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黄土高原上的绿色

2016-1-20 00:00| 查看: 1416|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黄土高原上的绿色

李伟

(一)

我喜欢历史,也喜欢地理。对西北的黄土地有着一种莫名的兴趣。

每当看累了那些古书,掩卷遐想的时候,常会想到滚滚黄尘之中,走出了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带领刚刚开化的先民,勇斗四方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天地。

一片黄尘落下,另一片硝烟又起,黄土大地上上演着一幕幕英雄大戏。立国800年的周王朝,一统天下的秦帝国,扬名世界的汉唐盛世。都是黄土地上不朽的诗篇。

可是,黄土地上的辉煌,走到了宋朝就戛然而止。留在我的印象之中,除了黄土,就是贫穷。有时我不自觉地想到:那片黄土地真的是我们灿烂文明的发源地吗?

一提到黄土地,我的地理知识告诉我:“什么是贫穷”;“什么叫水土流失”;“黄河为什么是黄的”。

我经常听到的是:黄土见风化尘,遇水为泥,旱涝失据。

好像一片生命的禁区。

直到一天,我读《全球通史》(斯塔夫理阿诺斯 著)时,中间一段文字震撼了我:“养育黄河流域文明的是一片密集的粉沙细土,这种泥土被称为黄土,它覆盖了从华北高原向东

到大海的整个地面。一般认为,黄土是更新世时期的北风送来的,有些地方的黄土堆积得很厚,厚达二、三百英尺。由于其天然的肥力和吸水性,黄土不逊于世界上任何种植农作物的土壤。而且,由于华北的降雨量不足,黄河流域同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印度河流域一样,没有茂密的森林来阻碍只有原始的石头工具的早期农人”。

我第一次知道,贫穷的代名词----黄土,竟然是一种肥沃的土地?!

我动心了,一直想到黄土高原的中心,看一看。

(二)

终于有了一个机会,到西安开会。一下飞机,西安就给我一种震撼,这真是一个华丽的都市!开车的司机告诉我,西安人口近千万!

开始我真担心这个西北重镇的承载力。可是随后看到的报纸介绍,关东的八百里秦川,连续五年小麦大丰收。我从飞机上和汽车上也看到了一片片整齐的麦田。我理解了这块黄土高原最大谷地的实力。也理解了当年秦帝国的兴起。

但是我总觉得它不是我心中的黄土高原。于是在会议的间隙,我放弃了华山的旅游。自行安排了一个线路:西安---延安---黄陵---西安。独自进行了一次深入黄土高原核心区的一日游。

独行的路上看到了新延安的风姿;欣赏了老延安多姿多彩的窑洞;登上了巍峨的宝塔山;远眺了延安古城的遗迹;参观了杨家岭、枣园的领袖故居;欣赏了黄土高原上高速公路的顺畅和路边的地质美景。一切如设想的一样完美。

但是,由于到黄陵的大巴出了车祸,直到黄昏才赶到了黄帝陵,我在匆匆的游览后,已经没有班车了。在当地老乡的指点下,历史性的冲进高速公路,跳过N多的路障,搭上路过的大巴,回到西安。(高速公路上搭班车,也是陕北的一道风景)

这一路,值得回忆的故事无数,但是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陕北这片高原上的绿色。

(三)

从到延安的清晨开始,映入眼帘的除了黄色,就是绿色。而且这绿色无处不在。塬上的果园;平川地里的麦田和蔬菜;窑洞前的小树;梁,峁及塬边的杂草和灌木;山间沟壑里繁茂的树林。无不透着一种迷人的绿。因为以前太多的小说,太多的电影,无不宣泄着黄土地的凄凉,与我面前的景色大相径庭。在这里,一般只有在过于陡峭的坡地,才露出黄土的本色,反到成为绿的陪衬。

