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09'走进三晋黑土地

2016-1-20 00:00| 查看: 1009|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09’走进“三晋”黑土地

山西历史悠久,文化敦厚。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山西是文物大省,省内大量的古寺庙、壁画、石窟等人文景观、宗教庙宇;有壶口瀑布等自然景点,尤其是保存完整的众多家族式庄园大院,反映和展示了近代晋商文化发展兴衰过程。山西人杰地灵,英雄辈出。扳指数来,从三晋帝王春秋霸主晋文公、汉国皇帝刘渊,到政治强人王允、武则天、杨国忠、狄仁杰、司马光、阎锡山;从文人墨客荀子、王勃、王维、王之涣、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到才子佳人貂 婵、、王皇后、杨玉环、虢夫人、李三娘、折太君、石评梅;从忠良猛将李牧、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张巡、李筠、杨家将、狄青、宋世杰、傅作义,到商贾巨富乔致雍、票号始祖雷履泰、峰金融大亨贾继英、豪门国戚孔祥熙,数不胜数。

七月初,驾上“小驴”,从北京经河北,进入山西。从晋北的大同云冈石窟,应县千年木塔,浑源悬空寺、五岳之首的恒山,再到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五台山;从红极一时的祈县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到颇具规模的灵石王家庄园;从西部的壶口瀑布,倾听黄河的澎湃咆哮,再到南边的侯马。游走一遭,历时九天,行驶2533km。 

为什么称走进黑色土地?其实山西的土地既不肥沃,也不是黑色。狭长的地形,东有太行,西有吕梁。北部是黄里透白的光秃秃地石头山和半沙化的干旱贫瘠土地,中部多丘陵,南部则是黄里透红的黄土高坡。可是山西是我国的煤炭、能源大省,全省地下都是乌黑乌黑的煤炭,地质储量近9000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三分之一,号称煤乡;地上大大小小的焦化厂,林立的煤井塔架;周边的城乡空气污染严重;无论高速公路,还是省道、国道上跑的都是55吨的加长加高拉煤大卡车,车黑黑的,路黑黑的。所以,这里是明副其实的黑土地。

山西可谓地上地下都是宝,此次也为感受三晋之旅。但是,我的感觉山西省对文物保护重视程度还不够,对景区,包括五台山等著名景点的管理很粗放,就像对待自己地下的煤炭能源开发利用一样,让人感觉有点急功近利。具体后面详述。

行走线路:

北京—大同(云冈石窟)380km——应县(木塔)90km—浑源县(恒山、悬空寺)50km—台怀镇(五台山)175km—太原230km—祁县85km—乔家大院16km—平遥(古城)40km—灵石县52km—静升村(王家大院)3km—临汾112km—襄汾24km—吉县109km—壶口镇34km—黄河瀑布4km—河津120km—侯马70km—太原330km—石家庄213km—京昆高速—北京311km

2009年7月15日

一、初到大同

今日“小驴”号牌限行。一大早,赶在7:00前驶离京城市区,阜石路-石景山-门头沟,开上G109国道。开始了翻山越岭,路不宽,但是车不多,也算是好开,只不过速度开不快。220km山路,大约花费4小时。在西合营镇的丁字口,转向北40km 都是平路了,在一处看来土里土气、本不花哨的地方—化稍营开上“京大高速”。笔直向西大约120 km直奔大同市区。此路线比全程走八达岭等高速稍为近些,但是多山路,坡多弯急,时间花费要长。

翻过京冀交界海拔2420米的灵山,立刻进入河北张家口平原。看到的景象用“荒凉”一词形容一点不为过。北京的山上树木植被谈不上茂盛,但还是绿色的。出了尚属北京的苇子岭隘口,从河北到晋北,所见之地几乎寸草不生。干旱、半沙化的土地一直延伸到大同。站在辽阔而又荒芜的大地,遥望远处刚刚翻过的大山,百感交集。要知道大同到北京的直线距离不过200多公里。据京城如此之近,一山之隔,判若两重天地。也难怪北京每年都要遭受多次沙尘的侵扰。不知是人为破坏所造成?还是自然条件恶劣?想必还是前者的因素更多些吧。

