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乡“候人”多(中)--阳春三月广西行之巴马 5日早饭后,抓紧时间去百魔洞,果然赶在了工作人员收票之前(6日早动作稍慢,便被拦在了洞外)。长期住在这里养生的候鸟族大都采取这种方式:每天早晚两次进洞吸氧、打水。洞内外,随处可见练各种功、或结伴打太极拳的人;还经常有自发组织的健康养生讲座。 看小雨停歇,我们决定从天坑登小路上瑶寨。那天正好逢集,途中,一位大嫂挑着一担鸡笼下山,大约是到集上去卖。 小路略经修整,陡峭的一段还安装了金属栏杆,行走不算太难。约半小时,登至坑顶。回首下望,天坑又是一番景象。 天坑顶上是一片群山。山峦间略微平坦的小块平地间,疏疏密密地错落着一些民居。其间但凡有或大或小的土地,便见缝插针地开垦出来。 这里建住宅的用料,也同山下一样,大多是用一种把石头粉碎后,掺水泥压制出的灰色空心砖。只不过山下村民建楼房的居多,有些还加些外墙装饰;而山上的住宅,多是最简单的方方正正的一层。 我们在寨子里四处拍照,一些大人小孩便出来观看。他们的穿着,大概很少洗涤。因经常有游客上来,孩子们并不认生,一个三、四岁、话还讲不清楚的男孩,和他母亲一道,拉着我们到他的家里。 这户人家还住在四面透风的旧房。但门口堆放着一些空心砖,看来也准备盖新房。房间里,地面是土地,没什么家具。屋中小台子旁,蹲着一个中年男子,在那里摆弄看似腌菜一类的东西。房角有个铁架,上边放着高压锅,女主人一边和我们打招呼,一边抱些柴火续到锅下的火中。我们问她有几个孩子?她说3个,两个大的是女孩儿,刚才那个是最小的儿子。说话间,她从旁边的编织袋里,舀出一些玉米碴子放入锅中,并邀请我们留下吃饭。我们表示感谢,留下些零钱,离开房间。女主人和孩子都送了出来。在屋里和女主人说话间,男主人几乎没有抬头,也不讲话。朋友分析,可能经常有游客上来,有的会给些钱,孩子们愿意客人来访,但男主人对此不好意思。 下山途中,遇到一位当地打扮的青年男子,主动与我们打招呼。问他是否这村的?他答是。并主动介绍,住哪个旅馆的游客正在集资,要帮他们引水上山。说山路的那段金属栏杆,也是游客捐助的。大概希望我们也能参与。 从百魔洞出来,还未到午饭时间,便去赶集。集上果然热闹,各种食物用品,琳琅满目,不少买主,便是候鸟族。看到卖当地的特产 “香猪”,只有猪崽大小,300元一头,据说可拿到饭店帮助加工烹制,收三、五十元加工费。 有一种当地产的水果,枣的模样,但为绿色,有鸡蛋大小,他们称为青枣,脆甜爽口,大的只卖2元一斤,小的更为便宜。北京超市里价格昂贵。 3月5日下午,乘公交车(票价2元)到百鸟岩。百鸟岩门票散客40元,但如凑够10人以上,旅店可助联系按团体卖票,打折为30元。巴马周边的景点大都可以如此办理。如门票最贵的水晶宫,散客每人168元,团体可打折到138元。我们去百鸟岩时,所在旅店当天下午愿意同去的尚不够10人,是从街上现找了两位未去过的游客,才凑够了人数。 百鸟岩是个有水的溶洞。盘阳河水到这里便成为地下河,有1500多米长,再由洞口流向下游。百鸟岩因洞内多鸟而得名。但我们游览时,仅偶见翠鸟掠过水面。导游女孩说,是因季节未到。百鸟岩为乘船游览。洞内,全靠自然光亮。隔一段距离,总有一个如天窗似的洞口,射入一线或大或小的光亮,导游便把它描摹成清风明月等诗意情境。溶洞不设置那种有些俗气的七彩灯光,倒也别有一番天然风韵。你可以在缓缓游荡、光线忽明忽暗的小船上彻底放松,屏息静气地倾听洞中的鸟鸣,深吸饱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据说每平方厘米也有数万个),再触摸一下那如丝如带的盘阳河水。 