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关注骑行圈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解读孔子家传密码

2016-1-20 00:00| 查看: 1337|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解读孔子家传密码

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辆由泰安方向驶来的汽车缓缓开进了曲阜长途汽车站(这样的车每天差不多有几十辆,平均半个小时就有一班),等在那里的三轮车夫们,一拥而上,细致地审视着每一位走下车的乘客。这时一个背着大包、头发蓬乱、鼻子上架着个眼镜的家伙挤出了重围。他好像并不适应鲁中午后刺眼的阳光,把一本《山东旅游指南》举过了头顶,尽量遮挡着阳光。顺着他的右手的寻来,一位身材纤细,戴棒球帽、穿牛仔裤、登山鞋的“驴MM”也踏上了周公封邑、孔子的故乡。这两位就是来鲁豫旅行的摄驴童童和美女琳琳了。


要了解如此底蕴深厚的地方,找个导游是必要的,于是一个漂亮的曲阜MM加入到了我们的队伍之中(导游费20元)。就这样,琳和我在导游MM的讲述中,开始在千多块碑碣牌匾中,寻觅着先人留下的笔墨线索,一点点去解开孔府千年睿哲迷团的答案。当然我们并不是学者,只是管中窥豹地理解着圣贤门前的博大与含蓄,将一些道听途说的野史捭文记载下来,成为旅途中的乐趣。

闲话少说,开始我们的解读孔子密码的发现之旅行,Let’s go!

孔庙至圣

我们出了长途汽车站后,向北走差不多一百米,就到了曲阜古城的正南门。“万仞宫墙”四个朱红大字高悬头顶,字是乾隆皇帝的御笔,说的是孔老夫子学问的博大精深。出于对这万仞宫墙的一种莫名的好感,在琳仔细听着这关于子贡和夫子故事的时候,我顶着大太阳,找了十几个角度去拍摄,但效果都不甚至理想,也许是这万仞宫墙的深奥很难让人轻易理解,只好作罢。(注意:“万仞宫墙”在孔庙的大门外十几米处,进孔庙之前可不要错过了啊。)

走进正南门,孔庙就在眼前。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它始建于公元前478年,也就是孔子去世的第二年,鲁哀公在孔子住过的三间草房建庙纪念,并陈列一些孔子用过的手套、袜子、鞋带之类用品以表示怀念,还“岁时奉祀”呢。后来,尊崇儒家的历代皇帝多次对孔庙进行扩建,据说其中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才达到现在的规模。

孔庙门前的“金声玉振”坊成了我们同古人神交的第一站,与我们对话的是明代的书法家——胡缵宗。“金声玉振”四个字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寓意孔子学问精湛而完美,如同奏乐的全过程,自始至终完整无缺,因为古乐是以敲钟开始,击磬告终。“金声”是指钟的声音;“玉振”是磬的声音。胡缵宗笔下的“玉”字的点不在右下,而是在正中,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敲击玉磬时,敲在正中间的时候声音最动听,而这也正好切合孔子思想精髓的中庸之道。正当我对着“金声玉振”高山仰止之时,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操着叽里呱啦的鸟语也像牌坊围了过来。我好奇地凑过去听了几句,原来他们来自拉脱维亚。没想到这样不知书、不识礼的边远蛮夷,也对孔子夫子的学问顶礼膜拜,大大的佩服啊。

接下来是“棂星门”,“棂星”也就是我们大家说的“文曲星”(是天上的星星,可不是快译通啊,呵呵)。据说棂星是天上最亮的一颗星,是主管中考、高考成败的,古人管这叫“得仕之庆”。所以,人们祭天先要祭棂星。而神话中的孔子就是天上下凡的文曲星,到人间施行教化的。所以进孔子家的门就是进了棂星门。而这里这个“棂”字就出了问题,本来繁体的“棂”字应当写作“欞”而在这里的“欞”字少了一半,把右下面的“巫”字给丢了。这不就是传说中的错别字吗?是啊,如果是我写的就是错别字了,可这是乾隆他老人家写的,当然不能是错别字了。看看人家皇上的解释,孔子的儒学是正大光明的道,是不相信任何鬼神巫术的,所以就算有“巫”到了孔圣的门前也会被吓跑了。所以棂字少了个“巫”不是错别字而是表示对孔子的尊敬,原来如彼。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地方上的官员们当然也要随风而动,因此清代中后期的夫子庙里的棂字大多都没了“巫”。

