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aceqs 于 2014-12-7 22:20 编辑
第十七日:登巴村-左贡71公里
到达登巴村时,已是黄昏,饥饿加上雨中骑行披着雨衣带来的外湿内热,让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尽快找到旅馆。小小的登巴村筑建于半山腰上,不到几十户的人家只有为数不多的旅馆,这些旅馆价格相差无多,而当时选择入住旅馆的标准,主要是提不提供热水洗澡,我们沿路问了几间,得到的答案都是“NO”。不过,我们不是那么容易就死心的,最后,在村尾找到有提供热水的旅馆,男性的中年老板含糊地说有热水提供,至于具体怎么提供则语焉不详。
怀揣着有热水可以洗澡的希望,我们入住了一间有五个床位的简陋小屋,狭小的屋子里面,床与床之间紧挨着,床上的棉被卷成一团,伸手一摸,布料粗糙,是极其廉价的货色,但可能就是这些粗糙的棉被温暖了无数路过的旅客,当一批旅客离开后,它们兴许就被主人随意一卷,就以“全新的”面貌待第二批客人的来到,如此反复…不管怎样,聊胜于无,今晚的温暖就靠它了。
晚饭是蛋炒饭,这是一路上吃得最多的,然而今晚的蛋炒饭又刷新了一项记录——味道最差的!用银色铁脸盆装的蛋炒饭刚被端上桌上时,我就体会到了什么叫“饥不择食”,那些早入座的骑友们围成一桌,固若金汤的位置感让其他人根本找不到突破的孔隙,原本就屈指可数的鸡蛋丝被他们一轮横扫过后,只剩下干硬的米粒,而一锅菜汤经他们十双筷子一搅后,也彻底变成纯汤了。我找老板论理,老板却坚称这一锅饭菜已经包括了我们十四个人的分量,论理无果,争吵却又显得无聊,无奈只能端着饭碗回到房间,所幸,队友在路上买了一罐“老干妈”,受“老干妈”照顾,我们才勉强地将这难以下咽的“蛋炒饭”吞下。自此,对“老干妈”总是报以感激,虽然它一罐才几块人民币。
晚饭过后,接下来是怎么个洗澡的问题了,再次找到老板,被告知用热水壶里的热水洗,先洗的有,晚一点的不一定有;在川藏线上,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有不少旅馆都是这样,先到先用,迟了只能回屋反省为毛这么迟?!说白了,就是赤果果的竞争啊,刚才那些以固若金汤之势抢先围坐在桌子四周等待饭菜上桌的骑友们,说到底也是深悟“竞争”实质的明白人,相比之下,如我这般懒得掺和进去的人倒显得过于超脱,也太不现实,再扯远一点的话,就会涉及中国人普遍不遵守规则,自私自利的国民劣根性,这样的劣根性在中国西部偏远地区这样的一张小桌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囫囵吞枣的洗完澡出来时,转头一看,发现冲凉房旁边斜斜地放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龙达连锁”,从禾尼乡离开后,我们对此店已经退避三舍,避之唯恐不及,想不到大家今天都看走眼了,竟然又是“龙达连锁”,所以,对于此店的寒碜饭菜和简陋的住宿条件也瞬间释然了。好像黑色幽默一样,明明排斥的东西却阴差阳错地还是来到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想想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如果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碰到这样的事情,那么你有必要重新认识一下“命运”这个词,想想是不是被什么诅咒了之类的;罢了罢了,就一晚而已,将就将就吧。
第二天的早餐是面条,照样糟糕,索然无味地吃了一碗后就出发了。当天,要翻越川藏线上第二高的山——海报5008米的东达山。我的骑行日记上写着:“一路上坡尤其辛苦”,至于到底是怎么个辛苦,已经不重要了。正如很多回忆一样,即便多么艰难的过去,一旦变成回忆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被滤去当时的痛感,留下的都是一些美好的东西。因此,叙述过去的重点也并不在于“昨日重现”,更多的是一种类似“痛定思痛”后的轻描淡写。
这样的情感化记忆很多,包括与路上遇到的藏民们互道“扎西德勒”、包括一边骑车一边晒衣服、还包括了与不懂汉话的藏民之间的“交流”。从进入藏区开始,“扎西德勒”这句代表吉祥如意的藏语已经被我们说得滚瓜烂熟,而沿路晒衣服的经历则可追溯回2013年环青海湖的时光,回想起在美丽的环湖西路以及川藏线上晒衣服的场景总感觉很拉风,那是真正的拉风啊!想想这一辈子乏善可陈,而干过最骄傲的事情数来数去也就这个了!
但如果说一路上与藏民之间最完美的交流,毫无疑问地,就是问路边不通汉话的藏民要酥油茶这件了。在通往东达山的路上,由于喝水过猛以致在半路时就水源紧张,经过一处黑帐篷藏居时,和队友两人厚着脸皮去问藏民要酥油茶,队友走前,我拿着从芒康购买的雪花膏护肤霜随后,在帐篷门口,接待我们的是一个皮肤黝黑藏族妇女,互道一声“扎西德勒”后,我们表明了来意,听完后,她一脸的疑惑,摇着头似乎在告诉我们她听不懂,没辙,我们指着空瓶,这次,她一下子就明白了。
很快,她提了一个褪了色的大壶为我们盛满了酥油茶,还从木桌上拿出一袋青稞面粉,塞到我们面前。盛情难却,我们象征性地抓了一把放进她给的碗中,以最快的速度做成一小团青稞面吃下,她一边看着我们吃,一边用手比划着让我们继续,这一“交流”过程全部通过手势进行…临走时,我拿出那盒雪花膏送她,她说了一句藏语,虽然意思不明,但从她的表情,我分明get到她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她简陋的帐篷里,我明白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时并不一定要言语想通,只要感情真挚,彼此平等,互相尊重,陌生人之间也可以愉快地相处,而语言在这时,真的没有那么的重要。另外,不得不提的是,虽然有些藏民的生活还是很清苦,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对陌生人所怀有的热情,这样的热情与贫富无关,但适时地投桃报李礼则很有必要,你懂的。
海拔5008米的东达山垭口,在我们一路坚持一路盼望中终于现身了,从当时拍下的那些照片看,队友们的表情都很放松,想来也不是那么的难吧?也不记得有谁出现过高反。总之,每到一个垭口都意味着辛苦爬坡的over ,而飞翔般的下坡就ready了,这时往往特别的兴奋,而更让人兴奋的是,到达左贡后,就要走著名的“七十二拐”了,尽管有20%的摔车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