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这就是大渡河! 当我的访红之旅来到雅安市所辖的石棉县时,大渡河从我的眼前淌过。我的思绪便象波涛滚滚的大渡河水,情感也激荡起来。 石棉县大渡河铁索桥,修建于抗日战争四川成为大后方时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强渡抢渡大渡河,已经成为壮丽史诗。 大渡河是中国岷江最大的支流。同时被列为长江水系的二级支流。为四川省西部主要河流,古称沫水。发源于青海省境内的果洛山东南麓。东部源头名:阿柯河和麻尔柯河,流至四川省阿坝南部汇合后称“足木足河”;西部源头名:有多柯河和色曲河,于垠塘南部汇合后称“绰斯甲河”。足木足河与绰斯甲河汇合后称大金川——为大渡河主流,经南流向丹巴同来自东北的小金川汇合后始称大渡河,从泸定流到石棉县再向东流,到乐山市于乐山大佛脚下与青衣江汇合,注入岷江。全长1062千米,流域面积 7.77万平方千米。流域内沟谷纵横,天然落差 2788米,因此水流湍急,水能资源充沛,已被列为中国水电能源十大基地之一。 然而,这并不是大渡河可以让世人刮目相看的理由。 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在华夏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水能资源丰富引以为骄傲的河流遍布西南各省。 大渡河之所能让人瞩目;前来拜访,是因为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有两阕可圈可点的乐章,一曲悲歌,一曲凯歌。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五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太平军将士血染大渡河,涛涛大渡河水留下了呜咽悲歌。而七十二年(1935年)后,同样在五月,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武装,他们头戴缀有红星的八角帽,脚穿草鞋,打着红旗,称为红军。这支队伍的首领便是毛泽东。大渡河水也曾被红军战士的热血染红过,但红军胜利地渡过了大渡河,所以不管是安顺场,还是沪定桥,奔腾的大渡河以它的豪迈为红军唱着永久的凯歌。 在访红的长征路,我只是沿着二条河走过全程,一条河是赤水河,我从一渡走到了四渡,一路咀嚼着“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支赞歌的体会。而另一条河便是大渡河,我从红军强渡过河的安顺场到红军抢渡大渡河的泸定桥走了一程长征路,沿着大渡河这一路行走下来,让我领悟了到了何为“英明”! 静春访红时在石棉县时大渡河边留影“英明”顾名思义,可以解释成“英雄的明智”或“英杰的果断”及“英豪的明理”。 众所周知,当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来到大渡河边的安顺场时,路线、时间、人马几乎与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到达安顺场相孪,同样是“前有天险,后有追兵”,同样是正逢汛期,河水咆哮,骇浪滚动,而且,红军面临的情况比太平军还要严峻的多,因为虽然地方军阀怠于职守,有些“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极态度,但将介石已命薛岳率中央军尾追至西昌、泸沽一带,蒋介石深知,只要毛泽东率领红军过了大渡河,前方就再没有天堑可以阻挡红军前进的北进了。为此,他精心制订了把红军封锁在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予以“根本歼灭”的作战计划。此时的中央红军仅剩2万余人,而蒋介石部署在大渡河会战的总兵力有20万人左右,所以他戎装在身,志在必得;放言:“要朱、毛成石达开第二”。因此用形势万分紧张来形容一点也不过份。上万红军集结在大渡河的安顺场,开始,只有孤舟一只,然后虽有三船。但每船一次只可载二十余人,往返一次要两三个小时,因为河水太急,渡舟并非直行,而是上下要冲出很远------,船工不得不将渡舟拉纤而上,方能再渡。大渡河会不会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的殉葬地------此情情景此况,怎不令人万分焦灼? 石棉县大渡河边“望江亭” 于是,毛泽东明智地提出,必须要寻找另一个渡点尽快让全军北渡大渡河。继尔,毛泽东果断地命令抢夺泸定桥,刻不容缓。而红军队伍中的众位豪杰此时非常明理,立既按照毛泽东的决定,派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2师4团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然后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桥东头猛扑,奇绝惊险地夺取了泸定桥,让蒋介石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一举歼灭的美梦彻底粉碎。也许,从这个时候起,“娘希匹”的蒋骂便挂在了委员长、校长、总裁、总统的嘴上了。 任何的军事家都明白,强渡大渡河可以视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生死线。 任何的政治家都明白,抢渡大渡河关乎着中国共产党火种的灭与燃。 历史证实了强渡抢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毛泽东又一次英明的体现。 历史证实了强渡抢渡大渡河,成为红军长征走向胜利的重要里程碑。 与石达开形成反差的是同样是大渡河战场,同样是以农民为主组成的军队,石达开被困于汹水之畔,一筹莫展,虽是英雄,却少明断。企能称为“英明”? 而毛泽东看到“安顺孤舟”红军面临千钧一发,却能思想到“飞夺泸定”解危卵之险,并让红军展示出以血肉之躯的大无畏精神、这些食不果腹,烂衣草履的战士持械荷重在雨夜里翻山越岭,奔涉百里,体现出顽强的毅力、成为“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最真实写照。 当然,这还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不管是安顺场的船工,还是带领红军夜奔泸定的向导,都是这部极具震撼力作品的重要角色。 隔大渡河眺望石棉县石棉县是一座干干净净的小城,从前仅是大渡河边的一个镇子。随着新中国的诞生,1951年由汉源、越西、冕宁三县拆置。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乘坐长途车一路走来,让我深有体会。特别值得一提是的贡嘎雪山、经乌斯河(汉源)—石棉—沿大渡河经田湾既可到贡嘎山东南和东北侧。由石棉沿大渡河上溯泸定县,经过海螺沟(也是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也能眺望到贡嘎雪山一瞥。而当年红军长征,毛泽东等人路过的磨西镇竟是进入海螺沟风景区的入口。他们也一定眺望过这座主峰海拔7,556公尺的“蜀山之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许这两点毛泽东都做到了,并且能与中华国学“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有效地结合起来,所以便凸显出东方智慧让人叹为观止。 旅游,如既能欣赏大好河山,又能思忖人文历史,可谓相得益彰。我泛泛地走过了一些红军路,但深深感受到了红军精神,当然,其中更包含着毛泽东的睿智。大渡河将永远做证;长征路上毛泽东的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