惊奇后我开始探讨绿色的来源。经过询问了解到:黄土地本来就是挺好的庄稼田。水土流失也是一件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塬上和谷地的开发对自然的破坏并不大。主要是边坡的过度开发和山地沟壑中树木的破坏,加速了土地的损害,破坏了自然界中黄土的水分涵养和土质结构的自我保护。而如今延安地区石油和煤炭的大规模开发,政府富了,有能力封山育林了。道路通了,小沟小岔的山村消失了,农民进城打工方便了。电视通讯发达了,农民兄弟明白了,为了几斤小米去种那些贫瘠山地,过旧时的苦日子不值得了。这样曾经不堪重负的土地一经松绑,很快恢复了勃勃生机。

这是我看到的、很少的、因为城市化改善环境的案例。

(四)

一路的绿色随着高速公路,如溪流般流淌。流到了黄陵县的桥山脚下。

我又一次震撼了!

这是一片绿色的海洋!

来之前看过一些游记。提到黄帝陵的柏树林是当今中国黄土高原上唯一幸存的原生态森林群。当时想的,那里可能留着一个作秀的、人造的绿色孤岛。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森林群竟然有好几个大山头,方圆几十公里,一眼望不到边。它与陕北其他地方新生的杂木林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整个山都是绿色的,还有大量古柏树。

与它的色彩相比,一路上迷倒我的绿色不过是甬江边上的一条小溪。

怀着敬慕的心情,在黄昏的树影中,我孤独地而又坚定的走在千百年的柏树林中,向上攀登。感受着来自远古的,又流淌于我们血脉中的气息__认祖归宗的炎黄子孙。

那一棵棵千奇百怪,古朴端庄而又生机勃勃的柏树,好像历尽沧桑,阅尽世事却无怨无悔的长者,陪伴着人文初祖,等着后人的朝拜。

黄帝陵前,我献上了虔诚的三拜。

汉武仙台上,望着无边的深绿。我陷入了深思。

黄土地真的是一片沃土。可以养育如此大面积的森林。可见他的过去一定是一片秀美的土地。是贪婪的人类破坏了自己的家园。

黄帝陵柏树群的幸存是一个奇迹。

从自然上,让我们了解黄土的实力。从人文上证明了炎黄文化的传承和魅力。

对一个森林群来说,自然的伤害是短暂的,容易恢复的。最怕人祸。“蜀山秃,阿房出”的帝王排场。黄肠题凑的奢侈,大炼钢铁的无知。无数次的政权更迭,马上民族的入侵。每一个事件都可以叫这片黄土地上最后的原始森林荡然无存。

幸运的是,由于对人文初祖的敬畏和对炎黄文明的归同感,中华大地上的不同民族,共同敬奉了一个的始祖。历经浴火,建立了一个共同的民族体。一起保护了黄帝陵这片森林。因为历朝历代,凡是能够成为:成功的、新的中原统治者,开始做的重要事情之一就是祭拜黄陵。承认自己是炎黄的后代,接受并保护炎黄文明。皇家的佑护和百姓的敬畏,也避免了小官小吏小恶霸对于黄陵柏树林的伤害。

黄帝陵是幸运的,它离权利的中枢较远,避免了那些改朝换代血雨腥风的直接伤害。它又离文明的中枢不远。当灾难过去,人们又很方便的集聚起来,共叙炎黄文明的重塑。

黄帝陵,是中华文明向心力的象征。他那深深的墨绿,是刻在黄土地上的文明徽章。

【后记】

西安归来后不久,看到一则CCTV的新闻:据陕西台报道,历年波涛汹涌,浊浪滔天的壶口瀑布,在今年的桃花汛期间,出现惊人景象。瀑布流水清澈透亮,白浪滔天,出现与以往不一样的风景。

随后是清澈透明的壶口瀑布流水,奔腾翻滚的画面。

我感到了,这是陕北的绿,带来的成效。真的希望黄河的水,多清几天。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黄土高原上的绿色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94578-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