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私奔到远方之重回镇江

2016-1-20 00:00| 查看: 824|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05年10月份的我,已经非常热忠旅游,并开始尝试自助游的乐趣,于是在那年第一次自己规划线路,自己定酒店,安排了一次镇江扬州的两日游。不过那时候走的线路大部分是参考各大旅行社的镇江扬州两日游的线路:第一天坐火车到镇江游玩了金山和北固山后匆匆赶到扬州,第二天在扬州玩了瘦西湖,大明寺,观音山等景点,然后返回镇江坐火车回上海.在经过一年多的旅游历练后,我再回想一下当年的这条线路,才发现有多大的失误呀,面对着镇江和扬州这两个历史名城,我错过了太多.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有想要重游镇江和扬州的心愿.

这次五一长假,因为在放假的前一个礼拜才开始计划,而这个时候通过个大网站订江浙一带旅游城市的房间已经基本上订不到了,除了镇江.而镇江的房源充足价格也不贵,靠近火车站的四星级的镇江宾馆的双标间只要198,索性我就借此机会圆我的重游镇江的梦吧.

5月3日坐火车到镇江,因为太晚买票,只能买到慢车票,而且在途中还几次停车为D车组让路,拖拖拉拉得在将近下午1点钟才到站.出了站先急急忙忙买好了明天回上海的车票,连酒店也顾不上去,就踏上了火车站门口的4路公车,这部公交直达焦山.

下午2点,我已经站在了焦山轮渡码头等着坐船过江上焦山了.焦山门票50元,有学生证可以打7折,当时我拿着50大钞给售票阿姨时,她疑惑得问了我一句”50元的?”,估计我实在长得面嫩,阿姨大概以为我的年龄看上去应该买学生票,这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出来时不问表妹借学生证呢.

因为下午6点之前我必须要到酒店check in,所以我给自己在焦山的游览时间为3个小时.

下了轮渡,迎面就是上书”焦山胜境”的牌坊,牌坊后的照壁后,是定慧寺.定慧寺始建于东汉年间,原名普济禅寺,曾改名为焦山寺,后由康熙南巡时改名为定慧寺,为有定力,有智慧的意思.

定慧寺不大,山门殿后的广场上,左右两侧是鼓楼和钟楼,广场中央是玉带桥,桥有三带,左右两带上分别有纪念焦光和定慧寺高僧茗山的焦公亭和茗公亭.过了桥之后是天门殿,天门殿后当然是大雄宝殿.殿内的三尊大佛金碧辉煌,玲珑的长明灯高悬半空,显得整个大殿即气宇辉煌,又庄严肃穆.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殿内的穹顶.顶上的斗拱都是用小木块一块块拼合而成,据说没有用一颗钉子.穹顶也漆金描红得画满了很多佛教图案.最高初悬挂着的”香林”二字的牌匾是康熙皇帝的亲笔.

定慧寺内有很多树木,其中有一种不知名的树上开着白色的小花,散发出阵阵幽香,寺内浓郁的香火和这淡雅的花香混合在一起,一重一轻,一浓一淡,相得益彰.大雄宝殿后有一条幽径,我顺着小径一路寻过去,原来是一座大殿隐藏在在绿荫下.依我对寺院的了解,八九不离十应该是藏经阁,走进一看,果然是一栋两层楼式的建筑,建筑的第二层是藏经楼,更有趣的是,一楼门柱上的一副对联里更是提到了在二楼读经学识的内容,可惜对联的具体内容我没有记住.

在定慧寺内转了半天,我一直在找不波亭.据一些旅游资料里记载,不波亭就是定慧寺的山门,可是我左瞧右瞧就是觉得这个山门和资料里记载的不波亭不一样.后来我终于在定慧寺的西侧找到了它.原来这是定慧寺的”老”山门,它比现在这个山门小得多,但门口仍旧有一对石狮镇守,门旁左右两侧悬挂着”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的对联.进入山门,迎壁上是对联的横批”海不扬波”,是说焦山耸立在长江的中心,犹如镇海之石,驱逐海怪,连大海也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浪,不波亭就是海不扬波亭得简称.

出了定慧寺,右侧是茗山法师纪念馆,馆前挂着”人天师表”的匾额.馆内是介绍茗山法师的生平,在茗山法师的塑像后面有一块石壁,上面洋洋洒洒得介绍了法师从出生到归去的几十年里的丰功伟绩.