继续穿过太和元气坊,到了“至圣庙坊”。孔子被尊为“至圣先师”,故有至圣庙,而这“至圣庙”是用梅花篆字写成,其中的“至”字是倒写的,这代表圣人思想至高无上、高远无界。现在的时间差不多到了下午二点半,炙热的阳光烤照着大地,美女们也大多无心去摆弄姿势去留下倩影,于是更多的人们都聚集到了杏坛之前、大成门里的一棵大树的阴凉之下。

这是一棵挺拔苍劲的桧(桂)树,就是传说——保曲阜一方兴盛的“先师手植桧”。据说这棵桧树是孔子亲手植下的,曾经几度枯荣而不朽,后终为雷所击倒,而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孔子所植的桧树原址上生发出来的,所以明朝万历年间的关西的才子杨光训,题写了“先师手植桧”五个大字。字中的“植”字多了一竖,暗示“先师所植之数”。这才延续了“此树兴,则孔家兴,此树衰,则孔家衰”的孔家香火。在孔子家树的掩映下的,便是传说中孔子讲学的杏坛了。孔子“设教杏坛”的记载最早见于《庄子.渔父篇》:“孔子游乎缁帷这林,坐休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到了宋天禧二年(1018年)的那次大修,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几十年后的金代在坛上建了亭,并由当时著名文人党怀英篆书“杏坛”二字。而几百年后的一次文化浩劫中,因为书者姓“党”,故而党怀英的石碑得以完整保存。亭内的另一块石碑是乾隆皇帝的手书“杏坛赞”,就没这么好运了。在文革中随同另外上千块历代名碑一起被燥动的青年们推倒、砸碎。如今我辈轻抚着断碑残痕,依稀辨得当年的碑文:“重来又值灿开时,几树东风簇降枝,岂是人间凡卉比,文明终古共春熙……”

抬眼望去大成殿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眼前。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是历代祭祀孔子的中心场所。“大成”出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赞扬孔子思想集古圣贤之大成。大成殿始建于宋天禧二年(1018年),高24.8米,阔45.8米,深24.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雕梁画栋,气势磅礴,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殿四周廊下环立的28根石雕龙柱,是大成殿的金字招牌。28根龙柱均以整石刻成,高6米,直径可达0.8米,据说是为明代弘治年间徽州工匠刻制。大殿两山及后檐的18根八棱石柱为云龙浅雕,每一个棱面刻九条龙,每根柱子八个棱,八九72条龙共雕龙1296条。而更为引人瞩目的是前檐的10根深浮雕龙柱,的确称得上世之罕见。每根石柱上有二龙对翔,盘绕升腾,柱间镂空刻宝珠一颗,玲珑剔透。飞龙在天直上云端、潜龙在渊呼之欲出、而战龙在野旌鼓合之、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祥云缭绕、群龙竞飞的十柱二十龙栩栩如生竟又无一雷同,风头大大盖过了紫禁城的金銮殿。以至于,每当有皇帝亲至孔庙时,都要用红绸把整根的龙柱包裹起来,还要有一番“假龙见不得真龙”的说辞,以防皇帝们醋性大发,把整根的龙柱们抱回北京城去。如今龙柱不用遮起红绸羞见皇帝了,却必须穿起“铁甲”以回避每天几十万只纤纤素手的爱抚,真是“最难消受美人恩啊”。

大成殿是不许普通游客随便进入的,但隔了栏杆仍掩不住殿内的金壁辉煌,细数下来,其中大型神龛就有9座,居中而座的当然就是孔子。这里的孔子和我们平时印象中的孔子“布衣”长者的形象差别很大,只见他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俨然一副君王形象,和岱庙中的东岳大帝如出一辙,这是被历代帝王神化了的至圣先师。在导游MM的介绍下,我们又认识了,孔子身边的“复圣”颜回、“述圣”孔伋,“宗圣”曾参,“亚圣”孟轲,以及众多圣者贤人。

