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 出兖州火车站,直奔对面汽车站。乘兖州至曲阜的汽车(5元),半个小时车程,正好小眯一会儿。 曲阜汽车站下来,出站就可看到万仞宫墙,大概距离车站 进入城门后,正面就是孔庙的大门口,可以看到“金声玉振”的牌坊,不要着急往门里冲,售票口在右边 有时间可以到外面介绍牌上看看,周六周日有开城门的演出(免费),我正好赶上,9:00开始,挺不错的。孔庙里面还有丝竹表演,不过没有看到。 游玩路线可以跟着旅行团的导游走,这样一圈下来可以基本了解孔庙的结构了。 走孔庙的侧门就可以到达孔府。还是跟着导游走,开始感觉不大,但是就往往是走到尽头,一个转弯又别有洞天。 到孔府后门出来,有一个小亭子,可以盖孔府邮戳,别忘了盖一个留念。 出了孔府后门,差不多12点左右,去孔林有 回到十字路口继续往北走,出了城门就能依稀看到孔林。 大约步行半个小时,到达孔林门口。之前可以看到一个“万古长春”的牌坊,然后从中间砖路走来,感觉挺不错的。 进入孔林,主要看孔子三代的墓碑,其余的墓群距离太远,如果大家想要浏览可以乘电瓶车,我整整绕了一圈,用去一个半小时,没有比孔子墓更好的墓碑。不过真的好大啊,都是墓碑。 出了孔林,实在是走累了,走出几步路,在一位大叔的相劝下做人力车到汽车站,乘车到泰安(车费17元),路上一个半小时左右。 在泰安找了一间招待所(30元,建议大家找一间稍微好一点的,大概在60元左右),吃完晚饭就睡觉。
D2: 早上7点起床,打点行装,乘3路(1元)到岱庙下车,向后走,参观岱庙(20元,有学生票)。岱庙很有历史,推荐大家游玩,有很多的碑刻和形象各异的柏树。 出岱庙后门,直接向红门进发。大家如果想节省体力可以再乘3路上去。 到了红门,直接向上爬就是了(泰山门票125元,保险费2元,有学生票),十八盘也没有什么可怕,停停歇歇就到玉皇顶了。 我从上午十点从岱庙出来,从红门开始爬是十点半左右,下午四点半到玉皇顶,中间还摆了N个POSE。一般5个小时可以到山顶了。 本想在山上住一晚,可以看日出日落,但是由于行程有变化,直接就下山了。 下山是按计划从后山下的,大概是因为时间比较晚的缘故,在山顶补充能量的时候(半个小时)没有看到一个人从后山坞(天烛峰)下去,17:15开始下山,一路就两处农家,到山下天色已黑了下来(够佩服自己的,19:15,花了两个小时就到山下了),车也没有了(早一些有U2旅行车,应该17:30之前都有,票价不详)。幸亏碰到一个当地村民,开摩托送到泰安火车站(30元)。买了K16,大概九点多的火车(结果晚点40分钟)到济南。 在济南找了旅馆立刻睡下(60元)。
D3: 睡了个懒觉八点半出发,先吃了点早饭,先看趵突泉(40元,无学生票),后看大明湖(30元,无学生票),千佛山(30元,无学生票)没有去。感觉济南的这几个景点门票偏贵。 因为朋友有约,没有直接到上海,转到了其他地方。
附1:孔庙、孔府、孔林资料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曲阜”二字始见于<<尔雅>>一书,东汉应邵解释说: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名“曲阜”。宋真宗大中祥符5年,也就是公元1012年,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在曲阜,曾一度改名“仙源”县,金太宗天会7年(公元1129年),又复名曲阜,沿用至今。曲阜是一个小城,然而中国远古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竟有四人在这里留下了踪迹。据<<史记>>、<<帝王世纪>>等史书记载:“黄帝生于寿丘”,“少昊自穷桑登帝位,称都曲阜,崩葬云阳山”,现在曲阜城东8里,仍留下座金字塔式的坟墓--少昊陵。中国有句古话叫“江南出才子,江北出圣人”,实际上,江北的圣人几乎全出自曲阜。在中国封建时代,受到皇帝赐封的圣人一共有6位,他们分别为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元圣周公,头4位都出生在曲阜,后两位一位是孔子的弟子,一位是封地在曲阜,周公的后世33代曾在鲁国为国君,至今山东称鲁,即起于此。 万仞宫墙 《伦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在朝廷铺佐 孔庙-诗礼堂前身是孔子生前居住的三间茅层。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鲁哀公伤心地亲作诔(lěi)文,并在第二年下令将三间茅庐命名为寿堂,作为祭祀孔子的场所。 孔庙有桥有渠,就是不见水!原来,古人早就发现并作过努力,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有人趁康熙来祭孔子上奏道:可不可以引城内之水?康熙准奏,但正在疏挖之时,曲阜知县孔尚愉发现引城之水弊大于利,一旦霪雨,山水暴涨,泉流溢城,将危及孔庙!并再奏。这里也就形成桥渠长年干涸的奇景。 孔庙幽深和宁静,在高耸挺拔的苍松古柏间,竟然栖息了许多白色的水鸟-鹭鸶,它是唐诗中“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那种白鹭。这种白鹭是曲阜的市鸟。为什么选鹭鸶作市鸟呢?因为它们每年冬天从曲阜孔庙里飞出去,春暖花开的时候又飞回来,它们除了晚上去捕鱼捞虾觅食之外,平时是不飞出去的。鹭鸶是一种水鸟,但曲阜的水面并不多,只是 中国大大小小的孔庙都被称为文庙或夫子庙,只有这里的孔庙被称为至圣庙。