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手机上,至今还保留着一个短信:美丽的青海欢迎您!每当我翻到这简短的问候语,眼前就会闪现出青海湖清秀的影子,仿佛看见高山和天空一道道白云,如同走在青藏公路上饱览一望无际的草原和那星点的牛羊,为之陶醉,为之痴迷。 对于我来说,青海湖是一个很久的梦,很大的迷。说是梦,缘于很久以前萌生的对青海湖的向往,期待着与这个美丽的湖泊有一次近距离的交流,而这个憧憬在内心积蓄得太久了,以至于变为一个不相信会成为现实的想象。说是一个迷,则是想知道这个没有河流补充水源的湖泊,是如何维系其美丽的风姿,而那美丽的湟鱼又是从何而来,湖水又是什么的滋味。可惜,过去来西部的机会太少了,渺茫得几乎让人丧失信心。这次到兰州,是我接近青海湖最近的一次西部之旅,此时那个被积压在心底多年的欲望逐渐膨胀起来,怕这个绝好的机会擦肩而过,于是放弃了在甘肃观光的机会,约上朋友向青海进发。 早上,乘车沿着109国道顺黄河西上,望青海的西宁而去。时下已是初秋季节,早晨的天气已不觉得有多么热,天显得高亮,阳光毫无遮拦地撒向大地。路上,在霞光里,看山峦起伏,河水缠绕,也是惬意。路边沟壑里流水潺潺,庄稼郁郁葱葱,好似离开了黄土高原那干涸的土涩。在一些田地里,看见有人收割庄稼,除了我们常见的秋作物玉米之外,还有些小麦、油料等。怪了,秋天怎么还收小麦呢?是不是青稞什么的。问过导游才恍然大悟,原来这西北高原气温低,无霜期短,每年只能种一季庄稼,不管种什么农作物,都是春种秋收。第一次看见田野里小麦、玉米、油料同时生长的景象,也觉得很新鲜。 沿着黄河行走,渐渐地发现河水越来越红,成了一条“红河”,心里生出几分差异。询问过才知道,我们过了黄河与湟水河的汇合处,眼下已经不是沿黄河走了,而是顺着黄河的支流——湟水河而上。湟水为什么发红?抬眼望去很快就找到答案。远近这些植被不多的荒凉高山,上下呈现出两种颜色。上面是黄土高坡那灰暗干涩的黄色,而半山下裸露出来的则是被火烧过一样的红色。湟水河流水发红,就是流水携带着红土的原因。 到了西宁,稍适休息,我们又沿着青藏公路向青海湖进发了。 西宁到青海湖大约有260公里,需要行走两三个小时。第一次踏上青藏公路,心中多少有些澎湃的感触,对于这个从小学就铭记在心的西部之路,却是在我向往三四十年后才亲眼看见,并且沿路而行。依着窗口,迎着高原强劲的山野之风,呼吸着让人有些气短的高原清流,看广袤无垠的山野延绵展去,体味着在苍凉的原野驰骋,内心涨满一种西征的悲壮。在5000多年的历史上,有多少出使西域的壮士和西部藩族的英雄,用英勇驰骋书写了壮丽的华夏文明,又有多少勤劳奋进的人们用雄才大略,造就了波澜壮阔的征服史,让文明的光芒在中华四射,而塞外诗人的经典笔墨,又笔墨了多少永恒不朽的篇章。 笔直的青藏公路像长天降到高原的长索,在葱郁的草原之中划出一条通天的衢道。来到青海高原才发现,这高原的景象与过去想象的完全不同。这里所穿越的山峦,不是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也不是苍茫凄凉的黄土流泥,放眼望去那丘陵似的草原,远远近近满山满坡都是绿的。这绿不是一片片的、分割的、残缺的,而是没有隔断、没有界限的,是一望无际没有疵暇的绿,是绒毡般厚实均匀的绿,是那种生机昂然欣欣向荣的绿。而天又是那样湛蓝,蓝得透明,蓝得发亮,篮得纯洁,诱人无比。而天空中被风扯散的云絮,在阳光下发着洁白的亮光,皎洁明快,优雅清闲,似乎是白云永远的经典影象。 这里的草地之中,还可以看到许多亮晶晶的水泽光影。我不知道这是近两天新落的秋雨,还是山野深处涌流来的清泉,但是我切身体验到这片草原所拥有的生机之源和绒绿中点缀的生命灵性。水是青海的神灵。青海省的年降雨量并不多,水资源却很丰富,不仅有大小湖泊有200多个,还是长江、黄河以及澜沧江的发源地。虽说这里不像江南有烟雨的湿润,却也能感受到丝丝的潮意和幽情。正是有了这别样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为神州造就了一个俊美的世界。 车行驶了两个小时,来到日月山。这个海拔3500米的山在青海随处可见,算不上什么,即便看上去也没有特殊之处,但这却是盛唐“贞观之治”中“以和为贵、以战辅和”战略的历史见证。唐太宗雄才伟略,在强国之中以威昭和天下,力戒穷兵黩武。贞观15年(公元641年),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消除了来自青藏高原的军事对抗,平和天下,同时写就了民族文化交流的一段佳话。相传,当年文成公主就是从这里赴拉萨与松赞干布成亲的。她曾在这里下轿换马,回首遥望长安,默默告别亲人。如今,山上立有文成公主回首北望长安的汉白玉塑像,以及一块巨大的“回头石”,在风中挥扬着人间珍贵的惜别之情。 过了日月山便进入一片平缓的草原。这里是湟源县。这地名可能因湟水河发源地而命名。从这向西眺望,一展无尽的青藏公路,不知尽头通向哪里,神秘、茫然、诱惑、迷惑等感受一并萌发出来。