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甘南(一)——从兰州到夏河 国庆长假已过去有些日子了,生活又回到了一贯的轨迹。假期的甘南之行,点点滴滴不时地浮现在脑海。每一次的旅行途中,用相机留下影像的同时,总愿意做些文字的记录,或长或短,或简或繁。谨志其行而已,唯望多年之后依然能找寻到那份已深深沉淀了的美好。 每次出行,都得到网上许多朋友提供的有用信息,自己途中不敢有所懈怠。把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叹,一一道来,让旅途在记忆里回放,与大家分享美丽风情的同时但求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资讯和比较个人化的见地。 行程简述: 北京——兰州——夏河——郎木寺——合作——临夏——兰州——北京 时间: 2005-9-29至2005-10-7 D0、2005-9-28 晴 北京 写在出发的前夜—— 为了能够在长假里去旅行,利用节前有限的时间,拼命地赶着工作的进度,极力照顾安排好方方面面,于晚间8点多才离开办公室,终于可以稍稍放心地上路了。 此行的目的地,是在一片忙乱中于出发的前两日仓促确立的。定好了往返的机票,匆匆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攻略,没时间读,带着路上再补课吧。 翻出一年未曾动过的户外旅行背包,按着以往的经验,一件件收拾行李。早已不是第一次的离开,心情一如既往的平静。但在这平静的深处,却可以感受到一点隐隐的兴奋和期待。 虽然都市的喧闹和急促的节奏早已让人变得麻木和疲惫,总盼望假期来临能使人的心绪有所释缓和调整,只是选择了这样的行程,其实想想,也不过是另外一种对心理、体力的挑战与考验。 D1、2005-9-29 雨,多云 北京→兰州 (约1300公里 飞机) 清晨的北京,灰蒙蒙的天空中飘着淅沥的秋雨,温度没什么下降,而空气却清新湿润了许多。希望这是给即将开始的旅途一个平安、美好的预兆。 长假的前夕,首都机场没有想象中的人满为患,但晚点依旧是家常便饭。近一个小时的延误,我们的飞机终于飞上了云端。两个小时的行程,降落在兰州的中川机场。 机场大巴行驶在高速路上,进入西北的土地了,窗外一座座光秃的山峰、一条条干涸的沟壑,黄黄的土色,从眼前向身后略过,混沌?贫瘠?空乏?萧索?这些词汇在脑子里一闪而过,但愿高原的风貌不仅仅是用这有些苍凉的语言来描绘。 汇合了前一日坐火车抵达的一位朋友,去长途车站买好了第二日去夏河的车票,找妥了当晚的住处,安顿下这一切,已是下午4点多了。 出游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追寻美丽的风景,一切不同于平常的物土、人情、文化、美食等等,都是不愿意放过任何机会去体味的。既然已到晚饭时分,那么,满足自己的胃,成了我们重要的开始。 按着攻略寻找美食于市中心繁华的张掖路上,忽然想起自己的师姐就是兰州人,行前匆忙,根本未曾想到问问她。赶紧掏出手机,发短信过去问讯,片刻之后,得到了如下的回复:“大吃?小吃?公吃?私吃?” 看到这内容的同时,禁不住在街头失声而笑,全然不顾路人诧异的侧目。咳,这大过节的,难道会有别人给买单么? 历来的经验都是人多的地方必有美味,参考攻略指引,我们来到了大众巷。先来饮料解渴,当然是兰州的地方特色——杏皮水。清爽、甘甜之中略含一点点酸,正好开胃!