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被你征服 几乎又是给冻醒的,却无法向前一天那样再迷迷糊糊地睡着,干脆就钻出帐篷。天边有一抹淡淡的青色,灿烂的星星在渐渐地隐退,冷冷的月恬静地挂在另一边。地上、帐篷上、树上都是白色的冰霜。 别的帐篷里也有人起来了,站在山边等候日出。告诉LOGLI和PARZU不要再睡了,赶快起来看日出,却只有LOGLI一个人的回应,PARZU用迷糊至极的声音说:“让我再睡一会儿吧。”便悄无声息。 天色越来越亮了。我拿着相机,在捕捉和寻找美丽的景色。我并没有站在山边看太阳的跃升,却可以从周围的一切了解太阳上升的状况。树从岱青向青向淡青向绿色转变着,云从浓浓的红到瑰红到玫红向橘红向橘黄转变着,山的颜色也越来越亮了,周围的一切的色彩和亮度在不断地变换着,真是美啊! 起来了人都同我一样,在漫山漫坡地寻找最佳拍摄角度和景观。“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前看你”,不由得我把镜头对准了这样的看风景的人。 眼前有三棵数,排成一队,叶子的本色明明是绿色,却被阳光渲染成了红的橙的黄的。突然,这些树叶的色泽和透明度达到了至纯至美的境地,我没有看山边的日,却明白在那一刹那它完全地跳升了出来。质的飞跃,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 接下来的过程,和前一天无异,埋锅造饭,起帐登程。可是一路上的风光却又大不相同。昨日的树还多是绿色,今日的便成了深的浅的各色的黄了。我们的运气真好!又是一个大晴天。据向导说,我们来之前,太白还在下雨,而这样的好天气也不会持续太久,顶多只有一个礼拜的样子。 这一天的路依旧艰难,最窄的石坡能过人的地方只有10公分的样子,人只能侧着,身体紧贴石壁,手抓着石上的缝隙,慢慢的小心地通过。我依旧是落伍者,在队伍的尾巴上。可能是海拔高度的问题,我感觉今天的路更吃力了。 我们经过被烧毁又重建起来的药王殿,来到了一片草甸。首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草甸一望无际的宽广。山坡绵绵地向下延展着,尽头是另一座耸立的山头。向上的一边,秋日的树叶灿灿地映着湛蓝的天,色彩的对比美到了极点。惊艳的我们一个个都不由得放慢了脚步,拿着相机拍个不停。棉袄说:“慢就慢点吧,最美的地段应该就是这里了,接下来就全部是石路了。” 转过了一座山,我们见到了第一个高山湖泊---玉皇池。从玉皇池往上,便没了任何植被,有的只有光光的山,无边的石滩。应该是第四纪冰川的遗址吧,山上的石头有斧削的痕迹。太白的顶峰拔仙台就高高地在上面,看上去很近了。 看上去近了,却十分难走。可能是因为海拔高度的缘故,我感觉呼吸不大顺畅,并且没上升十几米,心跳就加剧了,砰砰砰地,仿佛要跳出来。于是我只能用比前两天还要慢的速度爬,上升一段就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待心跳平息至正常速度,再继续向上。 中途我们经过了三爷海和二爷海,两个高山湖泊。在二爷海时,碰到了从山的另一头过来的一个人在湖边休息。我问他到大爷海---我们今晚的宿营地还有多远,他的回答另我看到了希望:就在山的另一头。 抬头看看近在咫尺的拔仙台,我鼓足勇气继续。向导再一次从山顶冲下,要帮我背登山包。我真想把包就这么交给他,可是,本着要坚持到最后的决心,我还是回绝了他的好意,十步一喘地走。 终于到了山顶,我就想把包这么扔了下来,先上来的PARZU也说反正待会儿回来还要经过那里,不如就把包放下。可是,LOGLI不这么认为,他说只有背着包到达拔仙台上,才能算是真正的胜利。 山顶上有种很奇特的现象,有很多小石堆,下面是两三块石头竖着,顶上却是一块石头横着。我想应该是当地的一种什么风俗吧,比如祈福、比如辟邪。 把包卸在拔仙台的台阶上,我一动也不想动了。终于到了,终于征服了这座山,可我却一点兴奋的感觉都没有。我笑着,却只是因为终于到了而感到高兴。两个小伙子的精力就是好,他们拔起了台阶边的一面红旗,在山边挥舞着,招呼我也这样来一下,留个影,我挪动着起来,不起劲地挥舞着,慵懒地笑着,留下了“光辉高大”的形象。 拔仙台分为两层,我们坐的台阶这是第一层而已。当LOGLI提出背着包继续到大约50米外的第二层的时候,我几乎要恨他了。可是想想他说的也有道理,也就这样做了。虽说只有几十米的差距,景观就已经大不相同了。更加开阔的视野“一览众山小”,第四纪冰川的痕迹清晰地印在周遍的山上,漫漫的云海了无边际地遮住了山遮住了树。 返过来,看到了已经破败的拔仙台的下半部分。残破的墙壁围成了四方形,在渐渐西斜的阳光照射下,别有种苍凉的味道。在这一刹那,我疑惑了:是我征服了山,还是被山所征服。我没有任何征服者的自豪,没有胜利者的兴奋,有的,只是身体的疲惫和心灵的震动。我在山上与在山下,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是全然不同的;可是,我在山上与在山下,对大山而言可有区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