纪念馆前是上山的路,突然看见一个小门上写着碑林两个字,我毫不犹豫地就冲了进去,这里可是历代书法名家的碑刻汇集的地方,所以焦山也因此被称为书法之山。开始我还以为所谓碑林,大概会象墓地里似的所有的碑刻都跟墓碑一样零乱得竖立在泥土里,谁知一看才知道,还是将碑刻砌在墙上。最先参观的两、三个房间内的碑刻都是墓志铭,我没什么心思一一细看,不过还是发现了一块有意思的碑刻—宋·禹迹图。是将古代九州的500多个名山大川的位置雕刻在石碑上,有意思的是,后来我在纪念沈括的梦溪园里发现了同样的碑刻,沈括和这碑上的地图也有着渊源呀。

碑林内上千块的碑是看也看不完的,我把目标放在寻找碑林内的“碑中之王”《瘗鹤铭》(瘗是古语,掩埋,埋葬的意思)。这是和洛阳的《石门铭》齐名的“二铭”之一,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相传此铭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悼念他在焦山夭折的两只仙鹤所做的,后来这块碑落入江中,后人打捞上了六块原石,只有八十几个字,已拼凑不成原文了。

在寻找《瘗鹤铭》的途中,到是让我无意中走到了御碑亭处,亭子中间的石碑的正面篆刻着乾隆皇帝第一次到焦山时写下的《游焦山歌》,背面则是乾隆皇帝第三次游焦山时又做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诗中有词将镇江的金山和焦山做了比较。好象自古以来,金山和焦山的僧人就喜欢相互攀比,他们比规模,比僧众人数,比香火。不过乾隆在诗中可是下了结论,他说,如果就山水风景而言,焦山更胜一筹。我也觉得,金山的地域不如焦山广阔,但它的殿阁比较多,也比较辉煌,所以世人都说金山是寺裹山,焦山是山裹寺。

兜兜转转后,我终于找到了《瘗鹤铭》,它被单独放置在一间屋子内。上面的字体属于隶书,懂书法的人把隶书称为“大字”,不知道清秀的楷体是不是就应该被称为“小字”了?《瘗鹤铭》被尊为“大字之祖”,是隶书到楷书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石刻。残缺石块上的字的确石苍劲有力,洒脱飘逸,可我认得的字却没几个。

碑林的边上是焦山行宫,是乾隆下榻的地方,觉得这里作为皇帝的行宫好象小了一些,不过行宫内有一处风韵亭,据说是乾隆皇帝和大臣对弈的地方。亭中石桌上摆放的一盘残局,似乎也在印证这里是皇帝行宫无疑了。出口处有一眼“东泠泉”。这里其实没有泉眼,只是焦山的和尚眼热金山有一处泠泉,就打造了一口井,硬是称为“泉”。这也是焦山和金山相比的结果之一。

出了行宫,在焦山的山脚下,是建于鸦片战争时期的古炮台,是一个由八个炮堡组成的呈扇形的炮台,正对着长江的入海口,这里也是镇江人民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的见证。看到介绍上说,当时英军舰队入侵长江,在这里遭到焦山炮台守军英勇抵抗和沉重打击,但面对七十余艘敌舰,炮台守军终因寡不敌众,守岛居民,一千五百多人全部捐躯。而在抗战时期,日军将原本为三层的炮台摧毁了。如今我站在这些残埂断壁处,觉得很感伤,我们的国家在近代历史上,曾经被那么多国家侵略过,而有些所谓的大国面对这些铁证般的事实,还厚颜无耻的不肯承认。以前我喜欢吃日本拉面,也向往到日本去旅游,不过现在拉面在内的一切日食碰也不碰,去日本旅游也改成看看伶俐主持的东京印象就好了。

顺着炮台边上的山路我继续上山,没走多久,就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李白的《自焦山望松寥山》: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安得五彩虹,骂天作长桥;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不是特别能理解这首诗得具体意思,但总归是在夸赞松寥山的美景。大概在放置石碑的这个地方,李白看到了松寥山并有感而发。不过在我看来,松寥山小到就象是江面上突出的一块巨石,不经意很容易被忽略。

距离石碑不远处是吸江楼。它的地理位置是在焦山东峰绝顶(不好意思,又要说一句,焦山风景很美了,但实在不够雄伟,所以这东峰绝顶也不那么雄俊),在吸江楼的上层俯瞰长江,只见苍茫万倾,眼界顿时开阔,确实不负“吸江”之明,而且据说这里是被历代游人所称道的看日出的绝佳地点。

