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徽杭古道风雨独行(游记-附攻略)

2005-11-25 00:00| 查看: 613|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徽杭古道风雨独行(游记)

(一) 一波三折

一直很想去走一走徽杭古道,一是因为旧时徽商入浙必经此路,从看胡雪岩的传记故事起就对此充满好奇;二是因为近年来它已演变成一条热门的徒步路线。去走走看看,怀古休闲,亦颇有情趣。

既然是徒步,最好是邀三五人同行。可找遍网上的资料,只看到“景色秀美”的赞誉,却没有足够吸引人的图片来诱惑更多的人同行。也有个别死党乐意奉陪,称只要能出去透透气就行。但终因时间或天气的原因,出行计划从初春推到夏末,又从夏末推到深秋。

最夸张的一次是九月初,和同伴分工,她买车票我购物。等我大包小包从超市出来时,接到她的电话,说听到紧急预报,我们既定的出发之日,正好是台风登陆之时,所以没买票!然后那个周末就在屋外狂风暴雨,室内零食遍地中度过了。

时间很快滑到十一月初,眼看2005年就要过去,心有不甘。想起曾有驴友发帖时总会加上一句“风雨无阻,一个人也去!”,看看连日来秋高气爽,不再有天气之虑,独自出行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于是乎告假两天,避开周末,出发!

(二) 风雨独行

7日买完车票,想起来还是应该关心一下天气情况,一看吓一跳,从8日晚上开始将是连续三四天的小到中雨。没办法,总不能再次推延吧,反正对这条线路的景观期望值也不高,走就走吧。

其实一个人的旅行有很多的便利和优势,我独自出行的历史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旅行的人不多,独行的更少,因此途中总是遇到好奇的目光和关切的询问,真能感觉到世上就是好人多,一路都有贵人相助,能逢凶化吉。而且没有同伴的固定圈子,更容易深入接触旅途中的其他人和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这是多年以后的首次独行,觉得世界还是如此可亲。9日早晨到绩溪时已是下了整整一夜的雨。从火车到站、打车去汽车站开始,出租司机、中巴售票员、鱼川小店的店主、古道饭店老板、逍遥山寨和逍遥人家的主人、还有几个古道途中遇到的乡亲,一直到永来村、浙基田的村民,都因我在这样的风雨天一个人行走而备加关切、热心指点。真是风雨古道人心暖呀!

(三) 瀑布云雾秀

从鱼川往古道方向走,离古道饭店还有一段距离时,就开始听到哗哗的水声从溪间传来,有一点点落差的地方就形成小小瀑布和漩涡,我忽然意识到今天的雨水应该能成就古道的另一番景色,烟雨朦朦溪水成流的山景也是美不胜收呀。

在古道饭店稍作停留,老板和老板娘直夸我的运气好:昨晚的雨下得特别大,今天山里的瀑布肯定很好看,很少有人在这样的大雨天走古道的。不知这是该感谢还是该抱怨如今越来越准确的天气预报,还好我是一个幸运的漏网者。老板娘说唯一的遗憾是秋色还不够浓,要是再过十几天山里的颜色就更漂亮了。确实,古道饭店的四周山上还是郁郁葱葱。不过,进山后才发现,山里该红的红了,该黄的也黄了,一切比想象中的更完美!

告别古道饭店, 一路拾级而上,很快就到了古道的标志性“建筑”――江南第一关。从这里开始,仿佛就进入了一个瀑布博物馆。雨中的山谷似乎再也容不下多余的水滴,水流争先恐后地从任意一条石缝中喷涌而出,形成三步一瀑、五步一泄的壮观景象。古道的行路特点是沿着峭壁一侧铺路,另一侧就是悬崖了,而瀑布多在悬崖对面的山上。沿着古道蜿蜒而行,遥看对岸的成群瀑布,就像在一个经过精心布置的展厅中信步观赏。不再感觉到雨中行路有何艰难,也不觉得茫茫古道独自行走有何孤寂。

此行的最大失策就是没料到古道的景色超乎想象。为了减轻徒步负担,三角架肯定不会带,连相机充电器也免了,心想一块电池拍个百余张照片就足矣。但是,过了江南第一关就开始后悔了,如此美景怎能不疯狂下手?单枪匹马在雨中拍照真是不容易呀,一手撑着伞,一手举着相机,雨天的光线使快门速度降到1/40以下,幸好有根在古道饭店化一元钱买的小竹杆,权当简易独脚架了,再启动2秒的自拍功能,拍下的照片大概能再现百分之六十的景观美感吧,就算留个纪念,知足了。

真正让我追悔莫及的是云雾的变幻。山风吹过,云雾时起时落,时浓时淡,变化之快,简直就象一场超级云雾秀!往往刚拍完一张照,看了看成像效果,再抬头,又是另一番景致了,忍不住又举起相机,此时唯一能做的似乎只有傻傻地不停地按快门。看着相机电池一格一格地减少,那叫一个悔呀!