初到大同,到处看到建路造楼,整齐的街道两旁,成活率不高的绿化树木,路牌尺寸好似写在一块包装箱木条大小的地方,再好的眼力,不走近它,你是看不清楚的。交通红绿灯对当地的汽车形同虚设,除非有警察站在那里。从早上到下午都没好好吃点儿东西,饥肠辘辘,外出找食。在好心人的指点下,找遍大大小小近十家餐馆,或服务员趴在桌上打瞌睡,或打牌嬉戏,异口同声地告诉我“18:30”才开始营业。找了一家小馆坐下来歇息,喝凉白开水充饥,任凭肚子咕咕直叫,老板岿然不动,只有耐心等待饭馆开张。

看来大同是个慢节奏的城市,来客只好适应咯。(补:第二天早上发生事情再次验证的这一点。)

2009年7月3日

到达:北京-西合营镇,国道G109 ,220km山路,4小时;

西合营镇-化稍营,国道G109,40km,平路,1小时;

化稍营-大同,高速120km;河北、山西各20 元

住宿:大同嘉捷快捷酒店170元/间 ,干净、有宽带、可刷卡。交通方便。

二、绝功神凿—云冈石窟

第二天一早,来到大同郊外的云冈。本来已是多年成熟的景点,景区周边却被挖地狼烟暴土,石窟景点外更无明显标示,景点也不大。可笑的是,我们就在大门外还向当地出租车司机打听云冈石窟在哪里?景区管理处更有意思,要等到8:30才上班,一大堆的中外游客在外边等着买票进入。所以,建议后去的各位,不必去得太早,而且景区少则一小时,多则两小时,足可以看完。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19公里的武周山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始凿于北魏和平(公元460年)年初,因其高处名云冈,故取名云冈石窟。共有大小洞窟45个。距今已经1500多年云冈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其他三大石窟是:敦煌莫高窟、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早在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里的佛像大大小小,林林总总。大的有17米高,小的只有手掌大小。神色各异、姿态万千。除了常见的盘腿打坐的、立姿的、卧姿的,更有像普通人坐在台阶上的姿态,并不多见。石窟里还有壁画、雕塑,有的讲述佛经的故事,有的描述飞天歌舞,民间杂技,还有动物花卉。其中第二十窟前的露天大佛(释迦牟尼坐像)是云冈石窟中的代表作,高约14米,脸部线条柔和,双目有神,是我国古代雕塑中的精品。

最让我感叹地是当年的建造工艺。这里的各种雕塑都是依山势开凿出来,技艺堪称精湛,不用从外边搬运砖石,从而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先人们首先在设计好的最高处由外向内开凿出天窗,再从内部由上而下开凿出十几米的佛像或宝塔。天窗既是开凿通道,还有透光透气的作用。在生产力落后的一千多年前,想到如此的办法建造佛像,实在是令世人感叹佩服。

2009年7月4日

到达:大同市区-云冈石窟,19km

门票:云冈石窟 60元,参观2小时

三、千年不朽—应县木塔

离开云冈,不进大同市区直接经绕城高速,转向大运高速去应县。那里有举世闻名的释迦塔。

下高速后沿省道开车不到半小时就到应县。第一次添加汽油,每升5.9元,比北京便宜4毛多钱呢(以后在山西全境都是这个价格)。

华北一带民间有“沧州狮子应县塔,正定菩萨赵州桥”说法。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木塔本身造型没什么特别,谈不上雅致俊秀,也不雄伟高大。主要在于它的设计、用材和建筑水平甚高,才使木塔近千年当中,经历多次战火地震而不倒。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林徽音夫妇就不畏千辛万苦,来此考察测绘。

木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外观看上去为六层屋檐。

“还有外观为双层数的佛塔?”此前我一直都奇怪、疑惑为什么应县木塔会是六层?原来是重檐,比较少见哟。木塔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光线充足,出门凭栏远眺,恒岳如屏,桑干似带,尽收眼底,心旷神怡。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面目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六幅如来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金刚、天王、弟子等,壁画色泽鲜艳,人物栩栩如生。二层坛座方形,上塑一佛二菩萨和二胁侍。三层坛座八角形,上塑四方佛。四层塑佛和阿难、迦叶、文殊、普贤像。五层塑毗卢舍那如来佛和人大菩萨。各佛像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制作精美,与塔协调,更使木塔宏伟壮观。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微风吹动,叮咚作响,十分悦耳。