‘至圣’就是‘至圣先师’,意思是说孔庙是至高无上的一个圣人的庙宇。其中至字上面少写了一横,没有封顶。这是意喻着,孔子的文化聪明绝顶,因此这个字盖不封顶。这个石坊在孔庙里规格是最高的,它是清朝雍正皇帝的手笔,当时还得到拨款十万余两而雕成的汉白玉门坊。 “成化碑”为明宪宗朱见深所立,碑高 大成殿大成之意来自宋徽宗的‘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大成殿四周回廊有28根高约 走孔庙西路,进启圣门,便见启圣殿,这是供奉孔子父母的地方。孔子父亲叔梁纥(gē)原是鲁国陬(zōu)邑的大夫,力大过人,英勇无比。叔先娶鲁国施氏为妻,生九女,无子。叔梁纥怕断了香火,便休了施氏,与妾生一男儿,叫孟皮,可是腿脚有毛病,不可能顶立门户。于是,叔梁纥娶颜家三女儿征在为妻。叔梁纥当时已是六旬老翁,征在还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少女,所以《史记》说:“纥与颜氏野合而生孔子”。“野”在这里的意思不是不符合礼,纥与征在这种年龄悬殊的老夫少妻,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合礼仪的。婚后纥与征在同祷于尼山,求赐贵子,后果然生孔子,取名为丘,字仲尼。相传孔子刚出生时相貌丑陋,头顶如反盂,中低而四面高;而且眼睛露筋、鼻露孔、耳露轮、嘴露齿,眼、耳、鼻又都是又露,所以称七露。颜氏以为是怪物,将他弃于山洞之中,这时有一只猛虎过来为他哺乳;暑天,山洞里闷热难耐,又飞来一只老鹰为他扇风,孔子得以存活之后,颜氏才把他抱走,所以这一带有“凤生虎养鹰打扇”的说法。至今尼山还有那个山洞,后人称为:“夫子洞”,又名“坤灵洞”。孔子刚满三岁,叔梁纥便早早去世了;颜氏一人将他拉扯到十六岁,也故去了。 参观孔庙,要穿过几道庙门。首先是大门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叫天田星,古代传说是天上文星,以棂星名门,有人才辈出,为国家所有的意思;而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因此孔庙大门以棂星命名,又意味着尊孔如同尊天。第二道门为圣时门,取意孟子称赞孔子为“圣之时者也”,说孔子在圣人之中最适合于时代。再行穿弘道门,大中门和同文门,便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阁之首的奎文阁。“奎”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为西北方白虎之首,由十六颗星组成,“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所以《孝经》一文中说“奎主文章”,后人进而将奎星作为文官之首。阁名奎文,一则为尊崇孔子为天上奎星之意;二则因为阁乃孔庙的藏书楼,原为珍藏孔子遗著和皇帝御赐书籍的场所,是中国最早的大型图书馆之一。 “鲁壁”,故宅井东侧一段子然独立的红色墙壁,是为纪念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藏书而建的。孔鲋时期正赶秦朝,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鲋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书籍藏于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就到嵩山隐居去了,到死也没回来。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鲁恭王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发现了这些经书,孔子经典方才留传于世。人们称之为“孔壁古文”,所以后人在此建鲁壁,以纪念孔鲋藏书。 孔府-也称“衍圣公府”。“衍圣”的意思是说“圣道”、“圣裔”能繁衍接续,其子孙可世代相袭、辈辈相衍。并不是孔子居住的府邸,而是孔子的子孙后代居住的地方,进门是孔子46代孙修建的代表孔子讲学的“杏坛”。然后依次参观了孔子历代子孙的居所,包括76代孙结婚时住的房子和当时蒋介石赠送给他的结婚礼物——欧洲进口的沙发和地毯。 孔府内宅有道“内宅禁门”,在孔府大堂后面,这里也是分界线:前为官衙,后为内宅。过去,该门戒备森严,门上贴有衍圣公手谕,外部人员严禁擅自入内。清朝皇帝还特赐了虎尾棍、燕翅鎲、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手持武器站立在门前,若遇违令者,以此武器打死勿论。门西侧有一个露出墙外的特制水槽——“石流”,内宅用水由挑水夫将水倒入石槽,隔墙流入宅内水池中。孔府内宅第一进院落的正厅称为前上房,门面有七门,是接待至亲或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场所。 孔府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蓝底金字对联:上联是“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富”字缺上面一“点”,寓“富不到顶”,下联为“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章”字一竖直通“立字”,寓“文章通天”。