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京城九坛之先农坛(01)

2016-1-23 00:00| 查看: 369|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2007-09-24.

到北京的第2日,午后游览了老北京“九坛八庙”中的先农坛。

九坛是明清两个朝代帝后进行祭祀的场所。

九座祭坛是:

天坛(今天坛公园圜丘坛)

地坛

朝日坛

夕月坛

社稷坛(今中山公园)

祈谷坛(今天坛公园祈年殿)

太岁坛(今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先农坛

先蚕坛(今北海幼儿园)

先看看先农坛简介:

先农坛的建筑 [转帖]



  先农,远古称帝社、王社,至汉时始称先农。“春时东耕于藉田,引诗先农,则神农也”(《汉仪》);“坛于田,以祀先农”(《五经要议》)。魏时,先农为国六神之一(“风伯、雨师、灵星、先农、社、稷为国六神”《唐书·卷十四》)。藉天祭先农,唐前为帝社,祭坛曰藉田坛,垂拱年(公元685~688年)后改为先农坛。至此祭祀先农正式定为封建社会的一种礼制,每年开春,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藉田礼于先农坛。
  北京先农坛创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于正阳门西南,与其东面的天坛(原称天地坛,明嘉靖时始称天坛)建筑群相对应。
  北京先农坛始建时建制沿用明初旧都南京礼仪规制,将先农、山川、太岁等自然界神灵共同组成一处坛庙建筑群。嘉靖十年(1513年),于内坛墙南部增设天神坛、地祗坛,形成先农坛现今布局。先农坛占地约2000亩,由内外两重围墙环绕,外坛墙南北长约1424米,东西宽约700米,呈北圆南方状(现北部荡然无存)。内坛墙南北长约446米,东西宽约306米。
先农坛共有建筑群五组:1.庆成宫;2.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3.神厨(包括宰牲亭);4.神仓;5.俱服殿。另有坛台四座: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这些组群建筑与坛台基本都坐落于内坛墙里,仅庆成宫、天神坛、地祗坛位于内坛墙之外,外坛墙之内。另外,内坛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耕地,为皇帝行藉田礼时亲耕之地。
  先农坛的建筑群,包括现存的内坛墙在内,从明代始建到清乾隆期大修,迄今历经400余年,整体布局基本完整,建筑的构筑特色及艺术风格基本保留了明代特征,例如平面的减柱结构,屋顶的深远檐出,斗碩的制作工艺(斗幽页、碩瓣及昂嘴),梁架的截面尺度及制作手法等。这些祭祀建筑,根据祭祀活动中的不同要求分为宫殿建筑(皇帝祭祀前后的更衣场所、文武百官祭祀后的庆功之地、祭祀太岁的殿宇等)及象征生产等项功能性建筑(神仓、神厨、神库等)。由于使用的不同要求,建筑的结构及技艺又有所差别:宫殿建筑雄伟壮观,庑殿或歇山屋面,外表辉煌,采用黑色或绿色琉璃瓦,内部雕造精细,用鎏金斗碩装饰,格扇门窗用三交六碗菱花,建筑内外用金龙和玺彩绘等。其余建筑虽然也为厅堂结构,但灰瓦硬山及简练的装饰,与前者形成明显的等级对比。另外,现保留完整的内坛墙,外皮用城砖淌白糙砌,基本为乾隆期原制,内层有明代夯土墙体。墙宽2.2米,高4.1米,墙顶置木椽望板,上盖筒板瓦。内坛墙四面各设三间拱券门一座,南门与太岁殿建筑群置于同一轴线,北门在神仓院与俱服殿之间,东西门基本相对应于观耕台及先农坛之南。四座门均为砖石结构,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砖柱间额枋上置三踩单翘磨砖斗碩,四座门均具典型的明代特征,南北二门留有清晰的早期龙锦枋心旋子彩画。



(先农坛文保碑)

内坛墙四面各设三间拱券门一座,南门与太岁殿建筑群置于同一轴线,北门在神仓院与俱服殿之间,东西门基本相对应于观耕台及先农坛之南。四座门均为砖石结构,歇山顶,黑琉璃瓦绿剪边,砖柱间额枋上置三踩单翘磨砖斗碩,四座门均具典型的明代特征,南北二门留有清晰的早期龙锦枋心旋子彩画。


(北天门)

这就是内坛的北天门


(东天门)

站在观耕台上向东望去,就是内坛的东天门。

待续。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京城九坛之先农坛(01)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136988-1.html
本文关键词:京城九坛之先农坛(01)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