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 一直想去西安,为了那些古老遗迹和珍宝,凉皮肉夹馍和黄桂稠酒。无奈机缘不巧,直到最近才成行。 二,在西安: D2, 汉阳陵一日游 D3,兵马俑一日 D4,陕博一日 l永丰的岐山肉臊夹馍第一, l张记的腊汁肉夹馍第二, l刘老三家的第三, l樊记的排最后。 凉皮榜: l永丰的醋粉第一, l刘老三的擀面皮第二, l魏家凉皮第三, l岐风烙擀面皮第四, l樊记的排最后。 三,回家 一直想去西安,为了那些古老遗迹和珍宝,凉皮肉夹馍和黄桂稠酒。无奈机缘不巧,直到最近才成行。 一,出行前: 没想到去西安的火车票竟然特别抢手,直接买了往返票(软卧),订了速8(西大街),准备工作二天内搞定。 出发前在网上收集了一些旅游攻略,结合自己的喜好,把目标景点锁定在半坡村(或汉阳陵),兵马俑和陕博。每天一处,不慌不忙体验慢生活。 ***************************************************************************** TIPS: 旅游年票:事先做好行程安排,不是所有景点都用得上年票并且免费。真的需要再买。 关于拍照:在博物馆里尽量不要用闪光灯。把相机设成博物馆模式,不打光也能照出清晰的好照片。 关于天气:5月和9月是西安的雨季,出门一定要带伞,别管天气预报准还是不准。 交通工具:少坐飞机多坐火车,减少碳排放,支持环保。 二,在西安: D1, 市内 早上八点多到西安,赶到位于西大街的速8正好九点。放下行李马上上街找食吃。 樊记--这是在西安吃的最不好的一顿:馍是温的,肉很咸,鸡汤馄饨除了胡椒粉味没吃出其他味道,凉皮的味道还不如我单位旁边小摊子做的。 吃饱了就开始溜达。速8给住客提供散步地图,非常方便实用。按图索骥找到鼓楼,美伦酒店和钟楼,没想到近在咫尺,用脚丈量地皮的感觉真是不错。钟楼地下有个巨大的环形地下通道,上下有滚梯,通道里很干净,没有闲杂人员滞留,指路标清楚明白。沿东大街找到位于骡马市的沃尔玛买了红提和甑糕,然后沿东/西木头市走回酒店。西安的马路和北京一样方正,只要大方向不错,你尽可以尝试新的路线。在酒店东南边的街上发现了一家岐风烙擀面皮,挨着如家和诸葛烤鱼。 午饭去的是粉巷上的BIANG BIANG面,店里贴了不少名人到此一吃的照片。小碗面6元,大碗7元,外观很一般,就像没汤的煮面片(大和薄),惊艳的是拌面的料,陕西的辣椒有种特别的香。有名的春发生葫芦头泡馍就在BIANG BIANG面对门,我们没去吃。 下午为熟悉地形继续溜达。从东门(长乐门)绕到南门(文昌站),用脚量了四分之一段城。城墙下面的风景一定不比墙上差,新修的护城河干净漂亮,站在长乐门外,浮想连篇,思绪一下子飞到几百年以前。城墙脚下有新建的体育公园,吸引了很多本地中老年人休闲运动,如果是盛夏季节,绝对是消暑纳凉的好去处。 晚饭在岐风烙擀面皮解决――咬第一口馍的时候,我感觉到对西安的爱,馍酥肉香,热呼呼一大口怎一个香字了得。招牌烙擀面皮几乎每桌都点,我倒更喜欢拌着吃的。当地人喜欢的土豆粉和粉丝汤一般般,也许麻辣口味的更香,我要的是三鲜的。还有大名鼎鼎的冰峰汽水,1块5就让你找到童年似曾相识的记忆。 晚上看鼓楼夜景并逛了回民街,啥也没买,感觉不太卫生,看看热闹就够了。
