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县岱崮地貌
岱崮镇地处蒙阴东北部,辖42个行政村,总面积180.7平方公里,总人口5.3万人。全镇海拔200—720米,岱崮境内属暖温带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8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岱崮的地质构造是在燕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作用下 形成的单斜断凹构造,属中山丘岭地带,辖区内有山崮30座。其中下寒武系地层115.6平方公里,该地层分布广,出露全,厚度大,富水性好,是华北地区罕见的,整个地区地质构造呈西北高,东南低之势,南端尹家洼河道高程202米,北侧龙须崮顶高程707.1米。
由寒武系组成的山崮属于灰岩页岩低山构造剥蚀地形区,山坡底部较缓,一般在5—25度,由馒头组灰岩、白云质灰岩组成。山坡中上部较陡,一般25—45度,由毛庄组、徐庄祖页岩沙质页岩组成;顶部大部分是由张夏一段灰岩形成悬崖绝壁,即崮。崮顶之上是由张夏二段页岩组成的较为平坦的崮顶,大部为黄色页岩加凸镜体,局部含有燧石结核,坡度为5—10度。
沂蒙山区素有72崮之称,岱崮境内就有龙须崮、南北岱崮、卢崮、大崮、卧龙崮等30座,为群崮荟萃簇集之地,雄壮奇伟,独特各异,令人神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首都山区新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义丰教授带领课题组,在进行北京山区与鲁中南山区生态与新农村发展对比研究中,发现了“崮”这一独特的造型地貌。随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成课题组,对全国崮型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且深入岱崮崮区进行了实地考察。一致认为,“崮”在中国北方个别地方虽有分布,但比较分散,地貌特征不明显,而岱崮镇在方圆十公里内就聚集了30余个崮,具有分布集中、类型齐全、造型秀美的突出特点,是中国崮型地貌最典型的区域,在我国造型地貌中比较稀缺,在世界造型地貌上也属罕见。因此,以岱崮镇名命名此类地貌为“岱崮地貌”。课题组和评审委员会将“岱崮地貌”与我国现有四大地貌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岱崮地貌”具有崮顶平坦、植被条件好,崮坡林木覆盖率高,崮根与村庄相连的特点。三者之间层次分明、结合紧密,景观结构系统完善,蕴藏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集风景旅游、生态旅游、农业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旅游于一体,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2007年8月21日,在“中国岱崮地貌”论证会上,由北京大学教授崔之久、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杨逸畴、青岛大学教授孙文昌等7位全国权威地质地貌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一致同意命名“岱崮地貌”,并列为继“张家界地貌”、“喀斯特地貌”、“嶂石岩地貌”、“丹霞地貌”之后的中国第五大造型地貌.
“岱崮地貌”的命名,不仅确立了其在学术领域的独特地位,而且成为响亮的旅游品牌。目前,岱崮镇已编制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以观光、休闲、度假、探险和科学研究为主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努力打造“中国岱崮地貌风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