再往山上走一点,一道白墙圆拱门告诉我院内是板桥书屋。“扬州八怪”之首的郑板桥曾在此处修行过,院子不大,里面有小斋两、三间,现在都当作了郑板桥纪念馆,出售一些郑板桥书法的拓片什么的。正觉得这里无甚景点准备离去的时候,发现院落深处有一条小径不知通幽到何处,有三两的游客正走过去,我也好奇得想要一探究竟,于是一走便走到了别峰庵。说是“庵”,其实是一座四合院,但院内却又有大雄宝殿,再看黄色的院墙,这应该是寺庙的建筑。再说别峰庵的名字,是指此峰有别于焦山山顶的东西主峰,是位于两峰之间的别岭上,难怪不是那么容易被发现。

别峰庵下应该有座百寿亭,不过当我在庵内看到山顶的万佛塔已经近得好象就在眼前一样,就迫不及待得奔向顶峰去了,于是便错过了这个亭内刻有一百个不同样的篆体寿字的亭子。

万佛塔位于焦山顶峰,塔外有塔院,塔院的前后大门上分别刻有“海不扬波”、“中流砥柱”八个苍劲有力的石刻大字。万佛塔是一座明清式的仿古塔,七级八面,塔的外墙上描绘着唐三彩护法诸天壁画,塔内供奉着一万余尊金身佛像,塔内塔外一片金碧辉煌。想要爬上塔还要再出15元的登塔费,这个时候我就更懊悔没有向表妹借学生证了,不过既然已经在塔前了,岂有不上塔的理由。塔内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小金身佛,还画着许多美丽的飞天,当人在沿着狭小的台阶小心翼翼地攀爬的时候,仿佛真有一种置身天庭的感觉。万佛塔的整体建筑中还包括地宫和天宫,地宫是地下室,天宫是位于塔顶的刹,这两个地方都是僧人藏宝的地方,还有历代高僧的舍利也会被放置在这两个地方,天晓得他们都藏了什么宝贝在里面。

爬到塔顶,由近至远眺望着焦山的全景,看到长江对岸的镇江市区。这时天上下起了一阵中雨,天色也变的灰蒙蒙的,在看看远处的长江,真的是江天一色了。

在塔顶吹够了风,雨也渐渐停了,我下了塔,并顺着另一条路开始下山。

一路走下去,没看到什么大景点,走到半山腰的时候才看到了壮观亭。亭名壮观,其实只是一般的六角亭,但却有三副对联,中间的一副是“江天共一色览,心迹喜双清”,大概是指从这里远望的话,可以看到很壮观的景色,但时世变迁,现在能看到的只是山上的绿树而已。

拾级而下,我又分别路过了埋葬僧人舍利的塔林和三诏洞。三诏洞供奉着焦公焦光。东汉末年,著名学士焦光隐居在此,汉献帝闻其高名,曾三次下诏书请焦光出山做官,但他都称故拒绝了,而后人为了纪念焦光为当地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就把当时他隐居的樵山更名为焦山。

在快接近山脚的地方,有一片摩崖石刻,看落款有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各种字体的书法,而浮玉岩上的“浮玉”两个大字,似乎事对这些题刻的总结:浮在岩壁上的瑰玉。个人觉得这些题刻真的很赏心悦目,但景区内对它们的保护却不是很重视,很多题刻的字不大,因为长期裸露在空气中,已经剥蚀看不清了。

到了山脚,参观了罗汉洞和焦公纪念馆后,我在焦山的游览算是告一段落了,抬手看看表,时针指向下午4:30,比我订的时间还早了半个小时,不过我也不敢大意,仍旧是匆匆得上了返回的轮渡到公园门口乘4路公交去酒店。焦山公园内有索道可以到山顶万佛塔附近,20元一人。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来山不高,爬上去不费什么力气,二来上山下山得路上都有一些值得驻足的景点,如果坐了索道就是又多花了钱,又错过了一半的景点,多可惜。

镇江的4路公交车很多,所以我在公园门口很快就搭上了车。车子行到快到火车站的时候,老远就闻到了一阵很浓的醋的味道,开始还以为是谁在车上打翻了醋瓶子。突然想到,镇江最有名的恒顺醋厂就在这一条路上,而且还有站名,想到醋厂离酒店很近,我就在那站下了车。从外面看进去醋厂很大就不用说了,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厂门口有他们的门市部,里面除了出售醋类的礼品外,还卖零拷的醋,这在上海基本已经看不到了。我嫌拎着瓶瓶罐罐的太麻烦,就买了三瓶不同口味的醋奶算是尝鲜吧。