我想,沿着这条大路走下去,去青海的深处,去西藏的高山,观瞻人类罕至的境地,体验大自然的造化,也应该是美好的理想和追求。沿路,我看到了不少叩长头的人,向着西方无尽的天际,极其虔诚地做着每一次匍匐。他们追逐圣上的神态,那种不问路途遥远依然诚挚不苟的样子,上帝知道了必定会感动的。的确,世界上值得追寻的东西太多了,不管你信仰什么,追逐什么,只要有这样的耐心、信心和诚心,就没有达不到的境界。 离青海湖越来越近了,隐隐约约可以见到一线浅蓝色的影子,在云际之间似有非有,要不是导游的提示,真的不以为那就是湖水之篮。导游说,我们离青海湖不远了,还说青海湖远看要比近看好,并问我是不是有同感。我还没来过青海湖,哪里谈得上感受。我只是努力着把精力收集起来,紧紧望着前方那片变得越来越宽有着透明感的蓝影,细心扑捉着走近青海湖的每一丝感受。 过去也知道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面海拔3150米,周长36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可这些资料上介绍的东西毕竟是抽象的,青海湖看上去是什么样子,湖水到底有多咸,是什么味道,没有亲身体会是无法得知的。如今走近她了,让人的心境也缤纷起来。 青海湖渐渐地展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如同一个美丽故事,终于出场了,而这展开帷幕的场面又是如此宏大。从路下那片油菜花看去,一道金黄的毡毯,一脉翠绿的草原,一层苍茫的山影,一抹洁白的云霞,在那碧蓝之下衬托的明亮蔚蓝的湖面渐渐打开。随着湖泊越来越近,湖面也越来越大,那蔚蓝也变得的越发纯净,变得宽畅高雅。此时天际之下,高原的清风悠长,大地广袤,天之高,草之绿,花之娇艳,所有的一切都是为这蔚蓝伴舞,为此而精心准备的。 来到湖边的帐房码头,下了车,向青海湖一步步走去。随着水面的临近,那心情也放飞起来,如长风一样流畅爽朗。站在码头高处望去,但见湖水浩浩飘渺,洁净无际,万籁无声,沉寂无语,天空的几只鸥雁飞翔,激扬着高原湖泊的壮丽情怀。 在码头上采下一片蔚蓝的靓影,然后沿着青海湖边漫步,和那湖水亲切相依,也是一种回归的心情。青海湖比我想象的要安宁、恬静,粗犷而简洁。湖面坦荡澄澈,清净超雅,明亮安详,像是一个睡美人,一个沉静的心怀。停下脚步,静静站在这个梦寐已久的神灵前,感怀着大自然的壮美,不禁觉得尘俗不已。 站在水边,望着远近一色清澈肺腑的湖水,心里觉得有好多话要说,犹如见到了梦里相逢千百遍的恋人忽然出现在在眼前,平时积攒的话一时不知哪里去了,只有一片情深起伏在心怀。我望着湖,水望着我,忘却尘世间的所有,彼此无声地交谈着,感触着漫漫心绪,倾情交流着那亘古不变的自然风情。微风吹来,岸边荡起浅浅的涟漪,在碎石岸上溅起薄薄的水花,流洒出层层私语。如今靠近湖,走近水,就好像回到家里一样,兴奋、喜悦、快乐一起涌在心头。 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瓶子,脱去鞋袜,踏着湖边核桃大小的碎石,一步步走进水里,与这美丽的蔚蓝拥抱。这青海湖是安宁的,原始的,不像海水一样,让那汹涌的潮汐流水昼夜冲刷海岸,把沙石磨成鹅卵石。青海湖的岸边碎石,依然保留着千万年前那棱角的本色,仍旧是那沧海桑田造山时的摆布。尽管碎石有些硌脚,却无法阻碍我亲吻天然的决意。继续往深处走去,发觉湖水比想象的要凉,略微有些刺人,与天空炎热的太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尽管只是在水中停留片刻,但这种给人透彻的爽情若不去亲自体验,是永远也得不到的。 透过清澈的湖水,可以看见一些幼小的鱼苗在游动。这些鱼并不惧人,就在你眼前脚下自由自在地嘻游着,好像没有人来到它们身边一样,平静游动着,不在意他人在做什么。如此情景,可以感受到青海湖安宁和平的氛围,以及善良友好风尚,体会到这样境地的美好。青海湖,岂不就是和平安宁的象征吗! 躬下身去,用手指沾一下湖水,然后放在舌尖上,用那等待了几十年的味觉去品尝这湖水的味道。湖水有些咸味,是淡淡的咸,与想象中的咸度有些差距。除了咸味,这湖水并不像海水那样还有很重的苦涩,剩下的便是细腻和口爽。我不知道这湖水还有没有其他成分,也不知是否可以饮用,但着浅浅的咸味填补了我人生味觉里的一个空缺。 慢慢灌满一瓶清澈的湖水,随手把盖子拧得紧紧的,生怕一不小心把水洒了。我把这湖水带回去,放在书橱那磨口的玻璃瓶里,让她伴着我,留作永久的纪念。 恋恋不舍离开了湖边,准备告别这个值得永远记忆的地方。当经过帐房码头的邮局时,我为自己和同伴发了一个纪念封,也把我对青海湖的眷恋寄回去。 告别青海湖,已是夕阳西下,霞光满天。虽是相聚短暂,可此时望那一片沉思的碧水,如同作别美丽的神女。我感谢她为我洗去神灵的浮尘,载满美丽和深情,我期待着再一次回到这里,与她细叙心怀。 (2003年8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