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饭后,同学们的情绪开始高涨,我们沿着秀美的青衣江向着巍巍的二郎山进发。
刚出县城不久,便遇上了在川藏线上负责运送物资的“铁骑先锋团”解放军。好长的一个车队~~~ 只有走过这条路的司机才知道路上的艰辛和孤独。不过你可以试试对他们笑笑,看他们有什么反应,哈哈,会有不错的惊喜的。你会发现他们挺可爱的。
我想这里的特产是土鲶鱼吧,路上有很多吃这东西的食店。
沿着秀美的青衣江前行,很快我们便来到二郎隧道了。可能是因为国庆的缘故吧,有真枪实弹的警察上车检查。
天全县的二郎山誉满全国,是川藏线上的第一山,距雅安市39公里,县城是藏汉民族南路茶交易中心,茶马互市的集散地。二郎山隧道是川藏线咽喉工程,位于雅安市和甘孜州交界的二郎山,建在海拔2千多米处的地方,长4176米,是全亚洲最长的公路隧道,2001年才建成通车。2004年初从成都至二朗山的道路已竣工,不再有双进单出之分。二郎山不仅山势陡峭,气候更是恶劣,全年四分之三为雨雪天气,常年雨雪、大雾、泥石流不断,是川藏线上第一道险关。当地流传的一个顺口溜:“翻越二郎山,如过鬼门关,就算不翻车,也要堵三天。”
因为四川省有规定,司机每天不能开超过400公里,避免疲劳驾驶,所以师傅叮嘱我们,如果有人问起今天最后要到哪里,必须要说,今晚最后到沪定。
成都人将二郎山称为阴阳山,因为山的两边是2种迥然不同的气候。经过一整天的颠簸赶路,人也累了,可是外面的哗哗河水,让人一整夜以为外面在下大雨,偶尔还伴有几声狗叫,房间里的空调只是装饰,又热,又吵,一夜都没怎么睡好,有点感冒了。 雅安温暖、湿润。这一天,这边阴天,有雨。 泸定则为典型的高原气候。经过4分30秒在黑暗里的穿越,这一天,那边是阳光灿烂!
走没多久,来到野坝村,前面卸水泥,两车道的路面,我们只能停下来了。也好,反正能下车活动一下。刚找到地方唱歌,师傅又喊着走人了…余下的行程,路又癫得把人抛在空中,又要一直憋!那个慌啊,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 经过一个下午的颠簸,六点多鈡的时候,我们终于到达丹巴。隔岸看了看对岸的梭坡布碉楼与藏寨。图中高高竖起的三个便是碉楼。 丹巴的古碉从造形上有4角、5角、6角、8角、12角、13角之分的碉楼,其中八角碉楼是土司独有的。其他的碉楼,如果有实力,就会建筑的时候角越多。古碉从功能上分,又有战碉(军事防御碉)、通讯预警碉(了望碉、哨碉、烽火碉)、土司官寨碉、寨碉、家碉、界碉、风水碉等。 这些古碉均由乱石堆砌而成,棱角分明、墙面光洁、下宽上窄,并随高度增加内收。碉高一般为20余米,最高者可达50余米。古碉内一般有10余层至20余层,每层皆有小巧的了望射击孔。这些灰黑色的高大建筑巍然屹立,棱角分明、墙面光洁、下宽上窄。每一座,都经受了百年千年的风雨侵袭、战火洗礼和地震考验,现在就那样自然地岿然屹立在荒野里、村寨中。 碉身并非四四方正,侧面看去竟是圆弧状,一则当地风厉,弧状减少风力对楼身破坏,二则减小泥石流突来时的受力三则地方建筑特色。 丹巴的碉楼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性别,性别是通过木梁的位置来区别,女性碉楼的木梁露在外面,时间长了会发黑,所以女性碉楼的楼身上有一道一道的黑色痕迹,而男性碉楼的木梁在内部,不外露,所以没有痕迹。 丹巴藏式民居以其独特造型吸引人,传说丹巴人并不会筑房,某日一位高僧经过,人们向他请教如何建筑,僧人微笑盘膝而坐手捏如意兰花指,前人顿悟,以僧人坐姿建房筑屋。尤以聂呷、巴底等乡建筑为典型代表。民居分四层,一二层呈直角,像是僧人盘膝的腿,底层养牲畜,二层住人,三层只很小两三个房间,余下是平台,像是僧人的肩,遮盖处堆了五谷杂粮,最高层独一小房间,设为经房,念经诵佛,像是僧人的头,经房顶4个角筑有白石堆或以泥石彻成再刷以藏人眼里最为纯洁的白色。像是僧人的僧帽。 由于居住在此的藏民不像其他藏族靠游牧为生,而是以农耕为主,所以他们把藏楼修建的格外漂亮。远远看去,一栋栋白色素装错落有致的藏楼星罗棋布的点缀在绿荫葱郁的山坳上。藏寨普遍采用鲜艳的颜色作装饰,顶层外缘环围着嘉绒藏寨标志性的黄、黑、白三种色带,那门,那窗,那檐角,那横梁,又用黄、蓝、红悉心描绘着日、月、星辰和宗教图案,无一不是色彩缤纷,非常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