来此考察参观的多有欧美日本等国际学者游客。都对中国古代的建造艺术赞叹不已。

塔身局部已发生倾斜,虽已得到加固,但是一些构建已经不堪千年重压而开裂破碎。更让人担心和伤心的是,现在对木塔的管理,通向寺庙的路坑坑洼洼,花坛里花枯草黄。塔内一层的释迦牟尼像身上落满了尘土,挂满蛛丝虫网。塔基石雕许多地方长满野草。更有甚者,有人就在塔内佛像前,当着外国游客的面往地下擤鼻涕……而管理员就在一旁懒洋洋地吃着棒冰。

芝麻大的景点,60元的门票。美好的建筑,费解的管理。只可惜宝塔会落到这些败家人的手里……

2009年7月4日

到达:云冈石窟-大同绕城高速-大运高速-应县出口,约70km,1小时;25元

大运高速应县出口-应县木塔,省道20km, 半小时;

门票:释迦塔60 元,参观1小时

四、知其恒山,不晓浑源

怀着五味陈杂的心情离开释迦塔,离开应县。继续向东行驶,大山隐约渐进。大约开50km来到恒山脚下的浑源县城。

早先我对浑源了解不多,只是这次在编写行程路线时,才得知著名的恒山、悬空寺就在浑源县城边上。到县城转了几家才找到据说是当地最好的宾馆—恒山饭店。不知怎么地忽然想起,同音的饭店名称。此真正恒山脚下的恒山饭店,却非彼上海衡山路上衡山饭店。

从饭店窗子向外望去,太阳已经西斜靠近山巅,几团红彤彤地火烧云挂在天边。距离天黑还有一些时间,只见不远处有一宝塔鹤立小城,一打听宝塔还有些岁月。便寻塔而去,顺便在小城里看看,以增加对这里了解。

出门不一会儿,就下起了豆大的雨点,双脚走在泥泞的巷子里。县城小巷里多是泥土路,民居也还多是土坯建造,由于几乎谈不上市政配套设施,污水横流,家家没有卫生间,气味熏天。浑源至今还系国家级贫困县,这么多年了,这里的人居住条件没有太大改善?有点不可思议。但这里前年曾被报出检察院耗巨资修建豪华办公大楼,在当时曾引起轰动,如此民生状况与之反差甚大。

穿过小巷来到一座正在修茸的古籍—圆觉寺,远处看到的塔正是这寺院里的一座砖塔。

圆觉寺塔全称为圆觉寺释迦舍利砖塔,俗称小寺塔,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塔高九层,密檐飞拱,通体砖砌,呈八角形,全仿木结构建筑。整个圆觉寺塔分为基座、塔身、塔顶三部分。塔座高约4米,也是效仿木结构建筑的。塔座有上下两道堂门式束腰,座基四周雕满砖刻浮雕,总计浮雕三组,其中有舞乐人像40个,有的作长袖舞,有的作长绳舞,有的手抱琵琶,有的撑羯鼓吹羌笛,有的拍击板,姿态各异,逼真动人,对研究古代民族文化,特别是北方民族的歌舞、乐器有一定的价值。雕刻的花鸟禽兽,也各具形态,楚楚动人。

塔身下直、上尖,呈圆锥形,每层檐角皆悬挂风铃,共有风铃72个,风动铃响,夜深人静之时,铮铮响声,青翠回荡。塔顶上端安装莲花式铁刹,再上为覆钵、相轮、宝盖、园光、宝珠,铁刹有一翔凤,翔凤亦能随风转动,是精巧的天然风向标。

除第一层外,其余各层均无梯级可攀登。第一层四面辟门,唯正南为真门,其他三门均为假门,这三个假门,有的半开,有的虚掩,有的紧闭,设计独具匠心,使你真假难分,以假乱真。

