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下决定要去山西旅游,其实已经蓄谋了好几个假期了,这次终于跟着小马得偿所愿。 坐了晚上10点的火车,随着成群结队的学生从天津北站去大同。 一路很热,原来绿皮车的卧铺是没有空调的。这一年T字头的坐多了,以为都那样呢。 真是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不过早上7点在大同下车,真是很凉快呀。 不得不说一句,大同的早晚温度还是很低的。如果夏天去,要备好长袖。 来之前就听说大同现在在修路,真是如此。不过和我们后几天的路况相比,已经很不错了。 稍事休息,小马带我去吃著名的大同凉粉。真是好呀,爽滑可口。吃到嘴里跟果冻一样。 吃完简单逛了大同的商业街,新修的明清风格的商业街很有特色。古色古香的。 中午饭我们在著名的东方削面解决,真是太火爆了。我已经很久没看到这么多人的饭馆了。 面的味道也好,而且还便宜。要想吃的话一定要早去,不然就得等好久才有座位。 吃过午饭就在街上就有去云冈石窟的直达车,非常方便。 坐了大约一小时的车我们就来到云冈石窟,因为前几天刚刚传完火炬,这里很整洁。 因为有学生证,门票半价,30元/人。找到小马的导游朋友,开始正式参观了。 因为五月刚刚去过洛阳龙门石窟,两个月后来到云冈,两个城市,却穿越了历史。 到了云冈,我才知道原来大同也是做过都城的古城了。北魏王朝开国都城平城。 补历史一小段: 北魏(386年-534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又称后魏、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称王建国,至534年魏孝武帝兵败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历经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初,建都云中,盛乐,398年,迁都于平城(今大同),439年,拓跋焘统一北方。拓跋宏493年起迁都洛阳,大举改革。534年,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三大石窟中最高的一座造像),最小者仅几厘米。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摘自百度) 最爱的十六窟因为光线不好,实在照不出好图。只能在记忆中回味了。 个人觉得云冈石窟更美于龙门。可能是因为没有风化的颜色,可能是因为那些美得让我惊叹的佛像,也可能是别的原因。 总之,云冈石窟,不虚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