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平遥-祁县(乔家大院)-平遥 关键词:贾樟柯、《站台》 舒服地睡到自然醒。已是九点。我的手机十分诡异地有信号了,莫非它也要经过一段水土不服的过渡期?慢腾腾地磨蹭到十点才出门开始我今天的行程。走出门才发现,天气有点凉,果然是早晚温差大。临近中午一定会越来越热的,于是短袖出门——后来发现,好多本地人都穿着长袖外套。 首先安排的是著名的乔家大院。虽然网上的口碑不是太好,但以它的名望,再无聊也得去拜访一下。 对平遥的地理情况还是一片混沌,问了一下旅馆前台就从往南门走,打算找辆三轮车去汽车站。第一次好好地看这个古城,黑黑的砖墙矮房和贾樟柯的《站台》几乎如出一辙,不免有些兴奋,新奇地乱拍照。因为这条路不是旅游主街明清街,所以显得比较原生态。平遥古城不像阳朔、丽江那样本土居民都搬出去已完全成为旅游区,也不像乌镇、西塘那样留下的百姓几乎就是服务旅游产业的。如果有时间转转的话,会发现除了旅游团必到的明清街外,这个古城的边边角角存在着好多普普通通养鸡养狗上班下班的人家。作为一个外乡的窥视者,我甚至觉得他们的生活状态和《站台》里80年代的平遥古城没什么区别。时间在他们身上时停滞了吗? 找到路口意外地发现“云锦成演艺中心”,远远瞧见红条幅写着买古城通票可免费观看舞剧《一把酸枣》,门口有一些人在打篮球(后来考证,应该是就是舞剧的演职人员)。《一把酸枣》这名字我听过,在网上找国家大剧院门票的时候,曾在某售票网上看到北京XX剧院上演《一把酸枣》,不过我并不知道这个故事是山西(平遥?)的。不知这里演得是不是原本人马,但还是想今晚或明晚过来瞧瞧,反正离我住的地方就几步路。免费看舞剧,想想阳朔看场印象刘三姐还要188呢(虽然后者场面宏大也值得一看,但比较起来性价比还是低),我真爱山西人吶。 关键词:三轮车、汽车 我找了一辆三轮——事实上,那也是当时那个路口唯一一辆了,他说带到车站要5块钱,我试图砍价,未果。那三轮车师傅看起来倒挺忠厚的,于是我上了他的车,这才想起来其实应该找辆电动车,这人力车这么慢慢骑得到什么时候啊!算了,既然已经晚出门了,还是激励自己明天早起吧。 一边闲扯着,忽然发现他很古怪地拐进一条小巷了,在一扇大门前停下,卖力地介绍我去看看,什么保存很好的人家啊,啥啥的。之前我就知道古城里有不少通票上没有的景点,但既然我已经决定买通票了就压根不打算看那些景点(况且,在古城、古镇这种地方,参观景点恰恰是不很重要的)。我猜想,那些三轮车电瓶车师傅应该也靠带游客去这些私人景点收提成的吧,后来我还遇到好几个有这种“企图”的师傅。 我坚决不进去,并催促着:“赶紧带我去车站吧,别再绕道了,我去乔家大院来不及啦!”之后,三轮车便一路开出古城,驶向车站。 赶到车站,门口就有人招呼着,“去乔家大院啊,快快,马上开了”(我的特征就这么明显么-_-)一听要开了,我不顾一切地往里冲,结果被车站的人拦下来——包要过下安检!哦,记得以前汽车站从来不安检的(更不用说平遥这样的小站),那台机子往往只是形同虚设。又是奥运! 车票11元,平遥-乔家大院,和网上说的没有误差。冲冲上车,车上还有好几个空位。在前排靠窗的位置坐下。不一会,上来一个大包小包的老太太,在我邻座坐下。这个老太太一口东北腔,面色红润四肢结实,据说是来山西探亲顺便一个人过来平遥玩,她先是拿了一袋平遥特产牛肉啃了起来,然后又掏出针线缝包包。……我白无聊赖地坐了许久,车还不开,看来刚才我被骗了。要命的是,这整个车厢里,好像只有我一个人在焦躁不已。车上有个女人,带着两个调皮的女娃子,小的还在怀中,大的大概有四岁了,这趟车沿途经过她们村。那个母亲黑黑的有点沧桑,我以为有30多了——可居然,她和我同龄。 后来车终于开了,老太太跟我说;“这车还提早开了。”啊?!我掏出车票,上面写的时间是50分,我买了车票根本没看(老觉得是早该开的),难怪大家都不急,因为点还没到嘛。 关键词:乔家大院、屋顶、面食 呼呼,到乔家大院已经11点多。乔家大院的巨幅广告牌就打在那里,可是,明明离那座院子还有来老的距离。必须七拐八拐走过无数小摊小贩,才能抵达真正的、最终的那所大宅子。当地人就是这么开发旅游资源的。在售票处,我买到这次旅行的第一张半价的学生票,省了20元,高兴坏了,马上露出小市民的嘴脸,我的研究生证第一次可以派上用场,哈哈! 