从南门进入塔身内室,正中置须弥座,上塑释迦佛像,四壁施彩绘,色彩尚新。据浑源州志记载,宝塔所在之处原为一处寺院,即圆觉寺。塔前正南为山门,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高大而讲究。塔的正北为正殿,正殿为五进二深,正殿的东西为配殿,正殿和配殿为砖木结构。

但是经过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的直奉战争、日军侵略,最后就只剩下残墙断壁内的一座宝塔。

走出圆觉寺向右转两个弯,来到永安寺。寺庙尚未开放。永安寺俗称大寺,始建于金代,后毁于火灾,元初(1200年)重建。是浑源县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一座古代建筑。寺 内院落平坦,布局严整,殿宇巍峨,古朴壮观。琉璃蜿檐顶,大门两侧镶嵌琉璃浮雕二龙戏珠,栩栩如生。建筑坐北朝南,南北长 80 多米,东西宽 50 米

看寺的人让我们进去参观。后有一人从圆觉寺追来,看上去像是领导,自己介绍时这里两个寺院的负责人,见我们好似博学识广的游客,便向我们征询两院修建完成后如何管理?怎样处理游客和当地居民参观问题?门票问题?增加旅游收入等问题。大家相互交流一番。

晚饭在浑源开了“洋荤”,犒劳一下自己。菜单上“开洋娃娃菜”(我挺奇怪,这地方有如此江南的菜名),烧地味道也正宗。不过这里的“浑源凉粉”在山西最出名,味道奇特,别具一格。

傍晚,雨停了,天空又刮起了5、6级大风,门窗被吹得咣当作响。山区的气象真实瞬息万变,在这里短短几小时就经历的好几种气象。

2009年7月4日

到达:云冈石窟-大同绕城高速-大运高速-应县出口,约70km,1小时;25元

大运高速应县出口-应县木塔,省道20km, 半小时;

应县-浑源,省道50km, 1小时;

门票:圆觉寺、永安寺不收票

住宿:浑源恒山饭店,据说是当地最好的一家,130元/间,干净,含早餐。没宽带。

五、好运恒山 奇妙悬空寺

早上风停,只是天又点儿阴沉。浑源县城正南5公里便是五岳之一的恒山。

大灵公路边不起眼的地方,找到山门交款20元/人买山门票;车子再开3公里山路到停车场。攀登到半山腰还要再买景区门票35元/人。

恒山横跨晋、冀两省。它西衔雁门关,东跨太行山,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二州,是我国的五岳之中的北岳,自古就有“塞北第一山”之称。有108座山峰,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很像一队正在行进的队列,清朝学者魏源以“恒山如行”来概括恒山的这种气势。恒山主峰,居于浑源县城南,海拨2016.8米,仅次于华山,在五岳中高度排第二。
恒山以道教闻名,以奇险吸引着游人。山上分布着许多道教庙观,相传张果老就是在恒山修行得道的。道家人管理的寺庙倒是蛮整洁的,也不像有些寺庙乱要钱。

“恒山自然景观很美,陡峭的北坡遍布莽莽苍苍的松树林,林中飞瀑流泉,鸟啭莺啼,美景奇观随处可见,实为一处体味自然的佳地。”但这只是过去的导游词罢了。光秃秃的山,加上今年的北方大旱,山上少有的耐旱枣树等植被都卷起了叶子,实在有些“惨不忍睹”

在恒山这里连上带下2-3小时就够了。

离开恒山前,反复向当地人打听,才知道悬空寺就在来得路上,相距不远。但在路上看不到,要下到谷底。下山,再次穿过长长地黑洞洞地隧道,不远处路边矗立一大理石标志-悬空寺。急转弯,下陡坡到谷底便到了。

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全寺为木质框架式结构,有殿琮楼阁40间,在陡崖上凿洞插悬梁为基,楼阁间以栈道相通,寺不大,但巧夺天工,也颇为壮观。位于恒山山脚下,在浑源县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该寺建筑十分奇特,是采用凿洞插木的方法构筑而成。仰首眺望全寺建筑仿佛挂在刀切般笔直的峭壁上,底下用细如麦秸草的木棒支撑起来。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面90米,因历年河床淤积,现仅剩58米

