平研究院考古组和1936年中国营造学社刘敦桢及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水野清一、长广敏雄曾先后进行调查,分别发表了《南北响堂寺及其附近石刻目录》 、 《河北古建筑调查日记》和《响堂山石窟》 ;1957年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进行调查实测。鼓山一带为北齐佛教胜地,堂山石窟与北齐皇室关系密切,是北朝晚期造像最为集中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窟。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响堂山现存北朝晚期洞窟11座,即南响堂7座,北响堂4座。北齐石窟多具仿木结构窟廊,其中南响堂第3、7窟,北响堂第2、3窟,在窟前四柱三开间窟廊上方又凿有大型覆钵、山花蕉叶、刹杆及火焰宝珠等,形成了很有特色的塔形窟。窟门两侧雕八角束莲柱,门额饰以精致的宝塔、飞天,门侧壁浅雕肥大忍冬纹,整个外观装饰华丽。南响堂第2窟窟廊檐额上雕五铺作双抄偷心造斗□,是石窟建筑中仅有的一例,为研究北朝建筑难得的实物资料。响堂山石窟主要代表了北齐的佛教造像艺术,是短暂的北齐王朝留下的最大的艺术宝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