上一碗灰豆,颜色看上去很象红豆羹,只是豆子要比红豆大些,询问店家,原料就是豌豆,经过了发酵,和大枣一起用文火慢煮出来,成了现在的颜色。尝上一口,柔软、棉沙,暖口、暖心;再来一碗甜醅,初看是奶白色的液体,喝一小口,凉而淡的甜味,似乎很平常的饮料,别急着下定论,用勺捞起下面的内容,是一粒粒鼓涨得撑破了壳、黄白相间的麦子,细细地咀嚼,糟酒的香甜之味一点一点在口中弥漫,似乎有点醉人。哈,原来好处深藏于下啊!这是用酒将蒸过的小麦发酵后加水制成的。炒凉粉也不错,光鉴油亮,拌上一些芝麻酱,劲道、咸鲜、浓香,可作填饱肚子的主食。 还有更好吃的——羊肉串!这地方是把羊肉切成三分厚的薄片穿成串,佐以孜然等调料,烤起来易熟而味浓,品尝之下,没有一丝膻气,肉质软嫩、肥瘦适度、入味十分!嚼在口里鲜香四溢,吞入肚中回味无穷。曾经以为,去年的新疆之行,一路的羊肉串,已然吃到了大块朵颐、酣畅淋漓的境地,再也不会为其它的羊肉串所动容,却想不到,在这粗犷、豪放的西北之地,我竟在羊肉串上体会到了一份精致和细腻! 饱饭之后,夜色已浓。沿着中山路漫步,不知不觉,来到了黄河第一桥——中山桥。这座清光绪年间建造的铁桥,据说是德国人修造的,所用的钢铁全从欧洲飘洋过海过来,再从沿海运到兰州。 在灯光的装饰下,几个闪亮拱形曲线造型的桥体,舒展而绵延,横跨于黄河之上,河岸对面的白塔山上,似隐似现地闪烁着古建筑外轮廓那飞檐翘角的灯饰。 这是座步行桥,纯钢结构,坚实的支撑,动感的曲线,精湛的工艺,力量、柔润与技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虽然历史不短,看上去还很有种现代气质。徜徉于桥上,脚下的黄河水在流淌,不急也不缓,波澜不兴,从容淡定,也许是她一贯的步伐,但仍可以感受到脉脉温情的表象之下蕴藏雄浑豪放。放眼环顾,远处的城市高楼、近处的白塔山、桥上来往的游人,构成了这生动而美丽的景象。 不知哪里传来一支夜曲,仿佛是这夜幕中的一缕轻歌,荡漾在人们的心头,回旋缭绕,久久未消…… 回去。明日,又将是大半天的路途。 小贴士: 1、 兰州机场到市区约70公里,机场巴士1小时,票价30元/人,大约是国内最贵的了!巴士停在市区的东岗西路,离火车站仅3站地。东岗西路上有许多公交车可去市中心。(不远,4~5站) 2、 几乎所有的攻略上都说从兰州去夏河的长途车在小西湖的汽车西站买票发车。特此更正,所有去甘肃南部的长途车都已改到甘肃理工大学附近的汽车南站!直达夏河的长途车每天早上两班,7:30(大巴),8:30(依维科),最后一班下午14:00。 3、 兰州市区的士7元3公里起价,以后1.4元/每公里。一般市区内10元差不多了。 4、 为看夜景和逛市中心方便,我们选择了城市主干道庆阳路上的胜利宾馆(庆阳路285号,0931-8466259),条件不错,三人间260元(八折),有点贵,但比协程上提供的相对便宜。稍远点的(如汽车站附近)的宾馆价钱要便宜不少! 5、 如果在兰州只有一晚上的时间,就去中山桥看看吧。离张掖路不远,个人以为这是兰州最值得领略的城市风光,中山桥夜景可比白天好看多了。 6、 大众巷是张掖路上黄庙东侧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一般的地图上是没有标这么细,兰州日报社也离这路不远。这里汇集了众多名家各色排挡和小吃。 我们吃的灰豆、甜醅、炒凉粉是在一家叫“杜记”的路边小铺。不要小瞧这简陋的地方,这是当地资深人士竭力推荐的,不一会工夫,来往的人可多了!