别过了大成殿,我们选择了孔庙东路继续,看了孔丘教子的“知礼堂”,了解了“孔府家宴”的名菜诗礼银杏的来历,前面又有腥红的二字映入眼帘——鲁壁。

鲁壁藏书是经典的故事,这里的“壁”字又是异写的,原来壁没有封口,代表墙里面有书。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期间,孔家第九代传人孔鲋为了避免先人著作被毁,将孔子及弟子的著述翻译成蝌蚪文,砌在夹壁墙中,终于让这批著作逃过了一劫。到了西汉年间,鲁壁藏书的秘密才被孔家的后人发现,孔安国将蝌蚪文重新译回古文,使儒家思想在汉代得以发扬光大,才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好局面。如今壁中藏书早已被取走,只留下睿智传说源远流长。

孔府衍圣

出了孔庙的后门,对面的就是孔府的正门。只见孔府座北朝南,三启六扇镶红边的黑漆大门,迎面是粉白照壁,门前是上马石,两旁蹲着一对精雕石狮子,门板上镶嵌着椒图铺首,还贴了朱仙镇版的神荼、郁垒与秦琼、尉迟公两代门神,门额上高悬蓝底金字“圣府”。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世代相袭、辈辈相衍。随着孔子谥号的追加,历代帝王对孔子后裔也一再加封,汉高祖刘邦封孔子九世孙孔腾(藏书那个孔鲫的弟弟)为“奉祀君”,专门负责看守孔子的陵墓和奉祀孔子。汉元帝初年封孔子十三世孙孔霸为“关内侯”,北周静帝又封孔子三十一代孔长孙为“邹国公”。到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世袭“衍圣公”,达到顶点。这一封号自宋至民国初年(1935年)延用长达880多年。“衍圣公”是我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相当于五品官,元代升为三品,明代上升为一品文官,清代不仅班列阁臣之上,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宫中御道行走这样的殊荣,要知道这是只有大将军凯旋才能赢得崇高礼遇。(到了清朝末代,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时,慈禧特许他在紫禁城骑马、赏戴双眼花翎、赏穿月素貂褂。)传说乾隆皇帝八次来曲阜,还将皇后生的固伦公主嫁到孔府当了衍圣公夫人。洪武十年(1377年),朱元璋下诏令“衍圣公”有权设置官署,同时又特命在阙里故宅以东重建府第。清代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这就是今天人们所看到的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建筑--孔府。

在告别导游MM后,琳到了孔家门前阙里街的一个小摊的上,以一瓶矿泉水为代价,借来了曲阜的邮戳,并在我俩三孔的六张名信片式的门票上加上了十二个漂亮邮戳。才心满意足地拉着我,迈进了衍圣公府的大门。这时我注意到了孔府大门正中高悬“圣府”金字匾额两旁明柱上的对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我的头脑中,出于了一个中年男人的形象,就是在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那个男人,与其焦不离孟的胖子是“和绅”。他当然就是纪晓岚。这副对联就出自清代文人纪昀之手。细心的琳马上发现了对联中的蹊跷。原来上联中的“富”少一点,下联中的“章”字破“日”而出。这里有个传说,孔子的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亲之日,有神仙前来指点,碰到写“富”字的影壁,把“富”字去了点,并告知孔家“富”字有点不吉。此后,孔府凡书富字皆无点。这叫“富贵无顶”。又传说乾隆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老纪昀,准备为孔府书写门联,但对出数遍皆不中意,遂弃笔安歇,睡梦中见一老翁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顶天”之式,醒后挥笔而书一蹴而就,果然气势不凡成就了这“文章通天”。

进出这中国第一贵族的府第庄园,我们只用了四十多分钟,其中有二十分钟是坐在当年严嵩坐过的冷板凳上休息的,之后穿后堂而出,直截上了一辆等候的三轮,直奔孔林而去。

孔林宣圣

出了孔府,我手中的相机终于彻底地失去了能源,于是只好眼巴巴地看着那美仑美奂的“万古长春”坊在身边掠过。如此,未能亲摄这个是美得不得了牌坊,成了我此次齐鲁之行中,最大的遗憾。其实到了“万古长春”坊,孔林神道已走了一半,大林门已近在眼前。

