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千多年来客家人的六次大迁徙中,河源是个重要的落脚点,与梅州齐名。我在河源仙绿湖码头边的河源客家民俗博物馆里,看到了许多客家的民俗介绍,其中关于《哭嫁歌》是这么表述的: 原河源县流行的《哭嫁歌》,无论其习俗、唱腔都自成一格,其内容从洗身、穿衣、梳头、哭爹哭娘、讨嫁妆、拜天神,至骂媒人、骂男家、骂迎亲……真可谓嬉笑怒骂、真骂假骂、随心所唱、随心所骂。如拜爹娘时唱:“膝头落地谢娘恩,爷娘养我一阵间。爷娘养我一阵时,我膝头落地莱谢你。”向哥哥讨钱时唱:“手拉我哥衫袖筒,你无十元八元放唔松,手拉我哥衫袖筒,你无十元八元放唔走。”天亮了,待嫁女又骂:“我爷养个死老鸡,天光起身就莱啼。我爷养个死老狗,天光起身就开口。”接新娘的队伍来了,新娘又大骂迎亲的人:“你死绝人家锣鼓唔好打贡重,噪得我爷我娘心肝釀。三幡彩旗一样齐,来到一班沤黄泥。三幡彩旗一样高,来到一班斩千刀。” 客家的哭嫁婚俗,之所以至今不衰,有其深远意义,是一种特殊的家教形式。它不知成就了多少贤妻李母,爷娘含辛茹苦,将一个婴儿抚养成为大姑娘,如今就要为人妻子,做妈的自然要有很多话要交代,于是哭嫁成了母亲对临行前的女儿的谆谆教诲。 乖呀!妹呀!早去早成家,要勤打扫勤烧茶,是非场中切莫惹。 乖呀!妹呀!丈夫面前细商量,粗言粗语肚中藏。 乖呀!妹呀!爱玩睡早起床,照顾爷哀(父母)要周全。 乖呀!妹呀!女儿贤惠会做人,生身爷哀也有名。 河源客家人流传的哭嫁歌很多,有人曾把它搜集成集。 我后来又发现,流行哭嫁歌并非只在是客家人,还有湖南土家、恩施土家、畲族、撒拉族、珞巴族、甚而哈萨克、川北、甘肃康乐、湖南邵阳等民族和地区都有哭嫁歌流行,其歌词、曲调不同,但表达的意思却惊人地相像。 例如江西永顺地哭嫁歌唱到: 你骗我到公婆家,变成人家牛和马,人家动手就来打,打了骂了不解恨, 还要吃我的肉啊!还要吸我的血呀! 我只有逃出虎穴,山上岩屋是我家;山上鸟儿是我伴,山果子是我的饭。 这个日子实在苦,山上鸟儿背我走,飞向天空求自由。 嫁人本来是个美好的事情,但待嫁女却骂来骂去,这是个微妙的心情,待嫁女或是或是惶惶不知来日,或是舍不得离开父母的呵护,也或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其歌词爱恨交织,嬉笑怒骂,泼辣哀怨,真是放情放纵、恣意放肆! 总的来说,旧的封建礼教下,妇女是没有自由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了一生。而习俗允许妇女在出嫁前最后地发泄一下,也算是一种民风,你总不能让人一辈子都没有倾诉的时间吧?但就是这短暂的发泄,给中国的民间艺术留下了一个精彩的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