进了宅子,开始了单人旅行最常干的事——蹭团。因为是中午,旅游团比较少,蹭得十分辛苦。从一号院到三号院,老是跟着同一个团,真不好意思。有那么一两次,我离开他们想找别的团蹭,想不到转了半天还是碰到他们,晕。断断续续地知道哪个是《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巩俐的院子,哪个是疯掉的那个太太的(然后很快又忘掉了,它们长得都很像)……后来,我放弃听导游讲解了,因为乔家大院剩下的,除了宅子本身以及一些影视剧的遗迹,确实不再有什么看头,各个房间里陈列的都是一些民俗展示,感觉只适合来唬唬外国人。 于是我开始自由闲逛。我想走到高处。这里最吸引我的是屋顶,记得《大红灯笼高高挂》里,她们在屋顶跑啊跑啊,疯狂的、凄厉的。可惜,屋顶不开放。我只能小心翼翼地爬上“游人止步”的小梯子,试图能看得更高些。窥视那片神秘的屋顶。 北方的大宅子和南方的大宅子差别真是太大了。江南园林处处有山有水,情趣盎然。这乔家大院,完完全全的高宅大院,每个院子格局基本一样,高高大大、方方正正,不见树木。只有那个后花园,有山有水有桥有树,但在美感上也完全不能与江南相媲美。后来去北京我也体会到了,难怪一代一代的清帝都妄图把江南搬进自己的园林里。 出了乔家大院貌似已经一点多了,肚子抗议得不行,便在景区前无数家写着“乔家XX”的饭馆里要了一碗据说最有特色的“祁县揪片”,感觉是面粉去揪成一块一块的,没吃完就腻了。这是我的第一顿面食,当时还没有预料到,接下来几天要天天吃面食。显然,我已经忘了N年前在西安颇为痛苦的面食生涯。山西的面食花样繁多,名字也多种多样,如栲栳栳、拨乱则、碗秃(反正都是我这个从水稻产区来的人听都没听过的)让人摸不着头脑。最崩溃的是,有一次我高兴地看到菜单上有一种叫“XX鱼”的,结果被告知这也是面食做的,和鱼一点都没关系(只是因为做出来形状像鱼),简直像素菜馆的豆腐宴。 关键词:半道拦车 填饱肚子,照旧走过各式各样的小摊小贩,来到路口,立马傻眼了。我一直只考虑怎么去,却没考虑怎么回,好像能去就一定能回似的。可是!从平遥到乔家大院有班车,回来却没有,路边的小贩告诉我,只能站在路口拦太原到平遥去的大巴。我去过很多县镇村级的地方,经常会看到当地人在路边拦车,但自己却一次也没干过这种事。谁知道车什么时候来啊?要是不来呢?来了不停呢? 大中午的,顶着烈日,我独自站在路边(怎么就没有和我一样要回平遥的散客呢?!)长途车一辆一辆地从我眼前驶过,要命的是,我根本就不知道要拦的车是什么样子的。身后有一个女人抱着她还在哺乳期的孩子在卖冷饮,对我的焦躁视而不见,她仿佛也根本不明白等车拦车这点小破事有啥值得焦躁的。正如,她年复一日地坐在这个有车经过就卷起一片尘土的路边卖冷饮,这样的生活于我也是很难想象的。 约摸20多分钟之后,那女人的男人也来了,他真是我的福星,因为正当我告诉他在等去平遥的车时,他一扭头指着远方的一辆车,说:“好像来了!对对,就是那辆。”我那个高兴啊,奋不顾身地伸手拦车。太原-平遥,豪华大巴。因为豪华,要价15元。我早已对这个车望眼欲穿,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立场了。 上了大巴听着耳机里的意大利语,像催眠一样很快就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被嘈杂声吵醒。有人在喊:“平遥到了,要去古城的这里下车!”我跳起来,欲离座。身边那个刚才一直在吃东西的MM拦住我。“我要去古城啊。”我天真无邪地说。“还没到呢,这是骗外国人的。”她小声告诉我。我朝窗外看去,看见一两辆电瓶车,如梦初醒。这时,这部大巴最后一排的两个老外已经被那电瓶车的司机接下车了。很显然,他们从这里把外国客人接进古城,好多赚取一笔路费。 关键词:售罄、日升昌 回到平遥,先去火车站。早上在车上听说平遥到大同的火车票一直到31号都没有了。火车站售票处,果然证实了这个传闻。我本来打算29日晚乘2461/2464或1673/1676,这样30号一大早就能到大同了。我的第二站。学生开学潮,加上平遥不是始发站,而且往大同只有两班车,买不到票也不奇怪。真是我疏忽了,总觉得不是旺季不想提前买。这下得改变计划了,一团乱麻。 把烦恼抛诸脑后。