景点很小,远看足以,不必登攀,反倒保护古籍。此处如登上寺庙,至多玩一小时。

今日接连两次小小惊喜。早上离开恒山饭店结账,给的刮奖发票一下刮出了三张5元的奖,相当于节省11%的住宿费。紧接着在恒山景点停车场发票又刮出5元奖,免了5元的停车费。哈哈,以外收获。

不过今日的“小驴”犯了点儿脾气。从山上冲下来,在恒山到悬空寺间的长长隧道当中,忽然闻到车里一股刺鼻的塑料烧焦味道。出了隧道,紧急停车四处检查,最后发现是大灯开关总成处发热冒烟。夏天气温高,车温更高,线路老化很危险。好在找出了原因,在今后的路上尽量避免长时间开大灯,等待回京更换配件。哎,“小驴”毕竟老了……….

2009年7月5日

到达:浑源县城-悬空寺,约4km

悬空寺-恒山山门,约1km

恒山山门-恒山景区,约3km

门票:恒山山门20元/人、恒山景区35元/人、停车5元

悬空寺60元/人,停车5元

六、未入佛门,先遇俗僧

浑源到五台山的路不好走。两条路线,一是走省道大灵线,此路就是沿着去悬空寺、恒山的路继续向前走。但是,几乎全部为山路,而且多运煤大货车,车速很慢、很慢,超车很难、很难;另一条是返回到应县附近,再向东南走,比第一条好走一些。都是走近似正方形的两个边,远近好像差不多。我选择了后者。先行使60公里平坦的路,而后进入山区,爬行100多公里山路,大约花费4个小时。

翻越第一道荒凉的大山,经过平坦的砂河镇,再次钻进大山。这里已经明显不同于外界,植被逐渐多起来,有了绿色草地,游荡着自由自在的牛群。群山涧不时升腾起水雾,可以感到阵阵凉意。

未如佛门,先遇俗僧。行使到半途山路上,只见前方转弯处路边停着一辆前后无牌照的桑塔纳轿车(在山西无牌照、单牌照、遮挡牌照的车比比皆是),旁边站有一个警察模样和一位身着黄衣袈裟的僧人,扬手拦车。犹豫了一下还是停下,警察上前很正规的向你敬礼后,说这是他们队长请来做法式的大师,要回寺庙,请捎带一程。自己心想即将前往佛门圣地,不妨提早做点善事理所应当,没多想也就带上僧人继续赶路。在车上僧人开始讲他的寺院是五台山寺院的分院—白莽寺,很多的大师为了找到宁静之地都到他这里修行,讲那里如何如何的灵验,当地许多人都请他们,反复动员我们到他的寺庙里请香。我告诉他,我很尊重佛教的教义,曾去过佛教诞生地Lumbini,参拜过Maya夫人祠和阿育王石柱。最后他见我们没意向去那里,也就客气的下车了。后来到了五台山与其他人聊起来此事,很多人在通往五台山的路上都有类似经历,原来是个局啊?

进到五台山门票、车票都要买,观光车坐不坐自便。凡是进山的游客都必须在购买门票的同时购买50元的观光车票,方可进入景区。大有强买强卖的感觉。

下午到达乱糟糟的台怀小镇。在镇上找了家便宜的小客栈住下来,主要离景点近,也能停放车。马桶坐在上面晃晃悠悠,无盖无圈,好在加上两条腿可以稳定在一个平面上。据说全镇所有旅社的热水都要在晚上8:30后才开始烧,环保部门要求。

从电视新闻里得知今天新疆发生暴乱,死亡近200多人,伤1000多人。太平盛世,为何近几载天下不宁呀?

晚上,房间里唯一能亮的一支15瓦“大”灯,发着昏暗的红光,只好用头灯照明写完今天的日记。

2009年7月5日

七、清凉胜境 但非净土

清晨的小镇,早上6点就开始喧闹。

从不早起的我只好入乡随俗,从小山脚下的万佛阁、塔院寺开始了寺庙一日游。走进保存唐朝古石狮的罗侯寺;入五台建寺最悠久最具规模的显通寺,其独道的是建殿风格和中西合璧的建造艺术;再攀108级台阶到色彩斑斓,流光溢彩的菩萨顶。观看了香客献给“五爷”的晋戏。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山寺的建筑,除了规模较大,寺院内还保存有大量精美的汉白玉雕塑,有人物、有神话传说、有花鸟鱼虫等,其浮雕技法之精湛令人赞叹和回味。

