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曲樟乡曲木客家土围城
地址:北海市合浦县曲樟乡政府东北约200米外曲木村 曲木客家土围城,地处曲樟乡政府东北约200米外。分新老两座连体城楼。新城占地9233米,老城占地8111米。城墙高度11米、9米、12米不等。城楼外围周长1200米,墙体厚度为0.9米。于光绪年间,为当地绅士陈文山父子耗资谷粮十万担用十年时间建造而成。广东、深圳、广西建筑专家和考古学者鉴定,建筑风格独特,防御功能齐备,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观赏价值。 曲木客家土围城的所在地曲木村内,背山面水,距六湖水库约500米。它由“老城”、“新城”两部分构成,城内的居民均为陈氏。现围屋的整体保存基本完整,大部分房屋仍有村民居住。 据当地陈氏老人记述,客家人陈氏十五代祖陈瑞甫从福建省迁至合浦县曲樟乡(当时为公馆六湖垌),为防御贼寇和本地异姓势力以及野兽的侵扰,于是参照福建客家祖地建围楼而居的传统,于清光绪八年(1883)八月率领陈氏族人修建起了“老城”,后因人口发展,“老城”已不能适应,又于清光绪廿一年(1896)建成“新城”。 曲木土围城的“老城”与“新城”均呈长方形,整座围城的四周均用夯土高墙围合,整体布局由两个长方形平面组合构成,属方形客家围屋类型。城墙均用黄泥、石灰、河沙、糯米和红糖按一定的比例拌和后用夹板夯筑(所谓的夯筑,就是用木板把泥沙围住,然后用杵在上面把泥沙舂结实)而成,高大厚实坚固。城墙最高处为10.5米,最矮处高7.1米,另有两处量得高度分别为9.25米和8.33米,平均高度为8.795米;厚0.86米。厚度符合“每墙厚三尺”的规制。而如果按照“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也就是说,要夯筑3米高的墙,必要筑1米厚的墙,高厚比为3:1)的规制,陈氏客家人的夯筑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围墙内的房屋均为单层,悬山顶,屋面均铺盖小青瓦,木椽、榇、房屋的墙壁,除中座祖公堂全部使用青砖外,其人均为夯土或土坯砖、火砖混合筑成。房屋布局“老城”为“二横二堂”,新城为“三横三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各房屋以正厅堂为中轴,以祖堂(客家人称为祖公厅)为核心,向前逐步延伸,向左右对称发展。住房分主人房、长工房和丫头房,主人房又分内室和外室,各种规制不得逾越。围屋内还有水井、晒场、粮仓等。 “新城”的祖堂前厅大门现存匾额一块,楷书“待诏第”三字,后厅为祖公堂,现存横匾一块,楷书“春酒介眉”四个大字,取意《诗经》:“为此春酒,以介眉寿。”落款:前为“赐封登仕郎文山先生暨德配张孺人秩开一双寿”后为“光绪十三年正月宗弟兰彬拜祝”(钤印章两方)。老城大门对联楷书:“有虞世泽,敬仲家声”无落款,但据说亦是陈兰彬手迹。(陈兰彬,清咸丰三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任刑部主事,后出使古巴,曾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有中国“第一任留美学生监督、第一位驻美公使”之称。) 土围城的防御非常严密。整座城只开一个大门,设有板门、闸门、便门、栅栏门等3道5层式的连环防卫门,当碗口粗的横木齐齐放下时,就是膀阔腰圆的汉子也只能望而兴叹了。土围城墙四周不开窗,只在墙按不同的方位上开有多处枪炮眼,城垣的四大转角处及城门上面都设有碉楼,碉楼多数都高出土围屋一层,堡体落地。内墙半腰筑有供守卫行走的通道(俗称“跑马道”),将整座城墙、四角的炮楼及各枪眼处紧密联系相连起来,使整座城成为一个统一而严密的防御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