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在大连“扫街”

2016-1-20 00:00| 查看: 642|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早两个月,同事们纷纷去泰国抄底,把我也搞得心痒了,的确免签证和2k不到的团费确实诱人,但纠结了一会儿,我还是放弃尝这个鲜。在网上定好机票和宾馆,老老实实拖了个箱子,开始了我自己定,自己玩,自由自在一个人的旅行。


目的地:大连。

“扫街”并非执行清洁任务,而是特指拿着相机边走边拍。这是细致观察我们熟悉和不熟悉城市的方式之一,欢迎大家跟着我的记录穿梭于大连的风情小马路。

南山!南山!

第一天,住在位于三八广场附近的宾馆,这不算是闹市,但步行至南山拆迁地块和七七街,只要七八分钟。这段动迁的地块位于五五路、南山街、明泽街、七七街之间,是个长方形的地块。东西约320步,南北80步。

废墟之上,曾经矗立着多幢日式别墅,为殖民时期日本高级职员的住所,解放后,分配给老百姓居住,跟上海的许多别墅老房子一样,在进驻了72家房客以后,气息也就变化了,渐渐成了拥挤和落后的代名词,终于,它们被碾压在时代的车轮下,成为了历史。

穿过哈尔滨街,便看见七七街,它的对面便是被称为“日本风情街”的枫林街和南山街,除了房子更新,环境更静以外,倒也没什么特别,这里与南山拆迁地块原属同一区域,可以想象当年政要达人,高级官员在此居住的景象,但一想到曾居住在这里的是殖民者,又完全没有想象空间了。

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data/attachment/portal/201601/20/setcpgf3wlk.jpg" width="665" height="496">

南山宾馆

去南山宾馆的那天,已经是旅行的最后一天,老天爷似乎有意挽留,还下了瓢泼的大雨,我撑了伞,背着相机,造型极其狼狈,但我很高兴我眼前看见的那些建筑和那些弯曲的小路,他们是隐藏在这个城市里,很有神韵的一部分。

你可以沿着南山宾馆门口的那条路一直往前,一路上,左手边是稍显普通的居民建筑,右手边,则全为独立的别墅,矮墙低檐,花园里养着各色植物,安静而田园,非常符合年轻女性对于家的构想。

说到它的历史,又不免要提及殖民者,那一带整片整片的好几百栋独立小楼,全木制结构,看似日式楼房,但又兼具西方特色,据说是当年日本留学归来的建筑师,进行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实验品。

据说大连的日本领事馆就位于南山宾馆后身的一个很隐蔽、很幽静的地方,租用着当年殖民地期间所建的小楼,但我没有看到。

南山宾馆现已更名为“富丽华南山花园酒店”,对于游客来说,这应该不是什么景点,但跟我一样,有点小资装13情怀的,建议你去走走,看看。

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data/attachment/portal/201601/20/klic1sfgjmu.jpg" width="527" height="700">

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data/attachment/portal/201601/20/o3umhjiq5wx.jpg" width="480" height="680">

高尔基路

坐车去沃尔玛扫荡土特产,售票员告诉我在团结街下,照做,然后往前走,突然看到“高尔基路”四个字——很革命的路名,很熟悉的几个字,来过大连的朋友曾特意跟我推荐过这条路上的i55咖啡馆,如今得来全不废功夫嘛!我暂时忘记购物任务,也忘记了咖啡馆的魅力,开始在街上游荡起来。这是与南山气场不同的一条路,房屋都为老百姓居住,黄色外墙,高大的银杏树,落下的毛毛虫一样的植物,落满了停靠在旁的汽车上,别有一番味道。

这里的房子像个很会穿戴的姑娘,虽没有名牌傍身,但往那一站,就是明星的范儿。高尔基路作为拍摄目标来讲,极为上镜,我在这拍到了很满意的照片。

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data/attachment/portal/201601/20/ihzgrxlww23.jpg" width="580" height="859">

有轨电车

我是把有轨电车,也作为此行的目标之一的,郑重地记录上出游攻略中。所幸的是,在大连的四天,我每天都有机会坐,不管多远都是一块钱,便宜又方便,而且现代车型的干净舒适,仿古车型的很有腔调,大连政府算是做了件好事,保留了这些久远的东西,让从未亲眼见过的人可以看见跟感受到。

曾有一位在大连生活过十数年的作者写了篇我很喜欢的游记,其中写到有轨电车,是很不忿的语气,大约是觉得保留日本人建造的有轨电车,称其为城市特色,太过牵强。但我倒觉得,尽管事物本身,可能是一道历史的伤疤,但伤疤也不是消灭了就好了,有时候记得它也未必都是坏事,况且,有轨电车,现在的确也在发挥着作用。

我因为非常喜爱,拍下了很多很多的照片,从远观,到近处,到内部设施,甚至于在马路边上,为了等它开过,有时要等上好久,没办法,没见过的东西就是新奇的很,我等在路边来来回回的拍,估计已经被人当作神经病了吧,哈哈。

700) {this.height= 700/this.width*this.height; this.width=700;}" src="data/attachment/portal/201601/20/ksxhlc5uff5.jpg" width="700" height="520">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在大连“扫街”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85588-1.html
本文关键词:在大连“扫街”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