羊肉串和杏皮水也是这街上一家“酒泉茹记”店里的。晚餐高峰时吃羊肉串的人那叫一个多,门口六、七个伙计现穿肉串都来不及供应呢! 羊肉串吃法秘籍: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消灭20串或更多(每串量不大),但不可一次要足。因之西北气候凉,按一般人吃的速度,多要的冷了会失却最本真的味道!建议5~10串一烤,吃完再要! D2、2005-9-30 小雨,多云,大雨 兰州→夏河( 约260公里 大巴) 匆匆吃完了早饭,冒着细雨,登上了直达夏河的大巴。一车二十多人,除了司机、售票和前排的两位本地人,其余全是如我们一样的游客,大大小小、形色各异的行囊把过道塞得满满的! 7:30准点发车,驶出市区,上了兰临高速,此时的窗外,出现的是典型西北山野风貌。时而群山绵延,时而开阔旷野,满眼是雨中的田园风光。一小时后,汽车拐上了省道。 穿村过庄,路旁灰灰的土坯房屋和墙上不时有大幅的宣传标语跃入眼帘:“少生奖励,夫妻受益。”、“孩子少了躺着吃,安度晚年;孩子多了跑着吃,哭度晚年。”、“少生是你明智的选择,快富是你明天的结果!”等等,看起来,基本国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困难不小啊! 植被茂盛的山坡上,金黄、橙色、葱绿、酒红,星星点点、相间混杂于漫山的青黛色中,恣意展现着多彩的美态;兰紫色的雏菊一丛丛、一簇簇,在无植被的山崖石缝隙里默默盛放,表露出它微小却不可以忽略的娇艳身姿! 偶尔也会有规模不小、高耸的、尖顶上有着星星和月牙标记的清真寺,矗立在路旁,耀眼又突兀,孤单地俯视着低矮简陋的村庄。豪华的寺庙和破旧的民房,反差如此之大,似乎不在同一个世界。坐在车里,远远地就看见了,又远远地消失在后面…… 而车厢内,乐曲、旋律不同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打破了车内的宁静。从接电话人简短的应答话语中,可以听出是工作中的事务或生意上的往来,仍在追逐与纠缠这一群已抽身而去的游者,侵扰着或许是代价不轻换来的有限洒脱,都市人仅仅想得到寥寥几日的逃离与清净,竟也这样艰难! 整整七个半小时,抵达夏河,找好旅馆,放下行李,我们迫不急待地扑向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1公里的大夏河之滨,它与西藏的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青海的塔尔寺合称为我国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其规模仅次于布达拉宫。拉卜楞为藏语“拉章”的转音,意为佛宫所在之地。 始建于清康熙年间(1709年),占地1234亩,建筑面积82,3万平方米,有6座经堂,84座佛殿,31座藏式楼房,30院佛宫,500余间经轮房,千余间僧舍。其建筑风格独特,艺术精湛,堪称藏族建筑之荟萃。寺内藏有各类经卷6万余册,除佛经,还有大量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图书,有关藏族历等知识的图书,是一个浩瀚的知识宝库,也是人类文明的巨大财富。 拉卜楞寺设有显宗闻思学院、密宗续部下院、续部上院、喜金刚学院、时轮金刚学院,医学院等六大学院,治学严谨,寺内学者、活佛众多,为世界最大的喇嘛教学府。