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带队25年如一日 为两位高徒感到骄傲 说到该校的自行车队,就不得不提到赵曦教练。他是自行车队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两位奥运选手史庆兰和童卫松的启蒙教练和恩师。得知都市时报记者要到昭通采访,赵教练十分高兴。怕记者找不到路,他亲自开车到城外迎接。一米八的大个,皮肤黝黑,性格豪爽。初次见面,赵教练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个徒弟携手征战伦敦奥运,赵教练倍感欣慰。“去年6月的亚洲锦标赛上,史庆兰获得了女子组冠军,童卫松获得了男子组第三名,史庆兰第一时间打电话来向我报喜,说他们有可能参加伦敦奥运会。我很高兴,第一时间就打电话给昭通日报的记者,第二天他们发这条独家新闻,据说这篇新闻后来还获奖了。”赵曦说道。 赵曦是昭通市体校的第一届学生,他原本是练田径的,1987年从云南省体工队退役后回到昭通,在小学当过一段时间老师。当年,昭通体校刚好要组建自行车队,学校就把他召入当教练,一干就是25年。从昭通市体校走出去的数十名自行车运动员中,几乎每一位都是由他挑选入校、精心培养后输送到省队的。 赵曦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车队刚刚成立时,连一辆赛车都没有,队员们训练比赛都是用普通的自行车。“我们去昆明参赛,昆明、玉溪等队骑的是永久牌、凤凰牌单车,我们昭通队只用得起金鸡牌单车,很寒酸。”1996年,车队才购买了第一批赛车,其中几辆直到现在都还在“服役”。 现在,车队有20多辆赛车,有的1万多元一辆,有的几千元一辆,“虽然条件还是很差,但比起原来好多了。” 上世纪90年代,从该校自行车队就走出了一批优秀的自行车选手,比如马永体、马兰等。史庆兰和童卫松则是在2002年后,涌现出来的后起之秀,也是赵教练最得意的徒弟。 现在,45岁的赵曦依然是该校自行车队的主教练,车队现有40多名队员,由他和两位年轻的助教负责训练。每天他都亲自带着队员外出训练。赵曦有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但由于教练的工作太忙,他都顾不上家里,平时都是在学校和队员同吃同住,只有周末放假才回一趟家,看望一下父母、老婆和女儿。 凤凰山训练血泪史 轻则挫伤重则骨折 结束对校长的采访后,赵教练正好要带自行车队到学校附近的凤凰山上训练,记者也随队前往。 当天外出训练的队员有22名,年龄最大的16岁,最小的才12岁。其中几名要参加即将开始的城运会。在出发前,赵教练叮嘱队员们仔细检查车子的状况。“看看刹车灵不灵、轮胎气够不够,链条松不松,轴上的螺丝紧不紧……”检查完毕,队员们从学校大门口出发。赵教练开着一辆面包车,载着备胎、零部件、修车工具、急救医药箱等跟在车队后面。助教钟华和记者一起搭乘采访车紧随其后。 钟华也是赵教练的学生,他和史庆兰是同一批队员。2006年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他和史庆兰、童卫松都获得了金牌,后来一起到了省队。因为眼睛近视,2009年钟华选择了退役。因为在省运会上拿到过金牌,钟华被分配到昭阳区田坝乡月亮地小学教书。2012年初,在赵教练的推荐下,钟华回到母校任助教。另外一名女助教阮雄英是钟华的师姐,曾在香港一职业车队效力,还参加过环法大赛,退役后也选择回到母校,帮助赵教练培养年轻队员。 训练的目的地凤凰山离学校约一公里左右,不一会儿就到了山脚。一条柏油路从山底盘旋到山顶,全程约三公里。道路弯大坡陡,队员们奋力向上骑行。几个年龄大一点的孩子骑得特别快,一会儿就把大部队甩开了。几名刚进队不久的小队员落在了后面,奋力追赶。 “队员们每次来训练都要骑四五个来回,还要到林间的小道上进行更难的专项训练。”钟华说,“当年我们跟着赵老师练的时候,上山的这条路都还是土路,路面很窄,铺满了碎石渣滓,车轮容易打滑,一不小心摔一跤就惨了,小石子都嵌到肉里里面,疼得要命。” 