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安的第三天,终于盼来了一个晴空万里的艳阳天。和煦的阳光一扫我阴霾、忧郁的心境,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心情竟与天气如此休戚相关。听从朋友的建议,去陕西省博物馆转了一上午,想了解华夏文明的发展与辉煌也同时也见证何为遍地黄金之说。然而却不得不承认自己越是想探究就越是弄不明白,这究竟是怎样一座城市,有着怎样的过往,曾经的钟鸣鼎食、诗书礼义、奢华淫逸、纸醉金迷,而今一杯黄土掩尽风流。 不远处是闻名已久的大雁塔。恢宏的广场上,人潮如织,两旁仿古的建筑群与中轴的大雁塔相交辉映。登临大雁塔顶,虽未见大雁南飞的景象,然而暮鼓晨钟下,鸟雀盘翔,倒也觉灵台净明。大雁塔广场上有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从塔顶,透过狭小的门券可将广场尽收眼底,此时的广场早已人头攒动,大家争相目睹这一空前盛况。整点,万众瞩目的音乐喷泉准时启动,踏着乐声,翩翩起舞。许是在上海早已司空见惯,唯一的印象,也仅有声势浩大。大雁塔下的慈恩寺相传是法门圣僧玄奘法师西行归来后潜心佛学的所在地,而今人去楼空,徒留传奇而已。 赶在黄昏之前,来到左近的大唐芙蓉园,这是在唐代芙蓉苑遗址以北新建的仿古行宫。若在平日里,最烦仿古二字,那些粗制滥造的翠绿丹红、描龙画凤之作,好似影视基地里临时布景,充斥祖国各地,想必大家都有体会。此次,幸而临行前得长者极力推荐,不然又该懊悔失之交臂了。我自踏进园门即刻被吸引,路旁的小径,竖立着一组推敲典故的石像,因为喜欢那身后的清影扶疏,所以弃了人来人往的大路,一路曲折穿行于幽篁之中,继而是花香满径,回首来时路,居然还有个好听的名堂“丝路花语”。穿出小径,是一片面湖的草地。草地上散落着唐朝仕女的石像,或踏青游春、骑马击球;或轻歌曼舞、击节助兴,虽是一色纯白,但刀功精妙,各具神韵,芙蓉面、柳叶眉,丹凤眼、樱桃唇,难怪引得无数佳丽竞相争艳,谋杀菲林无数。我绕过众人,只想找一静处,席地而坐,看夕阳西下,湖面上金光点点,渔歌唱晚。一时痴迷,竟有片刻的恍惚,猛然想起尚有大半个园子没有逛,方才收回恋恋不舍的眼光继续上路。这园子最妙之处,在于移步换景,大到殿阁楼宇、小到花草树木无不入景,杏林梅坞、修竹芙蓉,四时佳景,一应俱全。而真正让我折服的还在于其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在保留古典神韵的前提下大胆革新,将现代元素融于细节,或雄浑霸气或秀丽轻灵,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景点的布置亦是独树一帜,唐诗峡内,一路逆流而上,两岸是镌刻诗句的石壁,一路走来的同时让人经历了一次文化的洗礼;曲江流饮处,雅致清幽,是当年文人雅士集结,饮酒作诗的场所。 夜幕降临,然而这场游园活动的好戏才刚上映。灯火映衬下的芙蓉园恍如仙境,主楼紫云楼临湖而起,灯火辉煌,连天上星辰亦为之失色。园内所有的游客都往芙蓉湖边聚集,争相一睹世界最大的集激光、声控、烟花为一体的水幕电影。礼花腾空而起,照亮半边星空,让我对千年前的盛会充满好奇…… 没来西安之前,总以为贫瘠的黄土高原物产匮乏,谁知道了西安才发觉西安连同周边县城的果品丰富到令人乍舌的境地,除了临潼的柿子、石榴,还是国产猕猴桃、红提的生产基地,而且赶巧这些水果正当时令,可怜我还以为陕西只产苹果,央求着朋友带我上苹果园呢。坐了两、三个小时的长途车来到位于黄土高原边的永寿县。做了一天快乐的农家小丫头,爬土坡,摘酸枣,下梯田,上果树。