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秋赤城、沽源之旅(之二)
第二天 沽源闪电湖、赤城独石口 第二天我们前往离赤城一百多公里的沽源闪电湖。原计划先经345省道去河北崇礼,据说那里的高山滑雪场所在的山林很壮观。但快到崇礼准备走242省道时候,却因修路无法进入崇礼。索性直接沿242省道北上,直接去河北内蒙交界的沽源闪电湖游览,沽源县地界处内蒙古高原南端,沽源草原是距北京最近的原始草原。行车所经地区,是典型的坝上高原,群山连绵,山势平缓。间或有些人工林,当是三北防护林的最北部分,经当地政府和民众多年维护,已成气候,形成一道道美丽风景线。这片地区是半农半牧经济区,由于高寒气候,无霜期短,降水又少,所以种植的都是燕麦、莜麦之类的耐旱作物。路边偶尔可以看到放牧或者赶牲口群的,这里的牛群已基本上由荷兰种黑白花乳用牛组成。牛品种这件事情折射出市场经济力量有多大,想当初我们在牧区插队的时候,为了改良牛羊品种,每年秋季投入那么多的人力物力,经过了8年到我们离开时,所取得的进步甚微,牧民仍然偏爱那些乳产量并不高的传统蒙古牛。 中午在沽源吃了一顿典型的高寒地区莜麦食品为主的午餐,菜品味道还可以,只是老板娘狡猾的想多收饭费,让我们不快。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副产品吧,我们当年那种在草原上随意漫游,进包吃饭,坐下喝茶,四处为家的时代,已经渐行渐远,坝上的人们也逐渐被铜臭气熏染。 在去闪电湖的路上,我们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看到了一座辽金时代的古墓遗迹,由于该墓地面建筑为一座二层的圆顶砖楼阁,当地俗称为“萧太后梳妆楼”。由于其特别的时代背景、独特的建筑特点以及保存的完整性,这个墓葬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在草原地区这是比较罕见的。据说可以下墓室参观,我们对这类东西兴趣不大,就在外边看看,照两张像。 闪电河源自塞罕坝,蜿蜒流淌,像一道闪电横越草原,因此得名。闪电湖其实是闪电河上的利用原有草原湖围湖建坝的一座水库,拦河大坝坝高近20米,横亘在绿草和碧水之间,如长龙卧波蔚为壮观。以我在草原生活过的经验看,闪电湖以前肯定就是一个我们蒙古人称之为“诺尔”(浅水湖)的水泡子。浩渺的水面上,不时有年轻人驾驶的摩托艇掠过,激起一道道水花。湖边上等待游客骑行的马匹聚在一起,不断地摇着头和尾,以驱赶讨厌的马蝇。在湖边,我看见一匹棕色为主,腰背中间为白色的花马,这使我一下子回到41年前,我刚刚到草原插队的时候,大队牧民就分给我这样一匹棕白花马,蒙古语是“阿拉噶马日”,这匹马轻快、温顺,伴我度过刚刚到草原那艰苦岁月。 我们在湖边还和当地的为旅游者服务的牵马人聊天。他们现在种地没有任何税费,国家还给补贴,自己养几匹马,再通过向旅游者提供骑乘马挣些现钱,所以日子还是不差的。当地大约20万元就可以盖5间砖瓦房和一个院子,富裕户几年之内就可以盖上。我们开玩笑的说,你们比北京的年轻人强多了,他们靠自己,恐怕一辈子都要租房子住。这就和那个关于“城里猫”和“乡下猫”的故事所说的一样,实际上我们城里年轻人也很难离乡背井,到艰苦的地方创业。这一代和40年前的我们,思想以及面临的现实完全无可比性。 从闪电湖再返回沽源,我们没有走原来的242省道,而是走直接通向赤城的241省道。这条道沿途景观也很美,前半部是草原特色,不时可以看到风电发电机塔群,这几年由于国际上对新能源的重视,二氧化碳减排交易的推行,以及近两年银行在新能源贷款上的宽松政策,各大电力和能源相关企业纷纷抢滩坝上和西北风电资源省,在这些原本荒漠的草原,树起无数风电塔,形成一道新景观。这种投资的影响,现在恐怕一时还难说清,银行的钱也是人民的存款,是否会有风险,很少有银行认真去分析过吧。 过了草原,到赤城北部进入山区,过北坝子山梁,是两山之间的白河河谷,在河谷要津之地的独石口,有个独石口长城关隘,这是古代驻军防御地,据说此地曾经是扼守北京北部大门的军事要津之地,此地的防御对于保卫居庸关意义重大。现在这里还可以感受当年千军万马驻守的气势,对面高高的烽火台可以说是古代的军事通讯的重要一环。 一天下来,自然很累,我们回到温泉沟,回去泡温泉之前,先在沟口的花园小歇。这个花园中间是水塘,周围种满各种花草,绿化不错。但这里其实是沟内的生活污水处理池,虽然主要是洗浴污水,但似乎并没有真正处理过,就直接就排到池塘之中。日久天长,对于地下水肯定有污染,理应当重视,但想到赤城这国家一类贫困县的财力,又担心其无力顾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