不过即便是现在,意外也会难免发生。一名女队员下坡时由于刹车过猛,栽了个跟头,还好只是膝盖处蹭破了点皮,她马上爬起来,扶起赛车,骑上继续往下走。赵教练说:“山地自行车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几乎每个队员都摔过,轻则皮肉挫伤,重则伤筋断骨。如果怕摔是练不出来的。” 16岁的杨鹏骑完两圈后,停下来和钟华老师交流起心得来。“今天你教我这个大小齿轮的比速搭配太好用了,上坡速度很快!”他大汗淋漓,但显得很兴奋。杨鹏是史庆兰的老乡,来自昭阳区洒渔乡,他入队已经三年多了,在队里算是老队员了,他说自己很喜欢这项运动。当记者问他知不知道史庆兰、童卫松时,他说:“当然知道了,他们是我的师姐、师兄,马上就要参加奥运会了,经常听赵教练提起他们,他们是我学习的榜样!” 学生大多来自农村 走出一个影响一群 一个半小时后,训练完毕,队员们又骑着车回到学校。赵教练介绍,队员们每周训练五天,周一是长距离骑行训练;周二是爬坡、专项力量训练;周三是练速度、短距离冲刺;周四就到凤凰山训练、适应高难度的赛道;周五是放松训练。 赵教练介绍说,目前队里有40多名队员,分为三个年龄段。甲组有12人,大多是1996年至1997年出生的,他们是2014年第十四届省运会的主力选手。“其中几个很有潜力,希望他们能成为史庆兰、童卫松的接班人。”乙组也有10多名队员,大多是1999年至2000年出生的,是后备队员;其他的是更小的队员,刚进队不久,有的还在考察期。“一些孩子来了一段时间,因为不适应或者其它因素,又回家去了。”赵教练说:“对于这批新生,要适应性地训练一段时间,如果我们觉得还不错,他们也愿意留下,就加入车队进行系统训练。” 每年9月份学校开学,赵教练都要到昭阳区郊区的洒渔、大山包等乡镇,以及鲁甸、巧家县的乡村中小学去选“苗子”。赵教练说,这些地方大多是贫困山区,经济条件很差,孩子们从小就能吃苦耐劳,家长也想让孩子通过练体育走出农村。有的老队员也会推荐自己村里面的弟弟妹妹。因此,他们每次下去,都能招到几个新队员。 但赵教练也感觉到,这几年招新队员越来越难了,“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练体育,觉得太辛苦,出路也不大,他们希望孩子好好读书,考取大学,以后找份轻松点的工作。还有的小学毕业或者初中毕业就跟着父母去外地打工了。”赵教练说,去年他们去巧家招生,跑了几天,一个都没有招到。“搞竞技体育,还是要自己喜欢,要能吃苦,能坚持,家长也要支持,不然很难出成绩的。”赵教练说, 在昭通市体校校长钟捷看来,对于这些农村的孩子而言,走竞技体育道路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要刻苦训练,比赛有了好成绩,一方面为国家和省市争光;一方面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让一家人脱贫;另外还能影响周围的小孩子,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我总结为,走出一个人,带动一家人,影响一群人。” 在队员们去凤凰山训练的途中,记者看到有不少业余爱好者也骑着自行车到凤凰山锻炼。车队助教钟华介绍说,自行车在昭通市已经成为了一项热门运动,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自行车运动协会,大概有两三百名会员,他们都是业余爱好者,经常一起骑车到户外旅行,或者组织小型的业余比赛。8月8日,当地还举行了一场迎奥运自行车业余比赛。而在三四年前,在昭通的普通市民中几乎没有人了解山地自行车这项运动,也很少有人玩这项运动。 钟华说,这几年市体校自行车队经常外出到公路上、凤凰山等地训练,市民见多了,就逐渐有人跟着玩这项运动了,“尤其近两年史庆兰、童卫松屡屡在国内外大赛上获奖,今年还要参加奥运会,更是激起了昭通自行车爱好者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