在酒店的登记手续很快就办好了,五月份镇江的6点钟天气还是很亮,游兴正浓的我放下随身的行李,在酒店对面乘坐2路公交,准备到西津古度游历一番了。

2路公交的司机很热心的告诉我,到西津古渡的话,在人民街下比较方便。人民街也是一条古街,街道两旁的建筑比如药房、布店一看就是上年纪的老建筑了。

在人民街的尽头,右侧有一条阶梯缓缓斜上,里面就是西津古渡了。在进入古渡之前,我先到旁边的镇江博物馆门前逛了一圈。虽然现在天色还是很亮堂,但博物馆老早就大门紧锁了。博物馆的是一幢蛮现代的建筑,它边上有几栋红色的欧式建筑,是原来的英国领事馆。这两种不同分割的建筑并排在一起,大概可以体现现代中国建筑的一种态度吧,就象现在很多城市有保有古建筑的老城区,也有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城区。

走过了很长的一段小道,过了“同登觉绪”的拱门后,我先看到的是救生会纪念馆,镇江作为沿江城市,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江上救援队了,救生会就是当时他们对救援队的叫法。救生会纪念馆的对面是观音洞,听说里面有一尊白色的观音立像,两侧还有普陀严和铁柱宫。别看我现在说的头头是道,其实这两个地方大门紧闭,我什么都没看见。街中央有有一座石塔高悬再半空,塔上两面都刻有“昭关”两字,这也是一座喇嘛石塔,塔上还刻着观音和黄财神的富语,所以如果从塔下走过的话,观音能保佑你出行平安,黄财神能保佑你财源广进。

过了石塔不远处,是小山楼,对面都是些雕花木楼,在我看来这些楼还比较有传统民居的特色。西津古渡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修建,在小山楼这里,旅游局将路上层层的石板挖开,让游人看看不同时代修建的石板路,并起了个非常贴切的名字“一眼看千年”。

再往前走,就是一些民居了,我又在这些老房子中溜达了许久,直到看到暮色中归家的老人的背影,我才意识到时间不早了,便也踏着夜色离开了。

在镇江博物馆不远处,有一家名都大酒店,酒店的样子很象是澳门的葡式建筑,不过现在是关张期间,相信它崭新的时候样子一定很漂亮。再往前走一点就是伯先公园,是纪念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的。虽然已经关门,但看门的老大爷好心让我进去看看,我在离门口不远的广场上逛了逛,广场中央是的塑像,边上是他的纪念馆。

天色越来越黑,我在伯先公园对面乘2路公车回酒店,在酒店附近的一家淮杨菜的饭店里,我把镇江的肴肉和锅概面这两大特色结合在一起,点了一碗肴肉锅盖面,汤底很美味,不过更好吃的还是肴肉,入口即化,酥香无比。

第二天在酒店好好的休整了一夜,早上在餐厅饱饱地吃了一顿自助早餐,吃到了很多镇江特色的早点。在离店之前,我向酒店的里的人咨询了今天要去的地方的乘车路线,然后就在火车站乘坐15路公车到我今天的第一站——南山风景区。

15路的终点站就是南山风景区了。南山面积辽阔,涵盖着16座山,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比如大书法家米芾,文学理论家刘勰,作曲家戴顒等都在南山生活隐居过。现在南山开发的景点有文苑,竹林寺和招隐寺。我在文苑门口买了票(40元),向园内工作工作人员询问后得知文苑只是个公园,没有什么古迹,就先进入不远处的竹林景区了。

竹林寺里有建于东晋时期的南山三大古寺之一的竹林寺,不过现在只剩下一栋天王殿了。进入殿中,看见殿内已经没有什么跟佛教有关的东西了,倒是在大殿内竖了一尊寿星公的雕像,再往里走一点,就看见了更过的寿星。原来寿星也分多种多样的,竹林景区内的寿星雕像有讲法寿星、长须如意寿星、九桃寿星、百子寿星、佛手寿星、五福寿星、百桃寿星、怪寿星,一团和气寿星等还有代表生肖的蛇寿星、龙寿星,鸡寿星等,除了这些,还有被称为寿星的东方朔捧桃、还有道教神化中活的最长的长胡子的彭祖。如果不是在这里看到如此多称谓的寿星,真还不知道寿星有这么多的分身,可见民间对长生不老的渴求有多么强烈。

