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繁华却比想象中的喧嚣,古老和现代倔强的共生,塞外的蓝天白云似乎总流不过蜿蜒的长城……北京——一座让人迷惘的城市。 ——引言 还是来了北京,说真的,对这座城市我并不存在什么向往,就像那个繁华奢靡的“国际大都市”——上海 
一、 长城——蓝天白云飘不过关 “不到长城非好汉”——谁说的,忘了。但今天从八达岭下来以后导游接了句话很经典:不到长城非好汉,到了长城也遗憾。我觉得是很遗憾。不知道是天公不作美还是北京的晴天就是这个样子,太阳昏昏欲睡,惹得人没有一点力气。在车上已经没有精神东张西望,就像之前说的,这个城市没有什么能足够吸引我的视线,在大巴上晃了两个多小时终于看到八达岭,山雾蒙蒙,只能隐约看到山峰此起彼伏,和华东地区的山不太一样的是这里的山一山多峰,峰头小而多,像家乡丘陵下面野生的臭桔子树结出的果实,给人一种苦涩难言的感觉。倒是之前经过的居庸关还算帅气,我想八达岭长城之所以可以在名气上胜过居庸关长城大抵是因为具有比较高的地理位置吧,当然再加上那么点或多或少的炒作、宣传、策划甚至“营销”。八达岭长城十二个楼头属北八楼最高,海拔888米,本想到了之后在那里留个纪念,不想连楼顶标志性的石碑也被小商圈起来作为以照相留念发财的祖宗,索性回了头下来。下到七楼时突然发现城墙西北侧是一方蓝天,虽然不是很多年前在家乡看到的那种瓦蓝可总算也是蓝色了,而奇怪的是过了城墙,以东以南仍旧是那种让人打不起精神的死灰色,关内关外,天的颜色似乎泾渭分明,古诗云“春风不度玉门关”而今“蓝天不过居庸关”,奇哉怪哉!失望归失望,不过想想那么大的石块搬到这么高的地方而且堆垛的那么整齐坚固也确实是个奇迹,我想当时的执政者修它肯定有着令自己心动的目的,就像今天小商可以把大批大批的饮料从山下挑到北八楼一样吧。拍了几组照片,却都因为空气可见度不高而无法让自己满意,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除了这些,长城似乎什么也没有了。哦,对了还有,还有不少傻不拉叽不断涌来检验长城坚固系数的游客。  二、 十三陵——十二只貔貅守住十二座陵墓 狮子、麒麟、貔貅是北京的三大神兽。而我这几天在北京的感触是貔貅最值钱!传说貔貅是镇宅辟邪趋财旺财的瑞兽。在明石牌坊两侧十二只貔貅守着葬在天寿山下的明王朝的十三个死皇帝,中国人喜欢双数,总认为好事成双,成双对称,然而十二只貔貅很忠诚也很规矩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一只貔貅只看守一座陵墓,终于思陵在其他十二座陵保存完好的情况下被盗了,不知道是不是十三陵的修建者对崇祯帝——这个亡国君的不满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唯独没给他准备貔貅镇陵(思陵),结果,这个自缢的小皇帝死后都没得安生。难怪北京人对貔貅情有独钟。 三、 老北京•惠恩寺——骗钱的小和尚 在老北京的惠恩寺被导游带进了一个讲经阁说是有一个佛法造诣很深的长悟法师在那授经讲道,一向对佛经颇感兴趣的我更是欣然而往。和感觉中的法师不同,长悟法师很普通,普通的从讲坛上走下来换身衣服就看不出来是个和尚(当然,光头是必然)。老和尚讲的佛法很普通,早已经脱离了原本那种晦涩的纯佛经,而是把佛经中的精神和生活中践行结合起来,讲到因果循,环讲到多行善事、孝敬父母、积善积德才能脱离六道轮回之苦,那时我感到佛在身边!真是真实的一塌糊涂。最后老和尚送我们每人一个平安符,便高兴收下,不料却是为下面的小和尚“点化”设下的圈套。出了讲经阁被导游带到下面的一个什么殿,八个小和尚一字排开坐在椅子上,进门的游客一声“阿弥陀佛”之后便随即入座听小和尚们的“点化”。我和老爷子一坐下小和尚便滔滔道来说是老爷子历尽沧桑,一生风风雨雨,时至老年应该享享清福了(大抵看到这把岁数的人都会这样讲吧,我也会),说到我,让我要多行善事,要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仿佛我好像不是有一颗善良的心的人,由于过于套乎我便渐渐失去了兴趣只是老爷子还在认真听,不知什么时候小和尚不知不觉把话题转到为他们捐香火钱的话题上,等我回过神来老爷子让我拿钱,我一愣然后问问老爷子拿多少,小和尚忙说“看施主心意”,我忙掏出十元放在桌子上,小和尚立刻急了道“施主啊我讲了这么多,你还不明白吗,要多行善事……”这时我才明白才真正明白,多行善事就是多给他几个仔儿!顿时有一种被骗的感觉,“就这么多了”我狠狠扔了句话,他见我态度强硬也不敢喧吵又“阿弥陀佛”了一声。出来后问了下一起的游人给了多少“香火钱”皆说没给,也没人(小和尚)向他们要,独独我被骗了,妈的骗人的小和尚!! 四、 毛主席纪念堂——脱光了参观才是敬仰 老毛死的真值!生前这么多人惧畏死后还得叫那么多人敬仰。陪老爷子大清早就去瞻仰其遗容(死相。发现现在再回到小学去考语文的近义词填空题我肯定能拿满分)。排了两个多小时队按着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指定的路线一步步艰难的向前挪动着,好不容易到了纪念堂入口才听到广播说瞻仰他老人家遗容时不能携带枪支弹药(这个蛮有意思,难道谁还会对着死人再放两枪?