早上八点左右从酒店出来,街上的馍店凉皮店竟然要十点才开门,小区里倒是有回民开的早餐摊,没敢买。美伦酒店路口南有个小馆(名字没记住),卖菜夹馍和稀饭。那馍和别处的不一样,像吃樟茶鸭时配的小饼的放大版(发面擀成条状,一面抹油后对折,再蒸),和着土豆丝,海带丝,豇豆,胡罗卜,辣面筋等小菜格外清香可口(菜可以自选)。别家都不开门,该着他家的生意,门口围了不少人,屋里靠墙有一条桌,可以坐里面喝稀饭。我们三个人吃了7块5。 步行到新城广场坐游4路前往汉阳陵。 经过前一天的实地考察,总结出西安的“三多一少”:电影院多,银行网点多,拆迁修路地段多,红绿灯少。因为修路,游4路不得不分成两段――全体在张家堡下车,由售票员带着乘客步行通过限行路段,再换乘另一辆游4走高速到汉阳陵。 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汉阳陵博物馆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经过30年的考古勘探,目前只开发了部分从葬坑,挖掘出的“裸体”陶俑给人带来的震撼绝对超过兵马俑――兵马俑是塑衣俑,即衣服是直接烧造出来的,而汉阳陵出土的陶俑大多数原本是着衣俑,即穿了丝绸衣服的俑。经过时间的洗礼,衣服和木制手臂已经腐朽成尘,留下的是赤身裸体的精美的陶俑,每一个都有不同的表情,活生生的,在七情六欲中挣扎,终究成了静止。2000多年前匠人的灵巧心思和工艺技术实让人感慨,顿生恍然隔世的感觉。汉阳陵里担任讲解工作的女孩子穿的就是各色汉服。 看完文物展览馆可乘电瓶车前往帝陵外藏坑遗址保护展示厅(地下展厅),观看真正考古现场(有玻璃隔断,现场内部保持21度恒温,98%恒湿)。公平的说一句,汉阳陵博物馆现代化的文物展示、发掘、保护和管理理念在行业中实为翘楚。 游4每天从汉阳陵返回的末班车是5点半或6点,平均1小时一班。门票80元,学生和65岁以上老人半价,70岁以上免票。地下展厅另有20分钟幻影成像,门票10元(无优惠),值得一看。 返回途中遭遇堵车――修路的白天就圈路禁行,只留半边车道通行――司机都很牛,谁也不让谁,也没看见警察。好不容易回到城里,已经快4点了,午饭还没吃。 东一街永丰岐山面――又爱了西安一回。岐山面为汤面和干面两种,酸辣香不尽言,还尝了醋粉和岐山肉臊夹馍(比腊汁肉的好吃,带酸辣味),甚是美味,吃得肚子溜圆。说句题外话,当地人饭量似乎不小,我们旁边桌的MM一个人就要了凉皮一份,馍一个,汤岐山面一碗,服务员MM说当地人几乎都那样点。我们是3个人,只比她多要了一碗干面。另:网上说的10元6碗的一口香岐山面现在没有了,都是3块一碗。 为溜食又去了沃尔玛,买了黄冠梨,火晶柿子,板栗和稠酒。 溜达回酒店,在樊记对面的魏家凉皮打包了一份米皮,前一天晚上五六点竟还脱销了,赶上了就买来尝尝――好像没啥特别,但比樊记的好吃。 晚上九点钟又为晚饭愁,其实并不饿,为照顾无米饭不欢的同志又去了速8旁边的新加坡美食(Larry’s kitchen,Taste of Singapore)。除了我们和一桌老外,店里鲜有生意,一是时间晚,二是放着各色地方美食谁吃标准餐啊。服务小弟拉生意都拉到大门口,盛情难却,叫了份萝卜牛腩饭和炒米粉,送了份拉茶(Tarik)。 D3,兵马俑一日 因为要到火车站坐游5,我们七点多离开酒店。小吃店和餐厅依然是大门紧闭,昨天那家小店也还上着牌,只好先到火车站再祭五脏庙了。 天上飘起细小的雨丝,像加湿器喷出的水雾。 火车站依然人山人海,追着问“去华山么?去兵马俑么?去哪哪哪么”的人似乎比游客还多,我们的回答很坚决“不去!去过了!来办事的!”。 早饭在李先生牛肉面解决的――牛肉面味道不错,鸡丝面腥气较重,不推荐。 在人海中找到游5路,一票到终点站兵马俑(7元,没有往返票之说)。前排座位的广东/香港游客,售票小妹按8元/人收钱。私下问小妹,是不是在华清池要下车再去兵马俑的就收8元?小妹停顿一下轻声说“不是那么算的”,旋即离去。去华清池的车票是6元/人。 兵马俑门票90元,学生和65岁以上老人半价,70岁以上免票。