相传,孔子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亲之日,有神仙前来指点,碰到写“富”字的影壁,把“富”字去了点,并告知孔家“富”字有点不吉。此后,孔府凡书富字皆无点。这叫“宝贵无顶”。又传说乾隆时,纪昀为孔府书写门联,写到“章”字时数遍皆不中意,遂弃笔安歇,睡梦中见一老翁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之状,醒后挥笔而书,果然气势不凡。这叫“文章通天”。 据说当年严嵩有事相求,在大堂等候孔子后人衍圣公接见,两个时辰未见人影,其当时坐过的板凳,今称为冷板凳。 内宅门的内壁上画着一个形似麒麟的动物,叫“贪”,传说是天界的神兽,怪诞凶恶,生性饕餮,能吞金银财宝。尽管在它的脚下和周围全是宝物,连“八仙”的宝贝都为它所有,但它并不满足,还想吃掉太阳,真可谓贪得无厌了。据说当年“衍圣公”出门时,都要驻足观看此画,并有人喊“过贪门”,以戒要清正廉洁,不要贪脏枉法。 颜庙:在曲阜市区北部陋巷街,也叫做'复圣庙'。颜回,字子渊,也是孔子高足之一。孔子曾经称赞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后被人推崇为家贫好学的典型。 孔林-据说孔子73岁那年,预感到自己天命已尽,将不久于人世,在哀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之余,决定带领弟子出去勘选墓地。孔子死前曾将自己离世比作泰山崩塌,他以为墓地风水直接关系到后代的兴衰,所以他不辞辛劳,亲自奔波,最终选定了曲阜城北的泗水河之滨,圈下了一块占地18亩的墓地。子路提出:“此处风脉虽好,可前面还缺条河”。孔子说:“不必忙,自有秦人来挑河”。孔子长逝之后,过了二百七十多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人建议说:“要想让儒学消亡,应当先破坏孔子坟墓的风水。孔林里没有河,如果在孔子墓前挑一道河,将他和阙里故宅隔断,孔子就不能显圣了。”秦始皇一听,马上征派徭役,在孔子墓地南面挑了洙水河,正好为孔子效劳,完成了孔子墓的最后一项工程,也同时为孔林凭空添了一道风景。孔子从未崇拜过神,这似乎又像神的安排。这条小河因在人墓前,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 墓地的“风水”,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例如,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勘测津浦铁路时,原计划经过曲阜,离孔林西墙很近。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如果没有这档子事,现在人们坐火车到曲阜游览,就不用先到兖州下车,然后改乘汽车了。 孔林神道长达 据说孔子死后,他的弟子纷纷从各地赶来悼念先师,每人亲手植下一棵树。孔子的墓位于孔林中心。直走左拐就看到孔子的墓了,墓前立了一块大碑,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但是最后的这个“王”字的中间一竖特别长,以至于拜祭的人被石台遮挡看不见下面的一横,看起来就像个“干”字。这是因为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写是不是把孔子当成文宣王,而是当作自己的老师,是站在一个师生的立场上写的碑文,所以特地把“王”字的一竖拉长了。而他死后成为帝王之师、万世之表,这座高大的石台,正象征着孔子的思想如巍峨泰山,顶天立地。据说孔林有两大怪,一是天上无乌鸦,二是地上无蛇。夫子的墓看上去如一隆起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特殊尊重的筑墓形式。墓右为其子孔鲤的墓冢,南边是孙子孔攸的墓,这种墓葬布局形式叫“携子抱孙”。俗话说“怀子抱孙,世代出功勋”,“父在子怀,富贵永远来”。按这种说法,此布局构成的风水对圣脉兴旺是有作用的。孔鲤是孔子的独根苗,生时,鲁哀公特送去一条大鲤鱼祝贺,孔子便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孔鲤比孔子先故,一生无建树,因为是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候”,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孔攸继承孔子学说并有所发展,著《中庸》等儒家经典,故被元帝封为“沂国述圣公”,孔氏子孙尊为“三世祖”。虽然孔子的儿子孔鲤没什么建树,但有一句话流传至今:“你老子不如我老子,你儿子不如我儿子!”真是太经典了!孔鲤一生有这句话就足以扬名了!孔子死后,弟子们守墓三年,相继离去,只有子贡又守了三年。后人为纪念他,便在孔子墓西侧的子贡守墓处建了三间西屋,立碑题“子贡庐墓处”。其间,子贡将南方稀有珍木楷树,移植孔子墓旁,寄托对老师的一腔真情。楷树,木质坚而韧,树干挺而直,顶天立地,象征孔子为万世师表,天下楷模。子贡与孔子之间真挚感人的师生谊间有许多美好的传说。孔林内有一块“含泪碑”,位于祭祀孔子的享殿后面,距孔子墓数十米。这块碑很奇怪,每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