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窝头
简介
小窝头是汉族传统名点之一,由小米面、敉子面、玉米面、栗子面混合而成,做成圆锥形,每个底部都有一个圆洞,小巧玲珑,蒸熟后呈金黄色。传说这是清代慈禧太后喜爱的一种宫廷食品。一般老百姓吃的,主要用玉面(有些掺进一些黄豆面)制作而成,个子也大。 特点: 窝窝头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人们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留有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称这种食品为窝窝头。 窝头: 所谓“窝头”是一种圆锥型,下面有一个洞的蒸制食品,原来都是用玉米面做的,因为没有发酵的玉米面非常不容易蒸熟,做成这种形状有利于迅速蒸熟,窝头以前是底层平民常用的食品。而西太后别出心裁,要“与民同乐”,可是是用当时非常昂贵的栗子磨面做的,个也小很多,成为一种点心,民国革命后才流入民间。传说这一宫廷小吃品种是慈禧太后当年吃过的小窝头。其实纯用栗子面是蒸不成窝头形儿的,因为其干裂、不合团儿。做小窝头用的是好的新玉米面,过细箩,再掺上好黄豆面,蒸的时候加桂花白糖,吃着又暄又甜。一斤面要蒸出一百个小窝头才够“小”。
做法
制作原料 〔原料〕细玉米面,黄豆面,白糖,糖桂花 步骤: 1 .将细玉米面、黄豆面、白糖、糖桂花一起与温水揉合至面团柔韧有劲,搓成圆条,摘剂; 2 .取面剂放左手心里,用右手指将风干的表皮揉软,再搓成圆球形状,蘸点凉水,在圆球中间钻一小洞,由小 渐大,由浅渐深,并将窝头上端捏成尖形,直到面团厚度只有一分多,内壁外表均光滑时即制成小窝头; 3 .将小窝头上笼用旺火蒸10分钟即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