说真的我还是头一回见这其貌不扬的小家伙,一身倒刺,又长在人迹罕至处,我几乎是硬着头皮才爬上了土坡。一身倒刺差点叫我无从下手,朋友显然是内中高手,不但能解决自己的口粮,还颇有盈余,不一会儿就集了小半袋。我则属于放羊吃草,也就自己解解馋而已,最后大家都光荣负伤而返。朋友建议下梯田,带我见识山里风光,经过一番跋涉,终于下到山沟沟里,不同于上部裸露的黄土,这里绿草如茵,有小溪穿流而过,紫色小花遍布山谷,还有不知何时遗留下来的破败桥堤、断壁残垣。一时兴起,随手扯下路边的芦苇做拂尘,坐在桥堤一侧,悠悠收拢双脚,但见满目葱茏翠谷,浑然忘我。出谷,方才想起当天的重点是爬果树,采苹果。朋友带我来到果园,正是秋收时节,枝叶繁茂,硕果累累,喜气洋洋地挂满枝丫,惹人怜爱。初上果树,我还斯斯艾艾、战战兢兢地站在枝头,后来索性放开胆去,攀着高枝,专拣那光亮娇艳的果王了,临走还躲在果树下,吃了我生平最新鲜水灵的一个苹果。 都说秋高气爽,最适宜登高望远。八百里秦川连绵,主峰太白海拔千余米,集幽奇峻秀于一身。听闻此地秋景甚佳,我亦将此当作是西安之行的最后一站。因为山上寒气重,我们在山脚休整了一夜,第二天,天蒙蒙亮,我们就上山了。一路坐车盘山而上,路况良好,风景无边。更出奇不意的是,上山途中亦开辟了多处景点,莲花瀑布、泼墨岩壁、剑劈山石、清怡风香,都可供游客自由下车浏览,再也不会为错失车窗外稍纵即逝的惊鸿掠影而遗憾了。上山还需另坐一段路程的索道,站在高处看层林尽染,不知是否太白特有,秋叶黄松将层叠山峦装点得分外妖娆,松柏的坚毅挺拔、金色的瑰丽堂皇,看得我心潮澎湃、豪气冲天,一时有登顶的冲动。因为先前有了登玉龙雪山的经验,之前根本没有把区区千米放在心上,可谁知才刚走了几步就开始气喘吁吁,体力不支,若非为了后继的美景,几乎就要当场放弃,打道回府,谁还乐意大过节的遭这罪呀。慌忙中集中精神告诉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事实证明,熬过了开头那一会儿,渐渐适应了山上的空气,再到后来反倒越走越有精神。山上空气绝佳,风景也不赖,那一道三五百米的木栈道夹在两旁参天黄松之间,静谧清幽。大家相互鼓励着终于在预定时间内来到了中国南北分界岭的石碑前,原本以为两脚分踏中国南北的感觉一定非常良好,可惜面对着毫不起眼的界碑石时,我怀疑自己是否想多了。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哈哈。随后的一段路是行走在山脊上的,身边无遮无拦,脚下一条羊肠小道,四周群山一览无遗。山体两侧寸草不生,乱石遍布,竟是无以名状的凄凉。沿此路径直走下去便是冰川遗迹,奈何时不我待,太阳隐到山背之后,寒意渐起,取出事先准备的羽绒服,亦只能稍稍抵挡寒意,于是我们决定下山。 回到西安市区已是掌灯时分,想着第二天就要离开,却还没尝过西安最出名的小吃——羊肉泡馍,未免有些遗憾,于是去鼓楼附近的同盛祥吃晚饭。老店的名号果然响当当,店堂里人头济济,都是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游客,我学当地人的样儿仔细掰碎手里的馕,递给服务员送回厨房烹饪,老实说,羊肉泡馍的滋味并不是我等久居南方的人所能承受的,不过是给自己的西安之行划上个圆满的句号。吃过晚饭,随人潮往那灯火通明处走来,飘香的烤肉、热闹的街市、琳琅满目的工艺品、充斥着各色游客以及当地回人,这就是大家眼中的回民街,喧闹、光鲜,却未必真实,只是对于一个外乡客,这样的误会毕竟也无伤大雅。 离开西安的那天是中秋前夜,因为坐的是临客,所以今年的中秋节也要在火车上度过了。看着车窗外的明月高悬,此刻思念分外绵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