看时间还早,下午3点多,在古城北门买张通票(畅通无阻地又买到半价学生票60),开始瞧古城的景点。避开了两三个三轮车师傅的包车建议,他们恐吓道:“景点有二十多个,古城很大,你靠脚是走不完的。我把你拉到景点,然后你去玩,我在门口等。”我买了张地图,古城的形势豁然开朗。这更坚定我自己走的信心,我还没好好地逛过古城呢——而且我有的是时间,今天看不完明天继续。所以说,地图真的很重要,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有张地图心里就有底了,要不只能道听途说。 边看地图边问路。沿着北大街走,发现这就是昨晚三轮车师傅拉我进城的路。渐渐走到古城的繁华之地——也就是旅客积聚地。果然穿梭往来的散客和旅游团很多。瞧了日升昌、市楼两个重要景点,然后还有协同庆票号、中国镖局等。每个景点都不大,人也很少,倒是拍照的好时机。晋商票号自然是看点,可是除了第一个日升昌我还能保持高兴致、细细端详外,其他几个也都大同小异(城里的几个镖局亦如此),于是越逛越快,就算到此一游吧。 不记得是那个票号的地下银库,入口极为隐蔽,下到里面阴森阴暗阴冷,几间阴库都堆满了假银子。 关键词:豆腐脑、酸枣 5点之后可以凭当天门票去云锦成换《一把酸枣》演出票,长途跋涉赶到那里拿了张C区的票。之后又长途跋涉走到古城南门“画押”(这样才能保证同一张票明天还能接着把没看完的景点看完)。这时候我总算体会到古城有多大了,貌似比以前去过的江南小镇凤凰古城什么的都大。累得筋疲力尽,回衙门官舍的路上,猛然发现一口大铜锅——是卖豆腐脑的。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记得网上有人也赞过。2元一份,果然美味。 晚饭就在旅馆附近的某家餐馆吃,实在不想走远。本想要平遥碗秃,据说是凉的,后来换了素炒碗秃,10元。感觉很像厦门的炒馃条。我又没吃完。面食总是这样,前面几口饥肠辘辘觉得味道不错,但越到后面就越难以下咽,估计还是不习惯吧。 晚上7:30,进云锦成。比我想象的豪华。戏场像以前的戏园子。看起来都是用景区门票进来的,真正买298/398一张演出票的想必没有吧。几个人一张桌,桌上有菜单,我还想,原来终究,没有免费的午餐,要强制消费呢。不过其实没有,舞剧也挺好看(导演是千手观音的张继钢,他也是残奥会开幕式的导演),的确是扎扎实实的一顿颇为美味的免费午餐。故事讲的是一个晋商家族一个小伙计和丫头(也是买过来给傻子少爷当童养媳的)的爱情悲剧。“酸枣”这个意象主要有两方面,丫头名叫酸枣,并且,两人的信物是以小袋酸枣。结局是两人吞食带毒的酸枣死掉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似的悲剧。我小试了一把我的望远镜,啧啧,效果真不错。当然,这里离舞台的距离可比我在国家大剧院的位置近多了。 关键词:异邦人 结束后步行回衙门官舍青年旅馆。瞅见前面休闲区的电脑终于有空位(之前瞅了好几回都是被外国客人占着)赶紧奔过去,还没落实怎么去大同呢!赶紧查查。 上网,渐渐觉得无聊起来。忽然发现周围除了店员之外都是外国人,除了讲英语的,还有讲法语、日语的,三五成群聚着交谈。在这个国际青年旅馆,我的同屋是法国人,隔壁那间(就是本来安排我住的)是两个英国人,前面那院,一个外国女人经常站着抽烟,再前面那院,曾看到三个日本人坐在台阶上聊天……除了昨天晚上的那个“移动先生”,似乎都没见到其他中国房客。我这才想到,是不是我住错地方了,这里的主要客户群是外国人,中国人都不住这。我有种异邦的孤独感,忽然很想和谁,坐在这里,畅快地用中文聊天(可惜,这会儿连“移动先生”也不在这里)。 此刻,坐我旁边上网的某国帅哥在着急地登陆MSN,可惜总是跳出经典的“您现在无法登陆……稍候再试……疑难解答”,他用英语问我啦,我要联系美国的GF却老是不行,这中文写的是啥意思?哎,这么赏心悦目的帅哥有GF了。。我兴致大减,言简意赅地解释了几句,就不理他了(开玩笑的,其实自从香港遇见某个恶心的家伙之后,我对这些来中国旅游的西方男人都没啥好印象)。 12点多回房洗澡,水越来小,直到几乎没有,那个难受啊……看来所谓24小时热水是打折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