入口处有电瓶车可坐,否则自己走过去也行,有点绕,沿着是卖蓝田玉,兵马俑的商贩一条街转大半圈。早上看兵马俑的人特别多,之后是一股一股的人潮,建议中午12点到1点左右到,人相对少些。导游讲解很容易蹭,建议蹭大旅行社的,比私导讲得细。 看完全部展厅出来,雨丝已经密得不能不打伞了。可怜我们前两天出门至少背2把伞,只有这一天偷懒只带了1把--前两天都报有雨,实际只是短时间的毛毛雨。5月和9月是西安的雨季,出门一定要带伞,别管天气预报准还是不准。很狼狈地跑到游5车站。回城里的路上雨一直下,而且没有停下来的意思,瞬间还很大。 终于回到酒店,又是4点多了,午饭晚饭二合一,在新加坡美食(Larry’s kitchen,Taste of Singapore)和岐风烙擀面皮解决。新加坡美食的海南鸡饭不是很正,椰香饭也稍嫌不足,可能是西安改良版;第二次吃岐风的馍,没有第一次香,说不上哪点不对,是肉的味道还是下雨影响了的心情?对它的爱没有第一次那么浓。醪糟鸡蛋味道挺浓,不过里面的枸杞是酸口,肯定不是宁夏出的。
一早从酒店CHECK OUT,寄存了行李,七点出发去陕博。在广济街坐610到翠华路。 七点半到陕博,门口已排起队伍,两队约20人,本地人和外地人分别排(后来工作人员让混排了,60岁以上老年人另排一队优先领票)。40分钟以后,领票的队伍就如同传说中的长蛇阵一个样儿了。八点半正式发票,我们八点四十领到。一个身份证领一张,不能代领,领票时要手写登记姓名,年龄,身份证号。 拿到了票,找地儿吃早饭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排队时,有人从街边早餐车买了包子和袋装豆浆,据说包子里也放了花椒。沿翠华路往南,子午路张记肉夹馍,黄花面,干拌岐山面,鸡汤馄饨和肉夹馍,味道都不错,和饿了也有关。 吃饱喝足回到陕博。没租讲解器,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陕博有二层三个厅,藏品甚多,适合慢慢细品,讲解器和导游都只讲解一少部分文物,按他们的顺序看,只能走马观花。如果想看全,还得先去退掉讲解器(2小时限时),再走回头路重新来过,偌大个博物馆走起来也是体力活儿。而且不同的导游讲解水平也不一致,同一件文物我就听到过3种讲解。如果只想听个大概也无所谓,像我这样爱打破沙锅还较真儿的还是省省吧。 陕博真是个好地方!逛了4小时,恋恋不舍地离开,因为还要取行李赶火车。 顺路尝了很多人推荐的钟楼小奶糕,5毛一个(是米旗出的,北京有它家蛋糕店)。要了花生和香芋口味的,感觉不如蒙牛小布丁好吃,叫奶糕却没啥奶味。 第三次去沃尔玛,买了黄冠梨,鸭梨,猕猴桃和蕨根粉带回家。没买干的狗头枣,鲜青枣尝了一个,不甜,生茄子味儿,不喜欢。听朋友说有些石榴汞含量超标,所以也没买,本来对这种水果兴趣就不是很大。 回酒店取行李的路上路过刘老三凉皮店总店,就在西木头市路南,据说是刘皇叔的后代开的。热米皮和擀面皮是特色,擀面皮特别筋道好吃,还打包了两份带上火车。普通肉夹馍只要3块,肉不少,馍也很酥,别有一番滋味。做馍的小妹特别认真,切馍的时候脸上写了两个字“专注”。 取了行李赶到火车站,在李先生牛肉面对面的加州牛肉面大王叫一份排骨套餐满足无米饭不欢的同志。 至此,在西安的全部游览和吃饭工作顺利完成。
--永丰的岐山肉臊夹馍第一,
--永丰的醋粉第一, 三,回家 作为省会城市,西安的火车站实在是不咋地。我们在软席候车室里亲眼目睹了传说中类似逃荒的场面,不知其它候车室里状况如何,但愿我看到的只是偶然事件。 终于上了火车,经过一夜颠簸顺利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