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达拉宫
每当黎明,太阳从东面升起时,拉萨城内最先亮起的是布达拉宫。这个伟大的宫殿在大地上的位置非同凡响,从一开始就注定它要被万人所景仰。布达拉宫,对于藏民来讲,它是一个崇高的宗教象征,来自它的伟大、庄严和震撼;但不仅于此,它代表的是希望,是千里迢迢来朝拜的教徒心中不灭的明火,照亮未来的火种。
早上十点半就进了布宫大门,可这个门只验购票证,购票在半山腰。因此和大队人马一到,拾阶而上。天很蓝,白云朵朵,抬头看天,望望台阶,有点在吴哥寺登庙上塔时的感觉。佛和他们的化身,总是高高在上的,凡人信徒想参见,需证明自己的诚心,因此通常都会先爬高高的台阶。当到达白色“之”字形台阶的尽头时,布宫才刚刚展现在面前,等待我们的是更多曲折上升的楼梯。
布宫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为白宫和红宫。白宫是后建的,主要参观的殿阁都在红宫。一进宫门,拍照就不允许了,再美好的景,再精美的建筑,都只能用“照相机般的眼睛来记录”。布宫初建是松赞干布,在土蕃王朝结束后,布宫被毁灭,只剩下法王洞和帕巴拉康(即圣观音殿,里面有一尊檀香木观音像,据说观音像是在檀香木中自然生成的,不是后来人为雕刻的)。漫长的岁月过去了,五世达赖成为复活这座建筑的杰出人物。在他的带领下,布宫开始重建。
布宫是一座活着的圣殿,原因是它承载着众多信徒的精神寄托,转世灵童将普照众生的理念已成为布宫的精神动力。香客们每天的抚摸,让楼梯扶手、地面早已光滑如镜。无数宝石在日以继夜的香火中,在酥油的熏陶中,都已得道成仙。
在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殿阁,一位藏族小妹妹邀请我用她的酥油向殿里的香炉内加酥油,她说虽然酥油不是你买的,只要你是诚心诚意的,为什么不试试向佛殿加点酥油呢!在她的劝说下,我试着用她的勺子向炉内加了一块酥油,顿时心中充满快乐。的确,资助寺院也是消除功利、解脱自己的一种方式。
从五世达赖开始,都在布宫设有灵塔(六世达赖除外)。“外面看是险峻山崖,里面看是金银珠宝”,布宫内有无数文物和宝藏。从游客的角度看,布宫内最好的东西都在历代达赖的灵塔上。无论是绿松石、琥珀、天珠、红宝石、还是金刚钻、蓝宝石、猫眼石,那绝对是世上罕见的真品。此外,布宫里黄金是非常多的,每个灵塔都是由上万两黄金构成的。五世达赖作为布宫的重建人,其灵塔也是最高的,据说灵塔内有极其珍贵的稀世珍宝。
关于布宫的门票(100元/张,每天限2400人),我在拉萨的时候还比较好买。因为当时处在八月份雪顿节之后,十一假期之间的小淡季(当然这个时节仍为旺季)。早上七点左右去排队,肯定能买到第二天上午的票;如果八点多去,也能买到第二天下午的票。不过我也听说,八月份时那是一票难求,一张票最多时加价800元!临走的那天,在布宫门前广场上碰到几个青海海东的藏民,我对他们不用买票就可以进布宫表示羡慕,因为他们会说藏语。谁知他们说,我也可以不买票。因为布宫看门人听不懂他们说的藏语,但他们手捧哈达,说是去布宫朝圣的,就进去了,也不再排队买票而且票价只花一元。我觉得这也是一招,只可惜知道的太晚了。如果再去拉萨,我一定先去买个哈达,再手捧一袋酥油,拿个勺子,也去布宫当做回朝圣者。希望这个方法有效,愿意试试的朋友可以考虑一下。
(特别提示:一进白宫,有一个卫生间,最好利用一下,因为再找到卫生间时,是在红宫的出口外面。)
小昭寺
从布宫出来已近中午,于是乘三轮车去小昭寺。其实小昭寺离东措特别近,只是昨天没有注意罢了!到达小昭寺时人非常少,买了门票(20元)后喇嘛帮我推开庙门,我才发现我是殿阁内唯一的游客。依然是顺时针参观,看了诸多佛龛后,来到主供的七岁释加牟尼等身像前。殿内很清静,我静静地站在释加牟尼像前,注视着仁慈祥和的佛祖,不需要一句话,用目光进行交流。佛祖的眼睛随人而动,无论我是站还是坐,他的目光都在跟随我,温暖地注视着我。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如果每天呆在这儿,即使闻着酥油味,我也愿意。
