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非典闹得人心惶惶,一千个小心,一万个提防,单位不让外出,朋友来得也少了,平时的忙碌忽然冷落下来。 下午在办公室觉得有些无事可做,随便找些东西来翻看。 忽然电话响了,里面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是同事,说是威海的老兄来了,正在佛慧山下看风景,问我是否过去见个面。尽管非典流行很凶猛,让人觉得有些发憷,可这个城市并不是疫情流行区,朋友老远道来了,还是应该看望一下。走时,还叫上两个要好的老兄。 佛慧山在济南的东南,因过去山里有个佛家开元古寺而名,是近郊最幽静的一座山。由于山上有个巨大石佛像——所以济南人有叫这里为“大佛头”。随着城市不断开发,山下逐步热闹起来,不过因为山上的寺庙早已被毁坏,只留下一片断垣残壁,所以来这里求佛的人也不多,山里依然保留着幽静的风情。 来到山脚下,进了山门,放眼望去,只见郁郁葱葱的山谷里,有座搭建的休歇之处,一副山村人家的样子,清闲幽雅。走近了,发现这篱笆里的茅庐竟是一处野外的餐馆,名字也很好听,叫“自留地”,让人觉得这像自家小园子,浓郁的乡土气里洋溢着几分亲切。据说这座搭建在幽静山谷里的小店,经营一些山菜和禽类的野味,让那些平时吃腻想改一下口味的人有个好去处。 来到这片远离喧嚣的地方,清净自然,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能逃避着非典的流行传染。 来到“自留地”,只见那些朋友在一个木板搭建起来的平台上聊天。坐下来环周一看,山里柏树青翠,清净安详。近处的一棵槐树刚长满了新绿的叶子,片片羞涩地迎风招展。呼吸着飘溢的芬芳,感受着乡村气息,心里轻松塌实了许多。这时威海那老兄外出有事,等候一会地知他一时回不来,就约上两位老兄沿着石板小路望山而去。 这座山对我来说已经久违了。记得20年前我曾来过这里,凭着追逐新奇的心思,来看看这个经常被人提起而不曾光顾的地方。那原始的风情,自然的朴实,松柏的林荫,清风的凉爽都铭记在脑海里。不过由于很久没有来了,也少有时间去回想,时间一长,山里的景象就变成一个朦胧的轮廓。 说来也怪,一踏上进山的路,许多曾经拥有的感受渐渐从心底泛了出来,甚至那些细节也从记忆的深处清晰地跳了出来。一切都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感到心情年轻了许多,舒展许多,梦幻之中甚至希冀着一切重来。这感受是20年前怎么也不会有的,也是预想不到的,可是一旦有了这样感触,不管是谁,必定有了不少人生的无奈。 所有都与原来的一样。那条用青石板铺成的路,向山里延伸而去,虽说路并不宽阔,但还算平展,与柏油路相比多了些自然和朴实,走在上面有一种山野的味道。前几天刚下的一场雨,在这留下很多痕迹,细腻的风夹杂着湿润,让你沐浴在浸透心肺的舒适里。山路还是那样静,路上除了一两声鸟叫之外,只有脚步声跟随着你。路上偶而遇上一两个闲散的人,像在乡下的小路上遇到了邻居,亲切地直想打招呼。看路两边的树,开始长出嫩绿地叶子,淡淡的绿色浮着悠长的闲情,春色浅浅。茅草还是枯萎的样子,可是那些新冒出的叶子,亮出一些新装扮。在山谷中蜿蜒而去,路越来越静,景越来越幽,幽静得仿佛能听见那大山的心跳声。 来到山脚下两个山坡相夹的谷里,有一片房屋,据说这是过去的一个重要仓库,而今已经废弃不用了,只有几个人留守在这里。石板路通到了这里,也就到了尽头,看来这条路是专门为这个仓库修建的。要想继续上山,只有沿着那山谷里迂回盘旋的小路向上攀登了。 这条小路无疑是那些登山人踩出来的,只有路上偶而见到的几处石阶,仿佛告诉人们这里还有人修整过。