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因为工作、生活圈子,很难与任职各行各业的人有连结,但在接触了单车后,朋友圈也就这样扩大。与你在山中共进煺的伙伴,他可能是某公司的老闆;在电视上萤光幕上出现的名人;赛场上一起轮车厮杀的车友,有可能是学校受人景仰的教授;甚至是不同国籍的朋友,单车成了共同语言,也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页章。 今天跟大家介绍我所认识的一位车友—张信昌,他是一位很特别的人物,已经不太记得当初是如何认识的,只记得常常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遇到,偶而看看他在 Facebook上的 PO文,大多是谈今日的训练成果,感觉上是个有纪律,并且热爱运动的人。
![]() ▲ 50年代博物馆的馆主可是位帅气的型男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他的收藏照片,才知道塬来除了骑车之外,他还收藏了许多 50年代的老东西,这些收藏对他来说,充满童年泛黄却珍贵的回忆,也是替自己的母亲圆一场当年想开〝柑仔店〞的小小梦想,他将自己的收藏品起名为「50年代博物馆」,目前是私藏并以部落格的型式与大家分享,有特殊的邀约就会到各地去展览,他笑说或许有天参加自行车赛获得高额奖金时,就可开家怀旧錧赚钱了。
![]() 在 50年代博物馆内的收藏,几乎是包含了食衣住行样样有,当然也有当年的各式〝老铁马〞,于是我很幸运的在这样的机会下,有机会了解到早期铁马的各种用途与特色。 50年代的行动便利商店 在物资贫乏没有小七只有〝柑仔店〞 (杂货店)的年代,脚踏车开始成为载人或是载货的生财器具,但也不是人人都买得起,家中若是有这么一台铁马,肯定算是过得还不错的家庭。
![]() 当时的车款也很简单,大致上就分为 文车、武车 两种类型。 文车:在设定上是以骑乘的功能性为主,载人载货为次要的考量,因此在外形设计上看起来比较轻巧。 武车:追求的就是耐操好挡拼第一,负责载人载货的车款设计上比较宽大,车身也相对较重,有的甚至需要能够负重百斤以上,为了避免翘孤轮的情况发生,有的武车必须要做〝重量化〞的设计。
![]() 馆主收藏的这台则是以较为轻巧的〝文车〞改装的行动便利店,光是这个精緻的桧木杂货柜就让人看得目不转睛,不知道是特地请人依照尺寸製作的,还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钉出来,生活用品有序的排放整齐,想得到的、想不到的全都在上面,很值得让人慢慢看逛上好一会。
![]() 馆主说在当时沿街叫卖的老闆会喊着:话琳珑卖杂货,囝仔兄为这过,请问你要买什密货.....
![]() ▲ 明星花露水和铁皮玩具的微妙组合,便利店可是很用心的要满足所有人的需求
![]() ▲ 我很想知道那个猫头跟奶米粉是什么样的东西 虽然并没有生于这样的年代,但是可以想像当时主妇或是小朋友围着杂货车,买肥皂牙膏或是糖果饼乾的可爱画面,邻居街坊还可以藉此机会聊上几句联络感情,深深觉得便利店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扮演着〝打开你的心〞这样重要的角色。 目前 50年代博物馆在 月眉世界 有展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或是来逛逛馆主经营多年的部落格,可以看到许多很棒的「老资讯」。老铁马的故事咱们下回再见了! 50年代博物馆:http://tw.myblog.yahoo.com/1969-oldtaiwanst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