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TVBS报道,台湾苗栗一家传承三代的小摊子,从日据时代开始卖“肉嗲”,特殊的是,他们的“肉嗲”制作时,包馅料的米浆不是用淋的,而是用抹的,因此油炸后,表皮酥脆、内馅软嫩,口感和一般“蚵嗲”完全不同。
炸好的肉嗲切半,里头有满满的韭菜和好几块猪肉,特殊的是,这个肉嗲的外皮大约只有0.1公分,也炸到酥脆,民众吃进嘴里,口感和一般蚵嗲很不一样。客人:“外酥内软,然后味道非常的特殊。” 下午3点,老板才开始营业,就定位后,双手没停过,忙着包“肉嗲”。 据老板连胜源介绍:“(别人)是用淋的,我们是用抹的,用抹的,皮会比较薄。” 老板说,他们的肉嗲和别人不一样,外皮选用米浆,在铁板上涂上薄薄一层后,再放上腌渍过的猪后腿肉,接着放上满满的韭菜,最后才又涂上薄薄一层外皮,下锅炸到酥脆。 连胜源认为,“太厚不好。”记者:“为什么?”连胜源:“太厚,不会酥。” 苗栗竹南这间位在庙口前的“肉嗲”摊位,老板说他已经是第三代传人,日据时期,从爷爷开始他们家就在炸“肉嗲”,依照古法,传承老味道,也难怪客人大家人手一包,一次总要吃好几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