二十年没有来了,原以为这个景点早已经修缮好了,如今来到山下一看,还是保留着原始古朴的样子,与印象里的不曾有多少改动,山麓还是那样自然清幽,景色仍然轻松舒展,满山的松柏苍翠,风爽清清,格外惹人喜欢。这里三面环山,视野里只有山的青翠,石的雅致。 山路崎岖,柏林绿荫,面对道道闪来的景象,每每唤起了对往事的追忆,好似找寻到20年前那种新鲜年轻的感受。溶进山景里,像是打开了过去时光的窗口,一段段往事追随着我。对比那时的似懂非懂,深感苍山不老,而人生则是动荡不定,命运是如此不测,而且还知道要维系一种生命的状态,哪怕是简单地存在着,需要付出的艰辛和毅力。 上到山的当腰,有两条路闪现在眼前,就像生活里无数的选择那样等你决断。就在几个人感到茫然的时候,我想起这山腰还有一处寺庙的遗迹,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什么样子已不知道了,只想去看看,于是提议说,好久没来这里了,去看看寺庙吧。顺着那柏树林里的小路上来,一处平展的山坳展露在眼前。 这就是古开元寺的遗迹。一切还是原来的那副样子,依旧是残垣断壁,只是在那山崖半壁的处处穴槽里,从那陈旧的朱色和风化残损的佛像上,还可以辩出这里曾有的辉煌,从那古寺遗留的地基石台上,想象出这庙宇恢弘和香火袅袅的繁盛景象。历史曾经给这里一个辉煌的机会,又给这里风雨的洗刷,到头来留下了一片历史的沉思。 古寺遗址的山壁上还有许多题词、石刻。在寺院大门附近的墙壁上,写着一些“逍遥游”一类的大字,对人展示着佛家的超然心境。墙壁上有一块文物保护的碑刻,上面写着“古开元寺遗迹”几个字,仿佛说明着这个地方曾经拥有的地位和尊严。 面对这片残垣断壁,令人内心发出很多感慨。这个能拯救世人逃脱苦难的佛,千百年来竟连自己的家院也没能看护住,在岁月的风雨中不可抗拒地倾倒了,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佛尚如此,对于凡俗的人来讲,更没有什么能够左右生死的了。眼下突然冒出来的非典,谁也不曾预想过,这次突然的爆发,不也是人间突降的一场灾难吗。面对人间许多不可预测的灾难,我们的未来如何,不得而知。 继续往山顶攀去,路上遍布着块块凸起的山石,构架出山的风格基调。遍地的山石,露着白色放荡的粗糙,好像熔岩凝结的样子。巨大的岩石像被洗白的生姜,粘连成一大片,嶙峋着,泛着一种狰狞而又粗旷的气势,给人一种遥远的想象。 顺着岩石上那些凹凸的印记,扶着柏树的枝干,一步步攀上山来,来到山的高处那巨大的佛像前,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大佛头”,也是开元寺的大雄宝殿。 这座始建于1036年的宋朝石佛巨像,是一个10米来高的石佛头像雕塑,是在山壁上刻凿而成的。记得上次来看的时候,历经风蚀和雨残,到上个世纪后期已破烂不堪,石像面部许多地方已毁,寺的顶部也开了一个大口子,让大佛饱尝了风吹雨晒的滋味。眼下这石像已得到修复。据石像边一块石刻记载,这座宝殿在1993年又进行了重修,恢复了历史曾经拥有的庄重和现代人文给予的礼遇,当然也成为人们寄托美好祝愿的地方。 站在大佛像前,眺望沐浴在春风里的城市,如新笋破土而出,清新爽朗,朝气蓬勃,呈现出一派萌发的景象。览城市山景,看风高气爽,心旷神怡,也扫去了许多攀登的劳累。 手机响了起来,是远方的朋友回来了,正在山下等候着我们,现实也在山下等待着我们。面对非典肆虐,我想,不管人间有多少灾难,都要坦然面对,积极抗争,奋勇向前,真正的救世主就是我们自己! (2003年4月2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