景色最美的是从黄茅培村到清凉峰桥,四周的群山已是秋色甚浓,湿润润的火红和金黄衬托着溪流、瀑布、云雾,组成了一个梦幻景区。我以最慢的速度行走在这条山路上,我知道只有连日的大雨才能造就这样的景致,是可遇不可求的机缘,是上天的恩赐。

此情此景令我想起那次去西藏去尼泊尔边境樟木的经历,也是大雨倾盆,也是瀑布成群云雾漫山。当时感叹西藏真是旅行之风水宝地,竟有如此奇景佳色,大有西藏归来不出游之意了。可是,第二天当我们从边境原路返回时,发现阳光灿烂下的山谷不过如此,激不起任何心跳的感觉,昨日的梦幻奇景已烟消云散。

所以,我相信在晴天走过徽杭古道的人不会把这一段当作最美的风景,也理解为什么在蓝天凹可以搭个小亭子来收门票了。蓝天凹的徽杭之家是古道的最高点,登高远眺,成峦叠嶂、风起云涌,景色十分大气。不过,相比之下,我更留恋于前一天走过的观瀑布、听流水、赏云雾的蜿蜒古道。

(四) 秋日映山红

越往山上走,秋色越浓。雨中的山谷无人打搅,成了小鸟小虫小动物们的快乐天堂,据说偶尔还能遇到猴子甚至野猪。

行走古道,听着两侧草丛中不知名的虫子集体发出悦耳的鸣叫,间或看到不知名的鸟儿从树林惊起掠过空中,我为这“不知名”的形容满心怅然。想想中学时曾是生物老师的得意门生,每次考试都得九十多分,如果现在面对当年的老师,真不知该如何表达我的感想。记得去年行走新疆时,沿途见到许多不知名的植物,幸好同伴中有一位其父母在林科院工作,耳濡目染竟替我们解答了不少疑惑,令我们对她肃然起敬。

发现第一束映山红是在黄茅培村附近,转过一个弯道,猛然发现远处一团红得发艳的小花,朦朦雾气中,一枝独秀。走进细看,竟是映山红!这是小时候清明节去山中扫墓时必采的山花,也是这个节日我们小孩乐意上山的理由,应该不会看走眼。可现在已是深秋,怎会有映山红?连我仅有的这一点点生物学常识也将被彻底否定,真是晕啊!环顾四周,独此一束,也许是基因变异所致吧,权且如此安慰自己。如果真是稀罕之品种,可千万不敢去摘,拍张照作个纪念,然后挥挥手向它告别。

从黄茅培村一直走到逍遥人家,再没看到第二枝映山红,看来我的推测是对的。晚上跟逍遥人家的女主人方嫂闲聊时,再次说起这朵奇怪的映山红,方嫂一点也不觉得怪,说这个时节山上是有很多映山红的,我更晕了,急急分辩:这一路我只看到这一枝映山红呀。方嫂还是很肯定,春天和秋天都是映山红的季节!

待第二天,到达古道最高点蓝天凹,再往下走时,才发现沿途真的开满了一簇簇的映山红,和原先记忆中春天的映山红并无区别,反而在秋风秋雨中显得更加娇艳夺目。我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无知。随即也没有了爱护珍惜品种之念头,挑了几朵又大又艳盈盈欲滴的映山红,插入我的小竹竿里,仿佛是枯竹开新花。提着一根这么别致的竹竿行走古道,心情不要太爽!

行至浙基田,把小竹竿留给了龙潭大酒店的老板,把映山红换到了矿泉水瓶里,打算把它带回家。一路小巴转中巴,中巴转大巴,从浙基田到昌化,从昌化到杭州,再从杭州到上海,随着离大都市越来越近,我手中的映山红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回头率,更有好奇者再三和我确认是否真的从山上采下来的。其实看我这身行头,看看膝盖以下都是烂泥雨水的,也不像是从自家盆景中采了映山红出来把玩的。

路人好奇的目光和询问,问得我很爽,看来无知的人很多呀,我迅速找回了平衡,可心安理得地淹没在都市的人群中,继续日复一日、自以为是的日子了。

(五) 古道多“逍遥”

