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当年生产太和殿金砖的地方,陆墓公社御窑大队(1982年) 江苏苏州,风味小吃青团子(1986) 江苏省苏州市,刺绣的女工们(1982年) 江苏省苏州市,街头卖春卷的摊贩(1982) 江苏苏州,观前街(1986) 江苏省苏州市,周庄早晨的集市(1986) 浙江省杭州市,京杭大运河上的拱宸桥(1982)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下大运河畔停泊的小船(1982)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下清晨上班的人流(1982年) 浙江省杭州市,篆刻夜校(1983年) 我们骑行大运河的连载刊发以后,在日本掀起了一股“运河热”,很多读者来信,纷纷对运河文化表示感兴趣。有的读者来中国旅行,特地会挑一段运河骑行。 90年代,神奈川县的一些读者来中国骑行大运河,沿着我们当年的线路从杭州骑到北京,前后用了六年时间。他们到达通县时,我还特地跟着骑了一段。 ▼ 34年过去了,只有运河,还在那里。 我一直想要重骑大运河,在67岁的时候,这个愿望越来越强烈。 经常有人问我,为何年近古稀还要搞这种重体力活动,乘车去摄影岂不更省力省时?我能回答的无非是:骑行可以到达机动车无法到达的一些地方,更好地处理一些随遇情境,观察到一些更细微的场景,可以用更自然的方式接触到生活于运河两岸的人,还有,骑行更“绿色”,一不留神又“时尚”一把…… 但有些更微妙的东西难以言说。 我的摄影生涯,早年师从著名摄影家黄翔学习,从拍摄黑白风光照片入手。第一次骑行大运河,是我逐渐深入社会生活的开始,手中的相机也发生了变化……从关注风景到关注人,不是因为风景不会变,而是人的变化更快。 从第一次骑行大运河开始,我已经被这一过程深深打动,再度骑行摄影的愿望从萌生后便已挥之不去。至今已经三十四年,我是想去还这个“愿”,这个“愿”既包括摄影,也包括骑行过程,如此而已。 每次和当年一起骑行的同事沈兴大说起运河,我们都想再来一次。老沈当年四十多岁,像前辈一样带着我,如今他快八十岁了,腿脚不如之前利索。我虽然也从三十出头的小伙子,变成了快七十岁的老头,但好在一直坚持骑行,身体还不错。我想这大约是我最后重骑运河的机会了,这次骑行,也算我替老沈完成当年一个共同的心愿。 三十年,是整整一代人的“而立”时点。具体到两次骑行而言,中国社会在这一代人的时间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生能够重复的机会不多,我如果能两次骑行、记录三十多年间的变化,也算是幸事。 我还是想拍大运河沿线的人和生活,和三十年前相比,一定发生了很多变化:我想看看天津海河岸边还是不是“晚了就占不到位置”的情侣约会胜地;山东聊城的铁塔、光岳楼等文物装没装护栏;还有山东汶上县分水口变成什么样了,那是运河最高点…… 这次骑行的路线,还是按照当年的行程再走一遍: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港——天津市——杨柳青镇——静海县——青县——沧州市——泊头市——吴桥县——德州市——武城县——临清市——聊城市——阳谷县——台前县——梁山县——南旺镇——济宁市——微山县——沛县——徐州市——邳州市——宿迁市——淮安市——宝应县——高邮市——扬州市——镇江市——丹阳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湖州市——杭州市。 ▼ 发起这次众筹,算是我这个老年人和当下最新事物的一次亲密接触,不仅仅是为了完成骑行的心愿,更重要的,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引起更多年轻人对大运河的关注和兴趣。我也希望今后能有人接力,记录再以后30年、60年、甚至90年的变化……为我们留下一部大运河影像史。 我会和支持者分享我的见闻和纪录下的影像,如果有可能,我们还可以一起骑上一小段。 这次众筹的资金,主要用于完成整个骑行过程,费用包括沿途购买骑行设备,食宿、导航,沿途各景点门票,以及跟车及补给的费用,整个行程结束后,我会精心挑选三十年前后大运河的精彩照片制作成电子相册,还会在北京和杭州两个大运河两端城市举办摄影展及分享会。 我不仅会邀请支持者和我一起参与沿线骑行的路程,还将把最后制作成的电子相册或者艺术微喷分享出来,并邀请其中一部分人参加我的摄影展和分享会。 此外,我会为超过一定金额的支持者拍摄专属的肖像照片,并拿出我参与设计的青瓷茶具和曾经在拍卖会上竞拍成功的代表作品作为回报。 如果众筹超过一定金额,我会像当年一样再出版一本画册,把大运河三十多年前后的变化纪录下来,回报大家。
1991年,我扛着几十斤重的照相器材,徒步三峡,拍下了不少已成“绝唱”的照片。其中这张《空谷号子》,在北京华辰影像拍卖会上以3万元的价格成交,被厦门摄影博物馆收藏。我会在这次众筹中,将提供编号08、09的收藏级照片,作为针对支持者的回报。 众筹支持地址:http://www.kaistart.com/Project/detail/id/20CC785DA6DD28D2E050840AF24237E7#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