第二天又去了位于五台中心区一座山顶上的黛螺顶。因为无明显路标,误从山后的破旧碎石老路上去,到达青峰顶,再沿着十分陡立的千级石阶下来(毛估估地算坡度能有60度)。看到那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哼呦咳呦的游客,真的考验着每个信徒前来朝拜的赤诚之心。我心里想,幸亏没走对路,否则样子一定也很惨。石阶修到山下一处亭子,之后连接大路的是游人踏出来的土路。

五台山原本是佛教名胜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为海内外人们所向往的好地方。

  传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迪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苔艺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丸请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

  随着佛教的传播,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道场的地位越来越高,寺庙建筑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的五台山,自汉帝建寺开始,鼎盛时曾经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现尚存寺庙四十余处。

  《华严经》中叙述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在东北方的清凉山。五台山不仅位于唐都长安的东北方,也在佛教发源地印度的东北。由于山内冬积坚冰,夏仍飞雪,从无炎暑,与《华严经》所说吻合。凡此种种,五台山佛教便请文殊菩萨东来定居,改称五台山为清凉山,五台山也被尊为“金色世界”、“清凉净地”。

  从北魏孝文帝在山内建立避暑胜地开始,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礼扎五台山者,更是从未间断,数不胜数。

藏传佛教传入五台山的时间,有唐代与元代两说,清代达到顶峰。清初,朝廷将五台山十座青庙改为黄庙,僧人也由和尚变作喇嘛。从此,五台山出现了汉族喇嘛。五台山是中国少有的汉、藏佛教聚于一地的佛教胜地。

所以在这里不仅能看到身着黄、灰、绛红等颜色袈裟的僧侣,代表藏传佛教各宗派,而且来这里的香客和僧人也会像藏民一样三步伏地一长叩。

在五台山两天多,感受很复杂。

在不宽敞的小镇街上、寺庙边,随处可见身着黄、灰、绛红袈裟的善男信女(藏传佛教寺院里有尼姑??我吃不准),以及拉生意的“野导”。假僧人在街上“化缘”,在寺庙外,道路两旁向游客要钱。街边有专做僧侣行头批发生意的店铺。景区还有僧人导游。偶尔你还会看到身着袈裟僧人,飞快地开着没有牌照的轿车,狂按“嘀…嘀…”想想在云南、在青海、在西藏,几乎大一点的藏传佛教寺院所见所闻,都有相似的地方。袈裟俨然成了一些凡夫俗子堂而皇之的工作服。这不是在亵渎佛祖吗?

景区和寺庙内的洗手间大多没水冲洗,味道难闻。

由于寺庙多集中在台怀镇一条3-4公里长的路两旁,游人根本没必要乘坐像鲸鱼样巨大的观光车。但是你要想进来,就必须买50元车票。倘若你要想去中心景区以外的东、西、南、北、中五座台山,还要再花几十元乘坐另外的观光车。岂有此理。不过观光车倒是为僧人们在寺院间出行提供了免费交通工具,每到一站,都会有大量的僧侣上下,对于车上的座位,他们同凡人一样当仁不让,照抢不务。

五台山的夏天的确清凉宜人,虽然没有什么奇山秀水。但是在这里的所见所闻,我不禁问自己,这里还是佛门净土吗?假如同凡人一样的世俗和功利,那还有多少必要来此修道?

2009年7月7日

到达:浑源-应县城东(大加油站、淀粉厂附近)45km,转向东南

应县东-砂和镇-台怀镇,约130km,山路,收费10元/车(山西2级公路都收费)

门票:五台山山门168元/人、观光车50元/人

住宿: 金鑫“宾馆”60元/日,景区很近,楼下饭店。很吵,卫生一般。

八、晋商“大院”,雅静古城

告别喧闹而又清凉的台怀小镇,过太原、走祁县,落脚古城—平遥。

太原以北这一路基本都是反映宗教文化。从北魏时期的佛教石窟古籍,到辽金时期的释迦塔、三教合一的永安寺,从道教宗地恒山、悬空寺,到佛寺林立的五台。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经济也不再是单一的农耕生产,商贸活动日益发达起来。在太原以南的祁县、灵石等地方保存许多完好的,很具规模的宗族居住式组团,形成一个个城堡式的庄园,反映了晋商在我国近代商业发展、金融创新历史上所做出的成就。现代人给他们起了个美好的名称“XX大院”。