行前只知道古道上有个“逍遥人家”,因为逍遥人家的网上宣传做得不错,也是我预定的住宿地。

中巴到鱼川时,鱼川小店的老板就说自己和逍遥人家的主人是亲戚,看我是一个人走,给我详细讲解了一遍线路后,还要打电话给逍遥人家,让他们中午时分下山到“小木桥”路口来接我。我想时间很宽裕,路线也很清楚,就再三推辞不需要他们来接。小店老板还是很坚持:因为进了山就没有手机信号了。盛情难却,我只好说不用中午就下山接我,如果到五六点钟我还没到,再来找我吧。

因为不赶时间,沿途拍照停留,我越走越慢,中午十二点多才走到黄茅培村。村边有条小溪,溪中乱石成堆,水流甚急。我绕道走到溪边,感受一下溪水造就出来的彭湃汹涌。这时好像听到身后有人在远远地喊,心想我一直走得很小心,应该没有破坏庄稼什么的。走近了才看清,是一位大嫂还带着两只狗,她开口就问我是不是从上海来的,我有点惊讶她怎么猜得这么准。没想到她说她就是“逍遥人家”的女主人方嫂,特地来接我,在小木桥等了会儿没见人,就一直迎到这儿。

方嫂见我精神不错,也不像个容易迷路的,就同意我的提议,她和狗儿们先回去,让我慢慢走慢慢拍。可是没走多远,又遇见方嫂。原来在回去的路上,其中一只狗贪玩跑到山坡上,被村民用来逮野猪的夹子夹住了腿。方嫂自己松不了夹子,而狗儿又认生,其他人也不能近身去松夹子,只能等外出的男主人方学军回家路过此地时,才可把狗儿解救下来。方嫂说这种夹子很厉害,狗儿的腿肯定被夹断了。想到狗儿得忍痛等到傍晚,而且得休养个把月才能恢复伤腿时,我特别内疚。如果不是为了下山接我,它也不会遭此一劫呀,真是罪过!

和方嫂再次告别,我继续在山间晃悠。满山的景色诱惑着我一直走到了清凉峰桥(其实我已错过了小木桥的岔路口,但我一直误以为小木桥是在清凉峰桥之后)。过了清凉峰桥,看看路标有点晕,桥身左侧的扶栏上写着“逍遥山寨住宿露营”,箭头指向一条上山的小路;右侧扶栏写着“下雪堂”,指向稍宽的山路,但怎么没有“逍遥人家”呢?没有路人可以询问,翻出从网上下载的攻略看,几篇攻略对此处的描述都不甚明了,甚至有点互相矛盾。看时间才到下午二点,不着急,凭直觉选择往“下雪堂”方向走。

这时山中忽然涌起大雾,远处十米以外就什么也看不到了。雨还在细细密密地下,浓雾迷漫的山林静寂得可怕。我仍在依着网上看到的照片找寻“小木桥”,越往深处走,就越不像是照片上的地形,走了近二十分钟时,我决定折返。

再回到清凉峰桥,看着“逍遥山寨”这几个字发愣,莫非“逍遥人家”和他弟弟开的“水云间客栈”现在合称“逍遥山寨”了?但奇怪的是,墙上还有个示意图,从“逍遥山寨”再往前可以直达“上雪堂”,不需经过“下雪堂”了。不管怎样,起码往这儿走肯定可以遇到人吧。就算逍遥山寨是另一个住宿地,权当我是去踩点的。

通往“逍遥山寨”的路上果然有一座小木桥,但怎么看也比照片上的那座桥结实得多,也许是最近刚加固的?再往上走,山路一下子变得非常狭窄非常陡峭,两侧的竹林仿佛要把人吞没,和前面走过的路完全不一样。我开始有腿酸乏力的感觉了,走几步就得停下喘口气,后背也开始出汗了!往下看,山路陡直得让人害怕,我默默祈祷“逍遥山寨”就是“逍遥人家”吧,要是真走错了需要原路返回,我是肯定下不来了!

在浓浓雾气中爬山整整半小时(这是两天徒步行程中最累的半小时),终于看到了一幢半旧的两层楼房,也终于确定我肯定走错路了,“逍遥人家”是和“水云间”紧挨着的两幢新盖的楼房,这儿不像。房子四周都很安静,无法确定里面是否有人,我上前使劲地拍门,好半天终于听到二楼有人开窗。一问才知,这儿就叫逍遥山寨,不是我要找的逍遥人家,逍遥人家果然是要往下雪堂方向走,现在我必须原路返回!

