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这次全家江南游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回老家寻根问祖。到镇江的第一晚,我们特地去祖宅附近的一家据说有百年以上历史的酒楼吃饭。虽然饭菜没有想象中好,但光想象一下当年老祖宗也在这里吃饭,可能就坐在我现在坐的位子上,就够让人浮想联翩的了。 镇江地方虽不大,名胜古迹倒不少,而且个个名头都很响。第一个去的焦山,我第一次读到还是《射雕》里面江南七怪跑去焦山寺找那个段天德。坐渡轮过去的时候,烟雨蒙蒙,渡轮码头就在眼前,还看不出焦山的轮廓。据说焦山最大的特点是“山裹寺”,这一点我倒没看出来,但山门附近的亭台楼阁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马上让我想到那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接下来去的北固山,当然最出名的就是那首《京口北固亭怀古》。我对中学语文课本上关于这首词的注释还记得清清楚楚: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宋高宗的老娘也在这里“北顾”过一把,后来的皇帝嫌这“北顾”太过凄凉,改成“北固”,跟“北平”、“西宁”什么的就一个意思了。北固山公园的门口现在就有一块刻着这首词的碑。北固山另一个出名的原因是山顶的甘露寺,读过三国的人一定不会忘记极富戏剧性的刘备招亲这场戏。现在的甘露寺是近年重建的,殿堂之中连佛像都没有,倒塑了几场“招亲”、“成婚”之类的蜡像来招徕游客。但山脚下的试剑石据说倒是真迹,我看了看,觉得那豁口实在太大,想必当年劈开之后这千百年来两边的石头各自风化了不少;不过两块试剑石的块头都很大,能一剑劈开这么大块的石头,要么那剑都是传说中的神兵利器,要么孙刘二位都是传说中的武林高手了。我一踏进北固山公园就在找北固亭,在山下问了个工作人员,指的路却是通向地图上的“望江亭”的,且不管它,上去再说。绕到甘露寺背后一看,只有一个亭子,牌匾上写的是“望江亭”,旁边的介绍说这其实就是北固亭,同时还是传说中孙尚香投江的祭江亭,真是绝倒。转身一看,山顶这么巴掌大块地方,也实在是不可能再建另外两座亭子了。上山的路上还意外发现一座汉白玉的石碑,上面刻的是唐朝时的日本遣唐使阿倍仲麻吕的“明月可在三笠山”的汉诗与和诗的全文。我不记得这位阿倍先生跟镇江,尤其是跟北固山有什么特殊关系,但在中国境内找到刻着和诗的石碑实属罕见,留个影先。 最后终于到了镇江最出名的金山寺。大部分人知道这里,是因为《白蛇传》里的“水漫金山”。其实法海和尚在历史上还真有其人,只不过跟白娘子的时代完全不同,而且只不过是个隐居坐禅的僧人,现在还留有他隐居的法海洞,小得很,相信容不下许仙。金山寺的香火很旺,所谓“金山寺裹山”倒真是名副其实,从山脚往上看,的确是只见寺庙不见山。金山脚下还有个“白蛇洞”,一个极小的洞口,大概只能容十岁以下的孩子爬进去,里面黑漆漆的也不知有多深,也难怪民间传说这就是白蛇当年从西湖边一路爬过来的出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