再说了在中国允许随便拥有枪支弹药吗?扯淡!)、不能携带各类包(不明白了,难道里面有什么东西值得偷?)、不能携带相机DV等拍摄工具(老爷子的遗容只能现场为你直播不能允许转播)、手机可以带在身上但不能拿在手上(他老人家没见过这么新奇的玩意儿如果看到了一激动从棺材里跳出来中国就有麻烦了)、不能携带香烟饮料包括水(确实,对着个尸体不吃喝也罢),规定当然不仅仅这些,还有诸如衣衫不整者不能进(因为热脱掉的外套都得穿上不能拿在手里)、穿拖鞋者不能进等等等等,最后还要做个电子检测才能进去,真是太麻烦了,我觉得弄两个封闭的通道让参观的人脱光了再进最省事,看,我们可是十分坦诚的来看他老人家的,浑身上下藏不住一点让老他老人家不放心的东西了,多省事。即便是这样繁琐的程序还是有很多人不断前来,队伍排到五个人宽,摩肩接踵都够把整个天安门广场围几圈,纪念堂的工作人员还在不停的叨唠着“瞻仰”的规定,其实有几个人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来瞻仰的呢?大多数人不过是因为一种好奇而已,譬如我(尽管最后还是没进去“瞻仰”)。况且在北京这地免费参观的地方能有几处?如果收费,不说多,每人5元,光节假日一天就赚了多少人民币啊(不知道是不是有明文或不成文的规定不能拿死人赚钱啊),不过也敢肯定的说人不会这么疯狂的多了。
 五、 天安门——尽显光辉的一面 中国最光辉的建筑之一了吧,从外到里尽显辉煌。尽管天安门已经今非昔比(真的是今非昔比啊不看其历史展览难以想象能有过那样的沧桑),但在不断改建的同时历史的气息也在一点点遁去。天安门成楼里紫禁城的全景复原图是那么和谐,不论那个时代有着怎样森严的等级但在建筑的布局和整体性上不得不说堪称一绝。天安门的历史沿革也总围绕着其光辉的形象断续的叙述着……可说到天安门我首先想到的并不是那些华丽的建筑和装饰也不是它重要的象征意义,而是历史,一桩桩真实的历史事件——“天安门事件”、“八九政治风波”,然而对于这些在里面却只字未提,这些被掩埋了真相的历史事件在今天也终于默默的被冠以各样的说法为人们渐渐接受。摆在人们面前的历史有时候就是一张被装裱过的书画。看了天安门我才看懂了历史。如此。
 六、故宫——隐忍的皇家大院 走进传说中的午门有一种死而复生的感觉,在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下这道门成为统治者掌控生死的界限,里面是封闭的繁华外面几近是常年的屠宰场。过了太和门穿过重重汉白玉石砌栏便来到了三大殿。太和殿的雄伟壮阔吸引无数游人的驻足,然而我却对它没有什么感觉,只是一心想目睹乾清宫的相貌——那个在封建王朝出现最后一个治世的帷幄之处。从保和殿前下来走后左门然后直奔乾清门,在穿过乾清门的那一刹那仿佛穿过了几百年的时光,一种幽幽的深邃感袭面而来。接着看到的就是乾清宫前挤不动的人群在争相拍照留住宫内康乾盛世下的议政大厅的遗容。刚到门口便身不由己的被挤到了门前的栏杆上,耳边还不停的回荡着几个老外无奈的叫着“NO,NO,NO,NO”,中国人拼搏的精神由此可见一斑啊!可转念一想既来之则安之,便不顾一切抓起相机对准了大殿下的龙椅“咔嚓咔嚓”……皇极门西的深邃巷口让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深宫大院”,两边暗红的墙壁对出了一条幽深的宫径,古老的墙灯黯淡出一种坚硬的隐忍。路过坤宁宫,穿越天一门,来到神武门前总算纵穿了整个皇宫大院,除去喧嚣的人群能感到的就是这个两代王朝大院的隐忍和缄默,像一个墨守无言的承诺的老者。回头的路上陪老爷子走过慈宁宫,我没有进,只是在外面看到了那个玩弄政权卖国求荣的老太婆的画像,很恐龙,不敢相信当初竟然能被选进宫! 七、圆明园——石堆中的真理 只能想象,我们只能贪婪的想象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繁华,屈辱的近代历史将繁华的园林蹂躏成现在的一个个零落的碎石堆,一段段残酷痛苦而又连接不起来的记忆。生长在古老的石缝中的草木,在这样的春天里依旧繁荣,是该说草木有情呢还是该说草木无情啊?毋庸置疑,圆明园大水法遗迹是最典型的园林代表,也是游人最多的地方。旁边“禁止攀登文物”的标志早已经可有可无,哪个游人还会在意那是文物,是耻辱的见证。恰恰相反,能来到这里的游人多是兴致勃勃,兴高采烈,不攀登留念岂不可惜!而站在那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留念的人不会去想,这倒塌的石门和乱石堆中藏着怎样被人熟视无睹的真理和怎样兴衰轮替的启示……
 八、颐和园——没落的皇家园林 没落的长廊,孤零的排云殿,隐忍的佛香阁,清冷的乐寿堂,十七孔桥在朦胧的昆明湖上架出一种难言的绝望,破旧的石舫和中式的传统建筑风格倔强的对峙着…… 黑压压的人群挡不住那种从沧桑的记忆力折射出来的无奈,改造过的建筑用一种强硬的粉妆遮盖了深刻的风痕雨迹,让我看的很累。 结束了最后一站颐和园的观光两只脚已经磨出了八只血泡…… 北京之行也在我抱着疼痛的双脚中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