与大昭寺相比,小昭寺冷清很多,规模也小不少。
东措 从小昭寺出来,不一会儿就走到东措。今天是幸福的一天,在东措大有收获,终于看到有去日喀则羊湖江孜的贴子。当前流行的线路是日喀则羊湖江孜,外加珠峰。我一是没有这么时间,二是没准备去珠峰的衣物,因此一直不想去珠峰,也因此找不到伴。今天终于云开雾散,见到希望了。联系人是个浙江来的小伙张健,但他说这条行程是三天。三天就三天吧,当下我就把纳木错的两日游计划改成一日游。接下来找了个司机,确定明天纳木错的一日游计划。半小时内全部搞定,心情很是愉快。
在与张健沟通的过程中,还结识了一伙杭州来的越野车爱好者。他们中有的人每年来一次西藏。问其原因,他们的回答是“如果知道原因,就不来了”!非常地有哲理呀!在东措院内叫了一杯甜茶,大家一边喝一边聊,聊他们走的路线,以后打算去哪儿。聊着聊着,又来了两个宜兴的驴友。其中一个还带有套茶具,于是话题转向茶和紫砂壶。宜兴老兄亲自泡茶并畅谈如何鉴别紫砂壶,还介绍最好的壶应该是光壶(壶四周没有图案,仅在壶底有个印章)。今天下午过得特别开心,认识这么多人,而且还把后续四天的行程给解决了。
东措下午的光线很好,阳光透过经幡后落到地上的影子,幻彩般的,如同人进了天堂。五颜六色的经幡随风飘动,默默地诵读着经文,替青年旅社和我们祝福。
朝拜者和转经者(八廓街和布宫)
聊了两个小时后去八廓街,一是购物两是感受转经者。对于朝拜者我的确很是佩服和景仰。每天,无数朝拜者穿过苍茫大地向布达拉宫走来,有川西的、有海东海西的、有玉树的,还有西藏各地的,经久不息。有乘坐火车、汽车来的,还有原始的步行、骑马来的,更有最虔诚的朝拜者,继续着古老的、最艰苦的方式,忍受磨难,每一步都以磕等身长头的方式走来。他们一步一磕头,用身体丈量大地,抚摩路上的每一块石头和路基,高山、河流、沼泽、柏油马路、草地。他们不会因四处无人就偷工减料,每一步都不会马虎大意。他们带着自己的信仰,或背负全村人的嘱托,胸系皮裙,手持木套,专心致志的一步一磕,磕头时绝不是蜻蜒点水,而是带着诚心的重重地磕下去。所以磕长头的人的额头上一般都是青的,有些额头正中还长出瘤子。对于汉人来说,可能他们的行为不可思议,但站在佛教徒角度看,这代表诚心、渴望、向往和执着。曾遇到一家人磕长头去拉萨,带着一辆板车。大家每磕一段路,放块石头做个记号,然后回去推车,等车推到记号处,又继续接着磕头向前。
沿着布达拉宫,有一圈经筒。每天在布达拉宫旁,八廓街上,转经的队伍浩浩荡荡,熙熙攘攘,络络不绝。清晨和傍晚时人最多,经筒象金色的河流哗啦响着,一道金光在朝拜者手中流淌。只要在拉萨,每天傍晚,我都去八廓街,跟着香客转。转经路上有本地人,带着孩子一起转;当然更多的是朝拜者。老阿妈在路上是最抢眼的,岁月的沧桑留在她们面颊上的皱纹,摸着转经筒时的虔诚,看到我们时友善的笑容,还有口中念念有词的认真态度,以及手中小转经筒忽快忽慢的转动,是转经路上标志性的风景。走了一圈后,我有些累了,跟本地人一样做在路边的台阶上。看到转经者如流水般从身边经过,个个表情认真严肃,偶有几个小孩子,拉着大人的手,回头冲我做个鬼脸,顽皮地笑一笑。转经路上同样不会缺少磕等身长头的朝拜者。口中念着六字真言,对着布达拉宫墙上的佛像,一步一磕。 朝拜者特别是磕长头的人,是非常受藏民崇拜的。他们不会伸手化缘,但转经路上,很多人都会主动地给磕长头的人一点心情、一份支持。藏民一般一次给一角,但每收到一次援助,他们会对资助者念上一、两句。我被一个磕长头的男子所感动,捐给他五元钱,他很诚恳地为我念了一段经,虽然我听不懂,但也知道他是在谢谢我对他、对佛教的支持。据说,资助了磕长头的朝拜者,他们在念经时会替所有资助者祈福。很少有磕长头的人因缺少食物和御寒衣物还倒在路上的,他们对食物要求很低,只要有吃的糌粑就行,加上藏民对这类朝拜者的敬佩和资助,基本上不会发生饿死冻死的情况。但疾病对于朝拜者来讲,是最大的困难。可是朝拜者认为,倒在朝圣路上,是人生最荣幸的事,死后自然进入轮回之道,是一个信徒莫大的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