寺内有各种各样大小不一形态独特的金箔、玉石、象牙、珍木所造的佛塔,以及各种制作精巧细腻、姿态逼真、高低不等的佛像,还有悬挂在室内墙壁、方柱上的唐卡画、堆绣和彩绘,其工艺之精美,构思之巧妙,令人叹为观止。每年农历正月和七月都举行大法会,场面非常壮观。 这里的庙宇,完全不是内地那种以大雄宝殿为中心对称式布局,不形成封闭的庭院环境。建筑群落在半山腰铺陈开来,层层叠叠的佛殿、经堂和僧舍,看似无刻意的规划,但规模蔚然可观。 主殿和前面的广场,大殿威严华美,古朴中又蕴涵着精细,虽然在阴沉的天空笼罩下,却不失雄浑超凡的气度!“天下无贼”有在这里拍摄的场面。只是,宏伟壮阔的拉卜楞寺怎会需要一部电影来提升它的知名度呢?! 典型的藏族碉式建筑,方方正正,上窄下宽,生就一份庄严巍峨的气势。浓烈的赤红与白色组成的墙面,黑色的窗框勾画着清晰的线条,鎏金的宝幢闪闪点点,窗户上方白色随风而动的窗帏,辉煌瑰丽的金顶飞檐,这种独特的点、线、面构图和大胆、浓烈的色彩搭配令人惊异和沉迷。 偶尔一点吝啬、又极淡的阳光从浓云的缝隙里漏洒下来,微微让沉稳敦厚的建筑群增添了些许的亮色。天气不够好,但阻挡不了我们对之狂拍,一边想象着建筑在灿烂阳光中的灼灼光辉,一边又生出些惋惜。 曲曲长长的转经廊,图案万千、色彩艳丽的木制转经桶,步履不停的藏民是这里最特色的情景。转经的人群中,有梳着银灰参杂辫子的老人,也有踉跄学步的孩子,更有母亲背着还在吃奶的婴儿和拄着斑驳木头拐杖的残疾人。 他们衣着鲜艳却蒙着灰尘,手中数着佛珠,口中念念有词,转着经筒一步步向前挪走,脚步坚定,目光执着,黑黝的脸上只有专注和虔诚。留在他们身后的,是“吱嘎,吱嘎”转动着的经桶。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转经,已成为他们维持生命的一种必需。每转一次桶,相当于念了遍经,洗了一分罪孽也消了一种烦恼。当我们还在为今生操心,而他们已在为来世修行!也许,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吧。 拜佛磕头的人们,朝着佛殿的方向,起身,跪下,匍匐于地;再起身,再跪下,再匍匐于地,用一次次伏下、立起不知疲倦的躯体丈量着大地,将石板磨得光滑无比。循环往复,步步叩拜,似乎永无止境。不顾衣衫的破损肮脏,只要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忠心和虔诚有了这样具象的体现。 在这数不清的伏地朝拜中,他们的灵魂是否已然得到了无限的安慰和满足?! 虽然拉寺的庙宇殿堂层叠繁复、色彩浓重,令人屏气凝神,肃然起敬,但我们兴趣却更集中在那大片大片黄土墙内的僧侣房舍。一眼望去粗犷壮观,拙朴素静。土制的墙坯,木制的构架,踱步在纵横交错的宽街窄巷,迎面走来身着绛红僧袍的喇嘛,身上散发着浓浓的酥油味,让人清醒地意识到已是身在高原藏区。 一位老人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只见他斜依着门栏,淡看路上的人来僧往,一脸的闲神,满身的定气。上前攀谈起来,原来他并非僧侣,只是一位服务于此的俗人。唉,这里的俗人也这么脱俗! 院内的一位年轻喇嘛闻声而出,在我们诚恳地请求下,他同意让我们参观这所8个喇嘛居住的宅院。于是大家推门进去,呈现在面前的是一个三合院。 内院宽敞整洁,中间花坛里的树木和鲜花使这出世之人的住所显现着生机。正房是拜佛念经的地方,里面挂着大幅佛像,香雾弥漫;东西两侧是休息的房间,每间房屋窗扇的花格图案各异,颜色鲜艳,外表朴素的僧舍内藏着这样的华美与精致! 