“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夏历二月十一日,孔子卒于鲁,享年七十三岁。死后,葬于城北泗上。”在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顾称之为林。

孔林,亦称宣圣林、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位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占地三千余亩,总面积是曲阜城的两倍有余,周围垣墙连绵十数里。 要知道东周时期的中国人已经相当有环保意思了,在孔子死后,众弟子纷纷植树祭师,开文明祭祀的先河。两千多年传承下来,如今林内有各种树木10万多株,其中名木古树4万余株,更有近万株已被国家列为一、二级保护的“活文物”。林中的柏、桧、榆、槐等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四季苍翠。还有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依时争荣。

孔林“风水”自然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竭力保护着。当年秦始皇挖河以破孔家地脉,不想却引来,“圣人门前水倒流”的故事。到了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本来津浦铁路是计划经过曲阜的,但因为铁道离孔林西墙很近。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这一影响持续至今,所以如果想坐火车到曲阜,大多在兖州下车,然后改乘汽车来曲阜。

过了大林门,在长达一华里的甬道上拥满了兜售纪念品的小贩,我们好不容易才挤进了二林门。地上的半截枯树一下子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原来“子贡手植楷(街)”是也。子贡,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相传孔子去世时,子贡在外地经商未能及时赶回来。后来,当子贡回到先师墓前时,他手执哭丧棒流泪不止,哭丧棒居然在泪水滋润下生根发芽,若干年后成为一棵大树。可惜这传说中的名树在前朝被雷劈毁,只剩下这半截木头疙瘩供后人瞻仰。引起我注意的是“子贡手植楷(街)”的“植”字缺了一横,原来这表示孔子出殡的时候子贡没能参加,代表弟子独其缺一人。而更神奇的是这块石碑,还是块赫赫有名的“流泪碑”呢。这是怎么回事?传说每年农历八月廿七前后,也就是大祭孔子的日子,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早晨或者正午;在石碑的表面,总是湿漉漉地挂满了一串串水球,酷似一个极度伤心的人正在流泪,能道真的是子贡至今还在思念着老师吗?

筋疲力尽的我们,终于见到了“携子抱孙”的“马鬣封”孔子墓了。“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贵的筑墓形式,因为看上去像马鬣(马颈上的一排毛)顾而得名。“携子抱孙”说的是,他儿子孔鲤的墓在孔子的东边,而南边则是其孙著《中庸》的孔伋的墓。夫子墓前石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1443年)黄养正书写的。令人奇怪的是,墓碑前建有一道不伦不类的矮墙,还将墓碑遮去了三分之一,只露出“大成至圣文宣干”,“王”字的底下一横看不见了。为什么要建这样一道墙?原来这里还个“孔尚任巧解康熙难”的典故呢。

在清康熙二十三年,康熙皇帝到孔林朝拜孔子墓。猪、牛、羊三牲已供桌上摆好,地上黄毡也已铺就,香雾袅袅,烛光晃晃,一切都已准备停当。这时皇帝在前,文武百官在后,准备祭祀。当康熙走到孔子墓前准备跪拜时,发现墓碑上的字是:“大成至圣文宣王之墓”,便尴尬地站在那里,接着,祭祀的鼓乐奏起,康熙帝皱了皱眉,仍站着不拜,众人全都愣住了。这时,《桃花扇》的作者、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孔尚任立刻明白了其中道理。原来,皇帝是只拜师不拜王的。于是他便马上叫人拿来一匹黄绸,把碑文中的“文宣王”盖住,并添上“先师”两字,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康熙帝一看,马上开始祭拜。这个充满厚黑态度的哑谜就这样传了下来,为了不再出现类似的情景,孔子的墓碑前就建起了这道我们看到的矮墙了。

孔子家的智慧密码就这样一道道在我们眼前露出神秘的微笑,与先人的一次次交错时光共鸣,让我们受益良多,而我们也将匆匆告别迷人的齐鲁故地,奔向中华文明的另一发祥地——河南。


(金声玉振)


(先师手植桧)


(鲁壁)


(子贡手植楷)


(孔墓)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解读孔子家传密码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89628-1.html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