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仔细地想一想,那静卧在西安城外始皇陵侧千人千面的兵马俑是一处略有些特殊的景点:它举世闻名,似乎到了西安如果没有去朝拜一下就算是白走一遭;去过的人们也都会和朋友家人说很好很壮观非常值得一去;但是如果说有谁要一去再去接二连三地去,那恐怕就只能是那里的工作人员了—这大概就是属于那种“一生中总该去看一次”的地方。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它的伟大,它的魅力。
因此我走进一号坑的时候,也不由惊呼了一下,虽然我之前无数次读到过关于它的文字,看到过关于它的照片录像,也无数次听人描述过它。
我还是惊呼了一下,从心底地。
翻回两千二百年前的世界版图,人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永远也没有答案的问题就是:如果当时没有那个叫做嬴政的人率领它的军队统一了这块东方的古大陆,现在被称为中国的这个地方,一大堆时战时和的小国家会不会慢慢走出类似欧洲的历史,又或许,早已被不断南下的北方少数民族冲得七零八落?
眼前这只地下军队的主人,那个骄傲不可一世的始皇帝,或许根本不屑于去思考和回答这样的问题,它安静地躺卧在不远处,看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代代王朝更迭,人民生生不息。
两千多年转眼即逝,他的陵寝依旧安宁,人们无从得知那里边的样子,只有反复传诵太史公简略的描述“水银灌注”云云。
而几十年前,几个普通村民一个晴朗下午的发现,却使我们有机会窥豹一斑。
而这,已经足够震惊世界。
>7< 近代的中国,有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大侠,名字叫做霍元甲,二十年前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和二十年后的一部电影,让他的事迹重新为我们这些后生所熟知。
我却不以为然。
因为我们从不缺乏。
那支地下的军队,不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令所有的敌人闻风丧胆的勇武之师么?
西安有一处很有名的景观,叫做碑林。
那里边陈列着六块从大唐的太宗皇帝幕里取出的石碑(沉痛地提示一下:其中两块是赝品,原件莫名其妙地保存在一个叫做美国的地方),碑的主题是六匹曾经陪太宗皇帝南北征战出生入死的骏马,从它们的名字,比如“青雅”,比如“飒露紫”,可以看出主人对它们的钟爱有加。然而细心的游客可以发现,那些骏马的身上都是挂着它们在战场上所中的飞箭,最多的多达九支!
大唐帝国的皇帝,开辟“贞观之治”的一代
我们不缺乏勇武气概,不过我们从很早就懂得不用武的奥妙。
孙子曰:不战而屈人之兵。
后来的蜀相和他那位粗心大意的部下,留给我们更为通俗的版本: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8< 雁塔有两处。
城里那座“雁塔晨钟”的,叫做小雁塔,小一些。
城外那座“玄奘西行”的,叫做大雁塔,比较大。
小雁塔是太子为了他的母亲,也就是武则天皇帝所修建的,那地方游人很少,比较悠静。
大雁塔是皇帝为了他的国宝,也就是三藏法师所修建的,那地方游人如织,十分热闹。
在西安一共呆了三天。
小雁塔去了一次,行色匆匆。
大雁塔去了两次,第一次在晚上,第二次在白天,游得彻底。
大雁塔其实是在一座寺中,由于这塔尽人皆知,反而显得那寺庙没有了名气。那座寺叫做大慈恩寺--不错的名字。
当年盛唐的时候,那个叫做玄奘的,一路向西。
他西行的路线,选取得也很是科学。从中国到印度,之间隔着青藏高原,所以只能够绕道而行。这位聪明的僧人,从当时的长安出发,向西穿过河西走廊,到达今天的新疆境内,再辗转向南,终于到达了那个当时被国人称为天竺的地方。他后来在那里学习、辩论、取经,再回国,已经是很多年之后了。
玄奘从印度取了经文回来,唐太宗很是高兴,就在长安城给他专门修建了这样一个有塔的地方,供他翻译佛经之用。这玄奘也是兢兢业业,一直做到去世,传说他圆寂的时候,“举国皆悲”,太宗皇帝也是大大地痛心,说“朕失国宝矣”。
往事都已成烟,这大慈恩寺周围被现在的西安市政府搞成了很大的一片广场,叫做雁塔广场,是个很开阔的地方,并且有规模宏大的喷泉,实是煞费了苦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