竹林寺内的大部分都被毗成了烧烤点,值得可看的景点只有林公泉和挹江亭。亭上有两句寺“到此阔心胸,来诗觉幽敖”,可是现在在这里,可是一点也看不到什么江水的。

从竹林景区出来,我接着去招隐景区。本以为只要沿着招隐路就可以很顺利的到达,但是这条路一走就是半个小时,难怪景区介绍中说各个景区之间的距离比较远。进得景区,就看见山门上大书法家米芾的真迹“城市山林”。米芾父子在南山生活了四十多年,并在此独创了“米氏云山流派”。招隐景区内没了招隐寺,但有纪念作曲家戴顒的招隐坊,和他生活过的听俪山房,两口名泉虎跑泉和鹿跑泉也在山房的边上。除此之外,还有南梁昭明太子萧统读书过的读书台等景点。可是这些景点在文革的时候都被毁坏了,现在我们看到的都只是在1981年重建的仿制品。

在某个房间里展示了镇江的许多和宗教有关的景点,其中对镇江的下辖县句容作了很多的介绍,那里有跟佛教有关的宝华山,还有跟道教有关的茅山,还有六国时期梁朝的皇陵,让我一阵心动,便在心里想好了以后到句容旅游的计划。展示中还介绍了南山的鹤林景区,图片上的鹤林寺看上去好是气派,又被边上的工作人员告知鹤林离这里也不是很远,只是还没有被开发,于是我马上决定等会要想办法到那里去看一下。

在昭隐景区门口,我可是再也不想走着出去了,于是请工作人员叫来了电瓶车,2元一位,坐到了文苑的门口,既然来都来了,还是进去看一眼吧。地方也蛮大的,里面有一座纪念文学理论家刘勰的文心阁,还有纪念黄花岗烈士的陵墓,其他地方就全是休闲娱乐用的了。

从南山出来,我沿着景区门口的马路向前走,一路走一路打听的,当看到一座正在修建的寺庙建筑的时候(也是走了不少路呀!),鹤林到了。不知道这个景区所在的山是不是叫鹤林山,山不高,从两个大门进去看到的分别是纪念解放前为了抢救国家财产而牺牲的五位烈士的墓,还有大书法家米芾的墓,这应该是南山上值得一到的地方了。爬到山顶后,看到一座新修的无名楼阁,再无其他了。我四下里看了看,没有发现有鹤林寺的踪迹,后来想想,门口那座正在修的寺庙很象是在招隐那里看到的鹤林寺的图片里的样子,敢情是还没修好就贴出来招揽游客了。不过能找米芾的墓也算不枉此行了。

从鹤林出来,我仍旧是乘坐15路公车,因为看到途中有经过梦溪广场,而我要去的梦溪园就在广场里的某个角落里。梦溪园是沈括在镇江的居住地,也是他完成《梦溪笔谈》的地方。在梦溪广场下了车,看见广场中央就树立着沈括的雕像,刚围着雕像转了两圈,我就迷路了。虽然公车司机有热心的告诉我如何走,但有些路痴的我实际上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走着走着就找不找北了,还好路是靠嘴问出来的,最终在一条小巷子里找到了梦溪园。园子隐蔽在小巷里,就象其他的民居一样,一不留意很容易就会错过了,唯一不同的是它是要收门票的,不贵,2元。进了园子,里面的布局也和一般的民居无异。写着花香鸟语的拱门上爬满了绿荫,穿过拱门,是一间介绍沈括成就的屋子,我仔细看了看介绍,才知道原来沈括在生物、天文、力学、化学、地质学、地理学、医药学等很多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难怪就连现在国外的很多人都称赞他是少有的全面发展的人。在梦溪园内,我还偶尔发现一块纪念美国女作家赛珍珠的父亲赛兆祥牧师传教经历的碑石,如果来的及的话,赛珍珠故居我也要想要去看看的。

