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知将翻越秦岭去汉中的时候,我还想象不出汉中属于哪一类景象。是江南、江北的,还是丘陵、戈壁滩,或是其他什么样子。在西安,听人说陕南有“小江南”之称,所以脑子里落下一缕江南烟雨的绰影。 吃完了早饭,立刻踏上了旅途。车从古“丝绸之路”起程,沿着高速公路西行,先到宝鸡再向南行驶,不久便进入秦岭山区。 过去只是听说秦岭浩荡,巍峨险峻,如今真实展在眼前,让人不禁先有了几分畏惧。抬头望去,秦岭如一道道掀起来的山石巨浪,迎面扑压过来,横在你的眼前,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山路崎岖险要,蜿蜒绵绵,让车爬行得有些艰难。那回旋陡陡的坡,层层盘旋的路,让你的心里有些发凉,只得谨慎小心行驶。探头遥看刀削一样的峭壁,在悬崖当腰,不时有一辆火车从山洞里钻出来,从绝壁上闪个影子,像蛇一样又钻进峭壁之中。看那景象有些骇人心肺。这就是贯穿秦岭的宝成电气化铁路,是新时代的蜀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道在哪里,怎么个难法,过去怎么也想象不出来。如今翻越秦岭,才体验到蜀道的险难。 蜀道,就是入蜀的各条通道。而过去说的蜀道,是指翻越秦岭和巴山从长安入蜀的路。历史上的蜀道有七条:穿越巴山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历史上也将这三条道叫作蜀栈;穿越秦岭的有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这四条也叫做秦栈。我们翻越秦岭来回的行程,便要经过著名的褒斜道和傥骆道。 盘旋好久,车攀上了秦岭的第一道梁。抵达过山口的时候,路边树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写着“秦岭”两个红色大字。沿着石碑向东,有一条不显眼的路,往里走去,忽然视野开阔起来,进入一段平缓的地带。这里的山景与上山时那险恶荒凉的不同,处处坦荡清闲,幽静空旷,那新绿的草地一展远去,好似大草原一样。在这草原春色的闲情里,沿着道路往山的深处走去,四周绿草茵茵,还有些马儿闲散放牧着,一派天上人间景象。继续走着,忽然听得阵阵流水声,山景也变得幽静起来。在那山溪的边,忽然一座汉白玉的小拱桥闪了出来,桥下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嘉陵江源头”五个字。这高山之上有着长江的源头,但这源头又是那样清净幽雅,美丽安详。 返回“秦岭”石碑处,继续向南往秦岭的深处而去,景象逐渐变得亲切起来。原来想象山上空旷荒漠,可事实上,这海拔2000多米高的地方却是草原风貌。丘陵似的地貌,远近山峦起伏,均被片片浅绿浅黄的草地和耕田所覆盖,多了几分柔情,几分妩媚,而稀疏散落的古朴村庄,在山里带有几分悠闲。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屏障,南北宽有200多公里,东西长有400多公里,最高峰海拔3000多米。由于连绵百里的高山屏障,阻碍了暖湿气流的南北贯通,因而成了我国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从秦岭往南走,风景里的春情渐渐浓厚起来。 过了秦岭第二道高峰“酒奠梁”,便是一路下坡。车继续向前走,但总有一条流淌的河流陪伴在左右。这里两山夹河,山壁陡峭,车子只能顺着河走,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司机小刘告诉说这是褒河,石壁上还有古代栈道的痕迹,那就是褒斜古道。 褒指的是褒河,汉江的一条支流;斜则是指斜水,渭河的一条支流,两河均源于秦岭。古代人们穿越群山,只能沿着山里的河道走,尽管有些曲折,但别无其他选择。褒河向南流,斜水向北去,两者并不交汇。人们为了便于穿越秦岭,在两河的上游接近的地方选了一个通行的连接点。这样,南来北往都有了沿河的道路,也就沟通了秦岭的南北。 秦岭山高险峻,河水在川底奔流,两岸刀削般的山壁,有时阻断通行。于是,人们发挥聪明才智,在岩壁上架设一条悬在江上的木制道路,就是栈道。褒斜古道,便是在褒河与斜水上兴建的长安通往关中的一条道路。 相传刘邦与项羽斗智斗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 秦末,刘邦、项羽分别率领起义大军攻打秦王朝。公元前206年初,刘邦率领10万起义军逼向秦都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王朝就此灭亡。有人报告项羽说,刘邦要在关中称王。势力强大的项羽勃然大怒,率领40万大军进军临潼鸿门,与驻军霸上的刘邦10万军队形成了对峙局面,意欲吞并刘邦。刘邦为消除误会,听了张良的话,到鸿门向项羽当面谢罪。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 刘邦逃过一劫,赶紧撤去大军,项羽率领40万大军进入咸阳,自封西楚霸王,而将刘邦封为汉王,管辖巴、蜀、汉中的四十一县,而将关中地区分封给三个投降的秦将。刘邦自知自己的力量不如项羽,只好接受封号,前去都城南郑(在汉中市的南郊)。途中张良建议,为防止诸侯军的偷袭和麻痹项羽,把过秦岭走过的栈道全部烧了,以表示再也不回到关中了。刘邦照张良的话做了,烧了栈道,断了汉中与关中的路,项羽听了果然安下心来。 后来刘邦得知有人起兵反对项羽,意出兵挺进关中。他听韩信的计谋,先派几百军士去修栈道,装做要通过栈道进入关中的样子。把守关中的大将听了,觉得就凭那几百人修栈道,还不知道要修到哪年,就放松了警惕。韩信派人修栈道的同时,亲自率领大军迅速进到陈仓(宝鸡东),攻下了这所城池,然后乘胜东进,重新进入咸阳,为后日战胜项羽奠定了基础。 出了连绵几百里的秦岭,出了山关,来到汉中平原,一股清新的春风醉迷迷地洒进心里。汉中气候温暖、空气湿润,雨水丰沛。古城西安与这里相比,好似落后了半个季节。昨日的细雨,在广袤的土地上撒满了一片幽情,如江南三月。的确,汉中的烟雨似乎比江南的更细碎,更愁情。笔直的公路两侧,高大的水杉树笔直挺拔,青翠欲滴。漫山遍野的油菜花已经展开娇艳的金色,一望无际。层层娇嫩的金黄,三寸新发的浅绿,柔情满面的风,和着起伏的坡岭,给人一种迷蒙的香醉。就连那湿润的黄土坡,竟也懒洋洋地斜躺着,脸色的红润。只有那些树木,像是刚睁开眼,有些朦胧地梳扮着新妆。 汉中位于汉水之滨,历史悠久,古迹众多,汉朝的命名也与刘邦在此封为汉王有关。勉县的武侯祠,定军山下的诸葛亮墓,魏延墓、蔡伦墓、萧何墓,平阳关等众多历史遗迹,证实着汉中的辉煌,不过“望江楼”下古汉台博物馆里的古栈道复原图和那著名的“石门颂”巨大的碑刻,更生动形象展示出古栈道风采和历史的烙印。这里展示出的古栈道模型,安置木桩的石穴,开凿石门的工具,和各种栈道的结构,让人又一次感受到人与大自然抗争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征服的美丽。 许多事情就是这样,若不身临其境,就无法深刻感受那大自然的深厚魅力。当沿着国道经佛坪回西安的时候,傥骆道的山水风情又让我如痴如醉。从此,对这险峻秀丽的秦岭不再模糊,并且伴着绮丽风光和历史斑驳的痕迹,清晰地铭刻在我的心里。 (2003年4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