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曲樟乡陈铭枢故居
地址:北海市合浦县曲樟乡璋嘉村 陈铭枢故居位于广西合浦县曲樟乡璋嘉村。故居原为歇山顶、夯土墙的平房,共有14间,分前后两排,中间设天井,长34.3米,宽12.1米,是陈铭枢的祖屋,也是其出生地和少年时代的居宅。陈铭枢投笔从戎任师长后,于民国十五年(1927年)春因事返乡,目观乡民贫塞悍朴,文风不开,深感民智不启也,亟待教育之发展,于是捐巨资创建璋嘉小学〔当时叫做广东省合浦县(合浦当时属广东省管辖)第七区立第三小学校〕。璋嘉小学在1928年建成后,陈铭枢回到故乡主持开学仪式,并因家中原有房舍均已破败住在小学校内。有感于在村中无家可居的状况,陈铭枢回到广州后(此时陈铭枢已任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主席),便寄回钱款,嘱咐村中父老在他家原来的宅基地上按当时西洋传来的流行式样建起一座楼房。此楼房建于1929年,属中西结合式建筑构造,为一栋两层半楼房,占地面积约185平方米,陈铭枢此后回乡多次在此生活居住过。1958年因修建合浦水库,当时将该村列入水库的水淹区内,故将故居的大部分拆毁。1984年合浦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国内外不少同胞慕名前来陈铭枢故居参观,表达对这位爱国将领的崇敬和怀念,寄托爱国主义情怀。但由于故居荒废,已成芭蕉园,观者无不感叹。1999年,为便于纪念和弘扬这位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尚的情操,璋嘉村和社会上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修复陈铭枢故居的倡议,并在北海市客家海外联谊会和合浦曲樟乡人民政府的支持下,历经六年的艰苦努力,于2004年底全部修复。 现经修复的陈铭枢故居,是一座充满西洋味而又古香古色的一幢二层的小楼,其地处村边,高倨在一个山坡之上,门前是一条用鹅卵石铺就的跑马道,楼旁就是著名的客家土围城。整幢楼看来,坚固稳重,从中透出一种刚强的力量,就像陈铭枢诗句所说:“中有贞刚气贯虹”。 陈铭枢1965年5月在北京病逝。在他逝世前的那个春天,他还写了一首«莫恨»诗:“莫恨西山落,行空不受框。波涛翻没照,倏又耀东方。壮志真堪托,耻歌孟德章。”时空跨越,历史变异,而陈铭枢依然备受后人景仰,他的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永照东方,其故居已成为一处人文旅游景点和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陈铭枢 陈铭枢,字真如,广东合浦县(今属广西)曲樟乡璋嘉村人,生于1889年10月,卒于1965年5月。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同盟会会员。历任国民革命军师长、军长,京沪卫戍司令,国民党政府广东省政府主席,中央行政院代院长、副院长兼交通部部长。解放后陈铭枢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南区军政委员会农林部长、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在“民革”组织内,先后任中央常委、“民革”武汉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陈铭枢早年立志救国,投笔从戎,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了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讨袁之役、护法运动,1925年参加北伐战争。九一八事变后任京沪卫戍司令,力主抗日,于1932年指挥十九路军进行“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参与发动和领导了“福建事变”,与李济深等成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曾组织“社会民主党”、“神州国党社”。1936年改“社会民主党”为“中华民族解放大同盟”。抗战胜利后,参与组织“民主政团同盟”及“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9年,陈铭枢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与了制订共同纲领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爱国统一战线的活动。陈铭枢是一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爱国将领和政治家,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一位卓越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他为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