从梦溪园出来,我准备去五柳堂看看。资料介绍五柳堂位于不远处的演军巷内,不过我问了几个人好象都不是很清楚演军巷在什么地方,于是我便叫了辆人力车,到了地方我才发现其实坐公车到大市口找找,就在附近。我去的时候,五柳堂正在整修,看门的大叔也很好心的放我进去看了看。据说是因为院内有五棵奇形怪状的柳树,这里才被叫坐五柳堂的,不过我看院子里的几棵树,怪是怪,可是没一棵长得象柳树的。五柳堂的建筑是比较能够代表镇江古民居的特点和风格的,现在尽剩三进平房和一座藏书楼。三间平房各有特色,一进是楠木厅,是明代建筑;二进是斜厅,是清代建筑;三进是阁楼厅。藏书楼是建于民国的,所以在这小小的五柳堂里,竟然可以看到三个历史时期的建筑,不可不谓之大开眼界呀。可惜因为一进的楠木厅比较有价值,被关上不能参观,我灵机一动,跑到对面楼房的高处向那里看,可惜也只能看到厅前的小院子。

因为梦溪院和五柳堂都是小景点,没有花费我太多的时间,当我从五柳堂对面的高楼下来的时候,时间还不到下午2点。距离我定的回上海的火车还有3个多小时,想到昨天没能进去参观的镇江博物馆,大市口就有到那里的2路公车,我决定再去那里一次。

这次我乘坐2路车是到伯先公园下的,从公园那里往回走,我又看到了名都大酒店,白天能更清楚的看见它的外貌,酒店墙壁上剥落的颜色仿佛也在述说着它的苍桑。毕竟是白天,我看到了昨天晚上没有注意到的两个旧建筑,一个是镇江商会,一个是广肇公所,镇江商会我大体知道是做什么的,可是公所是什么呢?不知道是不是当时的派出所。

我在镇江博物馆买了门票,原本20元的票子,在我和售票员员阿姨攀谈了几句后,就给我打了个对折,非常感谢。镇江博物馆从里面看也是很现代的,它里面的布局和上海博物馆很类似,也分有绘画、青铜器、陶瓷、工艺品和金银器等各个展厅,其中在金银器展厅内展示的馆藏珍品里有从甘露寺慈寿塔的地宫中出土的金棺银函舍利子,是将阿育王的舍利子放在银函内,外套素面小金棺。虽然和上海博物馆类似,但规模还是小很多的,象我这样不喜欢细看展品的人一会工夫就看完了。剩下的时间,我就主要去看边上的英国领事馆旧址了。旧址上有好几栋房子,有办公楼,会见楼,员工宿舍甚至还有马厩,我看到有一个象邮筒样子的东西放置在办公楼的门前,样子很漂亮,开始我还以为应该是路灯,后来在某杂志上看到相似的东西,原来还是邮筒。在旧址建筑的最高处,有一处建筑很特俗,门是铁门,有很多窗户但也被铁栏杆固定了,不知道会不会是那时候的弹药库。最后我在旧址里的员工宿舍门前逗留了一会,这里的小花园里有座椅,还有秋千,那些英国人也真懂得休闲的吗。

之前和博物馆的阿姨攀谈的时候,她告诉我今天参观西津古渡的话是免费的,明天开始就要售30元的门票,所以我出了博物馆之后,又奔向了那里。可是要吃免费大餐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排队持身份证领票不说,还有人数限制,古渡里的两个售票口都排起了很长的队伍,维持持续的人却一直在喊已经没免费票了。我算了算时间,如果在这里浪费时间挺不值得的,而且凭票参观的景点只有救生会和观音洞,个人觉得这样的价格不是很划算。

告别了古渡,我回到酒店取了行李,趁开车之前还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到离酒店很近的赛珍珠故居逛了一圈。赛珍珠的故居在登云山上(可是山真的只能算是个小山包,很矮),是一座青砖木结构的两层楼房,赛珍珠在这里从少年到青年生活了18年,回到美国后,她创造和很多描写中国的文学,许多外国人就是通过她的小说了解中国的。现在这栋楼房作为镇江市友好交流馆在使用着。

赛珍珠故居的路牌上指示着,附近有所学校叫第二中学,是以前的崇实女中,我猜想赛珍珠会不会是在那里学习过,我好奇的也去看了一眼,除了校门比较有历史感,学校里面其实也很普通。在寻找学校的途中,我还看到了非常简易的润州道观,那里还标明着是命理预测中心,在这里这样是可以公开的吗?

到此为止,我的镇江之游结束了,对这次能够重新回到这里并且看到以前错过的那么多的景点,我心满意足了。


(不波亭—定慧寺的老山门)


(万佛塔)


(镇江博物馆)


(西津古渡里的喇嘛石塔)


(镇江博物馆对面的老镇江商会)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私奔到远方之重回镇江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78232-1.html
本文关键词:私奔到远方之重回镇江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