导游女孩儿的解说中,有时穿插一些她自己查询地质资料的心得。她说这些溶洞的地质演化,大约是从上亿年前开始,至少也经过数千万年。但百鸟岩从溶洞的发育来讲,仍然只是初期;这附近最富盛名的景点“水晶宫”,也还是溶洞的中期。据一些去过水晶宫的游客讲,那里的钟乳石景观,在国内溶洞中首屈一指。由于开发时间不长,没有人为的污染,全洞洁白质净,石毛发,卷曲石,石花等天然景观分布密集,呈现水晶宫殿般的梦幻色彩。如从坡月去水晶宫或盘阳河源头的凤山三门海等景点,往返都有数十公里路程,一般是游客集体包车前往。后来我们因事压缩了在巴马的日程,此行未去。 前后约一小时,从百鸟岩景区出来。看时间尚早,我们便沿着盘阳河边的公路,往县城方向步行观景。途中经过附近村落所属的甲篆乡。那里也如坡月、长寿村等地,到处有摊位售卖据说为当地人长寿食物的火麻油(25元一斤)、火麻仁及珍珠黄玉米等。 步行了约二、三公里,因不堪公路上不时急驶而过、搅起阵阵尘土的汽车所烦扰,便在路边等候回坡月的公交车。巴马的公交车,每天早7点至晚6点从县城开至百魔洞再折返,间隔20分钟左右,为游客提供了方便。 6日早饭后,郑老师说他们头天去了一个风景美丽、有老屋的村庄,因没带相机,还准备再去拍照,我们便跟随前往。 顺着去百魔洞方向的道路前行,又不断增加了一些追随者。经过百魔洞时,只见附近不少地方都在大兴土木,据说是外地商人投资建设的旅馆。 行约数华里,来到一处视野开阔的盆地边缘。山上,有一所老宅。木瓜、芭蕉掩映的屋内,虽然光线昏暗,却有电视和摩托车。 盆地内,有农舍和随山势而开垦的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梯田,可谓见缝插针。巴马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与田里劳作的农妇聊天,她说:这里每人只有一分地。 途中,经过一处不很大的山洞,洞前的潭水,也是湛蓝的颜色,鲜亮的似不真实。这种天然洞穴和水潭,在当地不时可见,不知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地质奇观。 在山野小路间随意游走,经过一处比较平坦的田野,一片春耕繁忙景象。巴马一带,农作物以种植玉米、甘蔗为主。从坡月往百魔洞的路上,是大片的甘蔗地,不时有收获甘蔗后的田野,因燃烧甘蔗根叶肥田,冒出阵阵云烟。看此间劳碌的农人,大多以家庭为单位,在种植玉米。不少田里,夫妻或老少,一人浇粪,一人播种。有的也同时撒些复合化肥。劳作大多还是使用锄头等原始农具和牛马拉的犁铧,继续延续着中国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令我们这些看客感到惭愧。 穿过一片田野,有一个以老屋为主的村庄,村口有一些闲散的村民。一位中年男子,背着娃娃身居其中。 在村庄的墙上,书写着醒目的大字标语:“住院生孩子,每人补助100-150元”。这种标语,昨天在甲篆乡也见过。 向老乡打听村名,他们高兴地指着一面墙上张贴的大幅彩图让我们看。原来此村名为弄追,已被一南方老板看中,要大规模投资,整体规划建设为休闲养生区域。真希望老板在改善当地村民居住条件的同时,不要损坏这里的自然优势,最好还能保存几所老屋,作为一段历史的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