当我们几人安静无比地在那间正房里看佛像,听喇嘛作简要介绍,并给烧柱香时,忽然清晰的手机乐曲想起,几人面面相觑,都在心里暗暗埋怨,谁的手机这么不识趣地在这时间在这佛门清净之地响起?当我们疑惑的目光相互打量时,那位年轻僧侣匆匆走到屋外,哈,原来是他的手机在响!大伙惊讶之余又如释重负!看来我们都低估了这里通讯的普及! 告别喇嘛出来,在门口遇见了一对藏族夫妇路过。女的背上背了个孩子,双手提着装满东西、一个看上去很重的桶。而一旁的丈夫,两手空空,悠闲地伴随左右。大约背上的孩子松了,女子放下手中之物,重整孩子背带。我们立刻凑上前去逗那孩子。她大方自然地让我们拍照,浸染着高原红的脸上露出些许羞涩的微笑。一会,把孩子绑结实了,又拎起地上的重物,和她那依旧两手空空的丈夫,继续赶路。 看着他们逐渐远去的身影,心里暗暗思量,难道,这就是藏民族一贯的传统和习惯了?当我们外人还对担负如此繁重家务的女性投以些许怜悯的目光,她自己感到的或许是知足和幸福? 入夜,风越刮越大,气温急速地下降, 不一会,大雨瓢泼,哪也去不了了。躲在旅馆里,只盼望明日天气能够转好! 小贴士: 1. 牛肉拉面是兰州人的早餐。我们入乡随俗,不惜早起去赶“马子禄” (也在大众巷)的牛肉面。据说这正宗拉面讲究“牛肉汤清爽,萝卜片白净,辣椒油红火,香菜翠绿,拉面筋道透黄。”端来的面从品像上看符合这样的标准,品尝之后,感觉汤的味道着实好,鲜香而爽口;但个人愚见,面还缺乏足够的韧性!小小的遗憾。不要忘记另买一碟干切牛肉,软而不烂,很是入味! 2. 从兰州直达夏河的车先开一段兰临(临洮)高速,然后上省道,再上213国道。途中多处修路,加之阴雨,道路泥泞,除高速以外的路段估计时速也就40公里/小时。许多攻略上都提到从兰州直达夏河的车行程约6小时,但这样的路况实在不可以保证。在路上听说前一日(9.29)同样班次的大巴因堵车,整整12小时才到夏河。而且不是每个加油站都有93#汽油的。 3. 夏河县就是一条街,汽车站在其中段。出汽车站往右走,一路上有许多旅馆,档次不等,条件各异,可以自己选择比较。攻略上推荐的有华侨宾馆(此县城最高档)、武装部招待所、水晶山庄(60元标间)等。县城里的公交就是面的,每位1元,拐弯再加1元。 4. 在大巴上结识了两位上海的游者,暂时组成5人“散团”,这样以后旅途中包车游的费用可以降低一些。正所谓“人生何处不相逢?” 5. 夏河中午和早晚的气温相差很大,晚间气温仅仅10度,要带足御寒的衣服。 6. 我们入住的是街尽头桥边的“卓玛旅社”,这是在网上被“驴友”一致推崇、口碑极佳。其实卓玛旅社并没有一间带卫生间的标房,多为3~6人间,公共卫生间、浴室,晚7点~11点供应热水(够热,够足)。 卓玛旅社现在的主持是卓玛的儿子和儿媳,为人诚恳,很看中他们目前建立起的名声和信誉。包车出去可找他联系。这里也有许多老外入住。正如一位游者所评价的那样,卓玛旅社具有“外面一看是人民公社,进去一看是联合国”的性质。 我们住的是二楼的6人间(只剩这间了),25元/人。房间比较干净,床铺整洁,被子厚实。卓玛旅社有个小小的内院,楼梯拐角处的墙上帖有不少景点介绍的图片和游客的感言,有一点点人文的氛围。二、三楼各有一个客厅,装饰有些藏族风格,是“驴者”聚会交流的好地方。 建议住二、三层的房间,推窗可见拉卜楞寺长长的转经廊和寺庙丰富的轮廓线,这是其它任何旅店也看不到的风景! 上述这些,应是“卓玛旅社”备受推崇的原因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