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照出来,上日东高速,再转京沪高速不久,下孟良崮口,出来就是垛庄镇,镇前路左有一条小路,拐进去20公里,便是蒙山自然保护区了。 八百里沂蒙,是由蒙山、沂山、鲁山、北大山这些山脉,以及72崮和无数的丘陵,以及蜿迤其间的沂水、沭河等组成。 蒙山在沂蒙南,顶峰为龟蒙顶,是齐鲁大地第二高山。泰山为岱宗,蒙山便是“岱亚”。 蒙山,便是孔子所称“登东山而小鲁”的地方,蒙山,古时称东山、东蒙。蒙山“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曾是鬼谷子、孙膑、庞涓的修习之地,是苏秦、张仪的起身之谷。李白、杜甫曾结伴游蒙山,杜甫写下“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的诗句。苏轼亦游过蒙山,留有“不惊渤海桑田变,来看龟蒙漏泽春”。 蒙山青,满山的苍翠,轻雾缭绕,有时会下点小雨。沿着林间整齐的石阶拾级而上,神清气爽。蒙山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20万个单位,是著名的天然氧吧。蒙山的石阶,有在天然石台上开凿,有用工整的石板铺成,亦有木阶,齐整着引领游人向山里进发。 蒙山与别的山无异,无非是石、树、泉、云。但山是有灵性的,秉性并不同。我曾领略过青城山的幽,黄山的奇,泰山的帝气,峨嵋的佛灵……蒙山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宁静,宁静以致远,似默诵,似长思,似颌首。清风徐徐,山峦漫漫,云雨渺渺。我因时间有限,不得不半路而返,转身时颇为踌躇,几度向云遮雾绕的远处张望。峦山之间,还有蒙山的叠翠、花潮、飞瀑、云海、日出、听涛、秋色、雪峰玉谷八大景;还有一些古刹,晨钟暮鼓,还有一条长长的木道,据说年代也很久远了。这一返身,便不知何年才会再来。登高才能忘我,而我终不能忘我。 下山的路上,见到了那个著名的“中国瀑布”。 那是一座高百丈的石壁,非常的壮观。岩石的石质细腻、纹理壮阔,有瀑布飞溅而下。岩壁上,刻着一个大大的“涛”字,笔力遒劲。想那字的左面还应有一字,是听字?它的右首也还应该有落款,不知是何年何方人氏所题。但经年的瀑布冲刷,除了那个涛字,其他都已模糊不清了。 山下有一些摊床,颇有可琢磨之处。我在那里买了些草药,这些草药都是山外极难见到的。还买了一方“徐公砚”,不知真假,但却十分可人。徐公砚的砚材产于沂蒙腹地的沂南县,据说“硬度适宜,质嫩理细、清莹如玉,抚之有湿气油然而生,温良而储墨不冻、与墨相亲,发墨如油”。最令我欣喜的是砚的盖纽,竟是只静伏的知了。卖砚的人说他家祖传制砚,做这些砚费力费工,要一刀一刀的刻,砚面上细细的麻点,是用小凿子一个一个敲出来的,要敲好几天呢。顺手又买了一块玛瑙的毛石,切开且打磨过的断面像似一汪晕月,光洁照人。徐公砚重约十斤,拎着下山还有些吃力。 下到山下,天色已晚,开车的游人大都离开了,山门外的小镇上渐渐地安静下来。我原是打算要去蒙阴投宿的,蒙阴离此地只有24公里。但此刻静谧的山间突然使我留恋,竟不想走了。何况我还没吃蒙山特有的炒鸡呢! 小镇里有一些村民开的客店,找了一间住下。客店的前店就卖炒鸡,号称“正宗光棍鸡”。炒鸡是按光鸡分量计价的,每斤28元。要了半只鸡和一小瓶全蝎酒,就在店家院子里的桃树下摆了一张小桌,独自饮着、吃着,至夜。 夜里睡不着,披衣出来,在静夜里的小街上游荡。远处的蒙山顶只剩了模糊的剪影,稍缺的圆月就像我的玛瑙,青青的、晕晕的。路过一池秋塘,夜色下荷叶是黝黑的,浮萍是灰白的。忽然就想起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呵呵,出来旅行,便是个自我的放逐了,遇到的一切都是新鲜的。一直厮磨着的世界,连同被厮磨的自己,就都让他们远去吧。 早上才5点钟,叫晓的鸡鸣声便此起彼伏起来,催促着动身。捱了半个钟头,起床洗漱,去吃早饭。早饭是两个馍,两个土鸡蛋,一碗稀饭,一碟自制的咸菜。装好东西,发动车,便向山外驶去。小路上晨雾飘荡,一些早做的农民已在田地里忙开了。我有时会停下来拍两张照片,然后再匆匆地继续赶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