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鸢兮颜 于 2014-5-8 16:11 编辑
不知道要怎么形容觉巴山,因为被折腾的够呛,完全没有人想起给这座山留念,so无图无真相。在看这篇游记的你们就把觉巴山当做一个惊喜,等上路的时候亲自来体验吧。 居然找到一张,补上来。 中午一点的时候,依然没有看到垭口的影子,上坡上坡永恒的上坡。老北和宝已经追了上来,四个人艰难爬行了许久,终于在肚子都扛不住的时候决定就地开伙。小白说幸好早上准备的干粮没有听坑妹的话让她背,不然我们就只有饥肠辘辘的等她上来。话是这么说,还是打电话确认了坑妹和沙师弟也携带了补给,然后嘱咐他们吃饱了再爬,路还长着呢。之后我、小白、老北、宝,四个人找了个稍微有点阴凉的地方,席地而坐,开始就咸菜啃饼子——这是第一次吃318的标配,咸菜配大饼,之前中午好像总是能找到吃饭的地方,不过从觉巴开始,差不多中午都是在山上度过的,必须得带干粮了。小白边吃边感慨,要是有老干妈就好了,可惜瓶子太沉。他此时是这么说,两天后他还是买了玻璃瓶的老干妈,这就是吃货的力(yuan)量(nian),此处应有掌声。 觉巴山有一个伪垭口,就是那种你明明看着是最后一座山头了,辛辛苦苦蹬过去一转弯,又一座高山树立眼前。那种喜悦,啊不,绝望,请自行体会吧。 真垭口的标记。 垭口处有个小卖部,脉动比山下贵两块,红牛比山下贵一块,果断买了红牛,然后在观景台看青山袅袅。生长在大平原的孩子表示:只有在这种时候,才能真正感觉祖国山河辽阔。 重重青山,隔离开平凡的生活与冒险者的梦想之地。一边是十亿国民沉重拥挤的喘息,一边是寥寥行者挥汗如雨的踱步。相同时间轴下,不同的坐标,产生着不同的心境与眼界。所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并行无悖,都是人生旅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时想一想,为什么要来318,笑话里的失恋失业疯子并不足以囊括所有人。有时仅仅是想仰望蔚蓝天空,想感受纯净空气,或想亲眼目睹朝圣者亲吻大地,也能够成就踏出家门的勇气。那些距离我们很远,在别人生命里鲜活着的一切,值得我们花费时间跨越空间来遇见。而所有的遇见,其实是站在远处对自己的一场审判。你也许因此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许没有,但是这个过程里,你会遇见喜欢的自己,比平素生活里有趣的多的自己,这大概就是旅行里那点微不足道又异常重大的意义。 垭口等到坑妹后,大家继续一起坐着吹风,等她和沙师弟缓过来,直到三点多快四点才开始下坡。本来小白评价坑妹是只要爬山就看不见她,因为上坡她太慢看不到,下坡她太猛也看不到。但是那天的下坡中还夹杂着几个起伏坡,后来根据沙师弟的描述,坑妹在爬觉巴时已经体力透支,遇到下坡中的小上坡后,人基本已经崩溃了,只是机械性地蹬车,整个状态非常糟糕。 在知道这件事之前,我和宝等人终于统一了速度,溜完坡穿越登巴村,下午的阳光正好,一路沿溪而行,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心情大好。唯一让人不快的事是,在路过一个小学时,有三个孩子在路中央拦路要糖,因为当时很多孩子走在放学的路上,十分怕撞到他们,加上确实当时也没有糖了,于是晃了一下就闪过去了。没想到为首那个孩子,径直把手里的塑料瓶子砸向我,人没砸到,砸到驮包然后弹了出去。关于给糖这个事,之前在游记里讨论过,所以这里不再累述。相信大家对这种事都各有看法,求同存异吧。 因为考虑到第二天的东达山海拔比较高,所以在觉巴山垭口的时候,大家就讨论,今天晚上住容许兵站会对第二天的行程减少些难度。 如图所示,容许兵站的海拔比觉巴山还高,虽然起始海拔低于竹卡,整体只上升六百,但是如果人已经体力透支了,这六百就是个很艰难的路程。所以当我们先行部队看到第一个陡坡度的小型折返坡时,停下来吐槽就在所难免了。然后,沙师弟突然打来了电话,说坑妹体力透支,一步都骑不了了,问我们有没有到达目的地,派个人回来接一下。 请想象我们站在陡坡前听到此话的感受,当时我的想法是,先不管目的地到底有多远,就算很近,到了地方放下行李再下来去接坑妹,绝对是三个人都回不来。沙师弟的想法是,下来两个人,一辆车子,然后接到坑妹,一个人骑坑妹的车,一个人带着坑妹骑回去……额,在爬了一天山后,折返下去带人再爬六百海拔,臣妾做不到啊! 于是我们给了他两个参考意见:1,如果坑妹真的完全崩溃了,你们就地住下,第二天我们在前面等着你们;2,搭车上来。沙师弟对这两个方案都不满意,很不高兴的挂了电话。小白决定先行上去,看看最近的住宿点在哪,我和老北、宝继续原地讨论所有可行性,还没等我们讨论出来,沙师弟又打来了电话,他说你们赶紧到住的地方,我已经把坑妹送上车了,你们下来个人把坑妹的车子弄上去。我们完全一头雾水,既然你找到了车搭坑妹,为什么只把人送上来,而车子丢给自己呢?一个人推两辆车,不是寸步难行? 还没等我们发问,已经看到坑妹远远挥着手冲我们打招呼,她搭的居然是摩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