其中就有因拍摄电影《红高粱》而名噪一时的乔家大院。乔家大院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太原50公里

大运高速祁县出口出来,随路标指引,走16公里省道,穿过杂乱的村落,便可看到一高墙古堡。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乔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6幢大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内有园。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其门窗、橡檐、阶石、栏杆等,无不造型精巧,匠心独具。院内砖雕,俯仰可观,脊雕、壁雕、屏雕、栏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鸟兽、琴棋书画为题材,各具风采。总结乔家除了经商有道外,还在“职业经理人”的帮助下,在封建皇权的社会当中,成功开创了“汇票通天下”的先河。

跟随在旅行团队伍里,蹭了一次导游讲解。参观有个把小时便可以。

出乔家堡村,沿着国道G108驱车大约40公里到达平遥。(如果开车来,最好提早联系好住处,问明是否可以停车?因为古城晚7点前不让汽车进入。而且古城核心区为步行街,那里的旅舍不能停车。)

平遥古城,史称古陶。北魏始光元年( 424),改平陶为平遥至今。它地处晋中腹部,距太原90公里。古城历史悠久,文物众多,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是我国现存较好的四座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古城。

这里虽没江南古城的俊秀,也无雪山脚下、小溪潺潺流过丽江的小资情调,但是平遥是我国北方,天子脚下难得的逍遥去处。在平遥适逢天下大雨。雨中漫步在古城民居小巷,了解“日升昌”钱庄。闲坐在“听雨楼”下,透过挂满水珠的冰花窗,望着小街对面古老县衙和朦朦胧胧的城墙门楼,虽无“雨打芭蕉”,胜似高山流水。品品卡布其诺,既不失古风优雅,还具现代浪漫。

古城旧有夯土城垣。明初,为防御外族南扰,于明洪武三年(1370)在旧城垣基础上重筑扩建,并逐步完善为砖城。城池周长6163米,墙高10—12米,上有垛口、敌楼、角楼、奎星楼和瓮城等建筑。古城整体空间布局井然有序,以南大街为中轴线,市楼跨街而过,对称式布局,左城隍庙,右县衙署(衙门左侧的偏房是古时候的“信访办”);左文庙,右武庙;左清虚观,右集福寺。城内道路骨架纵横,大街小巷分明,空间尺度宜人,街巷名称雅致。沿街筑二层阁楼,开设店铺,后接四合院,形成前街后宅功能明确的格局。

平遥古城的特色,在于当时城内无显赫达官居住,基本以票号、商铺和民居为主。民居多为四合院形制,沿中轴线有几套院组成,中间多为矮墙、垂花门楼分隔,形成逐渐升高的 “日”和“目”字型台院布局形式。主建筑正房为三间或五间砖拱券窑洞,前面建木构披檐,明柱上有雀替和木雕。屋顶为平顶,有的上筑照壁,风水楼;东西厢房及倒座南房,均为单坡向内坡木结构瓦屋顶,街门一般在中轴线左侧倒座梢间或轴线上,街门对面有影壁。

2009年7月8日

到达:台怀镇-五台县-定襄县-忻州,约150km,山路,2.5小时;

忻州-太原-祁县,大运高速170km,1.5小时,55元

祁县-乔家大院,省道16km,收费10元;

乔家大院-平遥,省道+国道G108,40km,收费10元(山西2级公路都收费)

门票:乔家大院40元/人

平遥古城通票120元/人(如果不进入县衙、票号、道观、寺院等可不卖票)

住宿:德升源民俗宾馆,150元/日,古城内西大街,仿古两进四合院建筑,挺有味道。可停车,免费上网。

(未完待续)(时间长,内容将陆续发表。也可登陆http://blog.sina.com.cn/maysun2k)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09'走进三晋黑土地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92492-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