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属江苏省吴江市,距苏州20公里,地处太湖之滨,古运河畔,是以水乡桥多、深宅大院多闻名的江南古镇。同里旧称“富土”, 唐初,因其名太侈,改为“铜里”,宋代,又将旧名“富土”两字相叠,上去点,中横断,拆字为“同里”,沿用至今。 下了车随着人群走没久,就踏上了古镇的第一座桥——三元桥,这里是古镇的入口,有很多的商店、超市,人也渐渐多了起来,因为是黄昏,也就不需购票就进了景区。 迎面又是一座石板桥——中川桥,从桥上就可看到古镇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了,虽说自己也是居在江南,可心底还是有种不期然的喜悦。 过了中川桥,一边是热闹的明清街,想来是现在时尚的商业街了,就没走进去,而是顺着大街信步走去, 天,渐渐黑了,沿着僻静的小巷漫无目的地走着,走过一座座白墙黑瓦的低低的老房子,走过一家家有着原木本色或油漆斑驳的门庭的人家,不经意间来到了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最有代表性。我电话预定了的吕家客栈(0512-63330674)就在这个地方,客栈,分上下两层,挑了一间推开方格子轩窗就可看到外景的房间住下,觉得很满意。 客栈门口放着蓝印花布的桌椅,行人走累了可随意坐下来歇歇脚尝尝小吃、看看只有三桥才有的鸬鹚表演和抬花轿表演,看看河面上晃悠而过的小船,真的是很诗意的。 放下简单的行李,就去了镇上闲逛.同里镇内街巷逶迤绵延,河道纵横交错,因而也就多古桥,这些古桥在漫长岁月风风雨雨的侵袭中仍静静地挺立着,坚硬冰冷的石头仿佛变得有了岁月的温情。 同里人有过三桥的习俗,取其消灾解难、幸福吉祥之意。三桥座落在成“┫”形的两条交错的河道上,相距只有几步之遥,有小巧精致的梁式桥,有弯如新月的拱形桥,静静地横卧在粼粼水波间,衬着摇曳生 姿的绿树,傍着白墙青瓦的民居,真的是美不胜收。加之座落在古镇的中心,自然成为同里人气最旺的桥。 最安静的名桥当属位于镇子外围的小东溪桥了,那天,我们沿着弯弯的石板路漫无目的地信步走着,不一会儿便觉游人稀少了起来,河的两岸也渐渐地象安静的乡村了,迎面却有不座不凡的拱桥映入眼帘,桥身的石壁上刻着一幅对联,写着“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 接榜歌”。原来这正是江南很多小镇都有的读书桥了,也正是同里历史上出过很多进士举人,进而应证同里人勤奋好学美誉的桥 。 两幅桥联;“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确实如此 退思园,是同里名园,建于清末的私家园林,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园名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很喜欢园主人的名和园名,占地九亩八分,很细巧精致的江南园林,既质朴无华,又素静淡雅,虽袖珍但布局独特,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并处处见水,清淡雅宜,更见灵气。加之四时花草树木点缀其间,亭台掩映,真的令人赏心悦目。 走过富观街,既是古镇区陆家埭,家家户户面对着河,沿河的门前有矮矮的类似走廊的廊沿,被称为百米长廊。继续顺路往前走,觉得游客越来越少,想是无景可言,不想竟在街角看到了被称为同里一景的“南园茶室”,是因柳亚子、陈去病等曾在此商讨成立"南社"而得此名的,想来以前只是中下层市民、四乡农民喝早茶的去处。旧时江南,是很多这样的茶楼的,为取水方便,也因那时交通都以水路为主,一般都建在沿河,是很有市井味的。 同里一游的最后一站即是罗星洲,其实是一个普通的小岛。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同里人很信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