这下我真有点担心了,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么陡的山路我能否安全下去?我正犹豫着往回走,又听到身后传来开门的声音,有人招呼我先进屋歇歇。原来是逍遥山寨的主人夫妻俩,他们刚才是在楼上,正睡午觉,没想到这样的天气会有人上山来。得知我走错路了,他们热情地把我迎进屋,让座倒水,还拿出自家院子里结的柿子让我品尝。怕逍遥人家担心,他们想给那边打个电话,我看时间还早,打算歇一会就走,就不麻烦他们打电话了。

“逍遥山寨”以接待背包客为主,门前大片空地可以支不少帐篷,还有一个特色项目是烤全羊。他们的羊是彻底散放的,三四月份把羊放到山里,等哪天要烤了才去抓一只回来,所以味道绝对正宗。我忽然想起,刚才在山中确实遇到过无人看管的羊群。它们见了我,和我见它们一样好奇,我当时还给它们拍了照呢。于是把相机拿出来,他们一眼就认出领头的那只就是他们家的羊,因为羊角上涂了绿色的油漆。

将近四点钟时,我离开逍遥山寨,鼓足勇气去走下山的这段路。可奇怪的是,当我真正踏上回程的路,发现下山时并没我想象的那么艰难。相反,觉得这浓密的山林别有一番情趣,途经半山腰时发现一个小水库,碧绿的池水,丛林环抱,宛如一个小九寨沟,难怪众多的背包客会选择这条线路。看来很多时候困难都是我们自己臆想出来的。

很快就下到山脚,再次回到清凉峰桥,再次往下雪堂方向走。刚绕过一个弯,就看到前面走来一个人和一只狗,仔细一看竟是方嫂。原来她在两点多钟又去小木桥接过我一次,可那时我已经错过小木桥走到了清凉峰桥。方嫂回山上后一直没等到我,就猜想我是不是走错路,去了逍遥山寨,打电话到逍遥山寨得到了确认,此时我恰巧离开。于是方嫂就沿着这条路,第三次来接我!

此时浓雾已经散开,我发现上次折返的地方离逍遥人家已非常之近,如果不是因为雾气太大,当时应该能看到逍遥人家的房子了。有时偶然的因素就能促成必然的失败,还好我的行程宽松得可以容忍我的失误,而不至于酿成大错。

随方嫂回到逍遥人家时天已渐黑,温馨舒适的客栈有回家的感觉。若是平常的周末,这里总是游客云集,最多的一晚接待过六十多人,而今天就只有我一个贵客了。晚饭和方嫂一起吃,正宗的农家菜,青菜是自己种的,咸菜是自家腌的,笋干也是取自后院的竹林然后烘干的。最值得一提的是方嫂做的红烧肉,喷香美味,一块入口后就欲罢不能了。白天走山路,晚餐吃大肉,这真是高级享受啊!

晚饭后坐在客厅看电视聊天,方嫂拿出了山里的特产山核桃和小蜜桔招待我,顺便借用方嫂的小炭炉烤干了我的鞋垫和湿裤腿。记得很小的时候,家里没有空调和取暖器,带我的婆婆家就有一个这样的小炭炉,婆婆常常把炉子弄得暖暖的,让我焐焐手焐焐脚。在这雨夜的山林,回想起儿时的温暖记忆,真感叹逝去的流年。

等男主人方学军回家时已很晚了,他是一路背着受伤的狗儿回来的,狗的腿真断了,它只能靠另外三条腿走路。方嫂说另一只狗以前也断过腿,过一个月左右就会自己痊愈,也不用特别治疗,看来动物的生命力就是比人强。方嫂说他们家的两只狗都叫“乌嘴”,一声“乌嘴”两只狗就一起过来了。后来方学军纠正说它们还有个名字叫“无敌”,确实,这个名字比较符合它们俩的形象!

告别逍遥人家时,夫妻俩盛情邀请我明年春天再来,因为古道的春天是最美的。山间林里,百花盛开,穿行其间,满山飘香。方嫂提议我下次把儿子也带上,让他也来看看山里的美景,如果他走不动,就让方学军下山去把他背上来!呵呵,山里人真实在。希望明年春天我们能如期成行!

(六) 行后感

短暂的出行总是留下悠长的回味。

生命犹如一根长长的细线,出行的日子凝结成粒粒珍珠,将平淡的生命演绎成一串沉甸甸的珠链。

向所有在旅行路上曾经遇到过和将要遇到的好心人致意,祝好人一生平安!

附:详细攻略

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872787

2005年11月24日 上海


(秋日映山红)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徽杭古道风雨独行(游记-附攻略)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54389-1.html
本文关键词:徽杭古道风雨独行(游记-附攻略)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