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官方微信

骑行圈_自行车旅行网

 找回密码
 马上注册
快捷导航
官方微信

南京,无奈之后

2016-1-19 00:00| 查看: 186| | 去自行车论坛逛逛

今年春节,我的目的地本来是黔东南;可人算不如天算,“2008年的这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猛了些”,使我不得不将贵州之行的计划暂时搁置。这场白色灾害,注定会以其影响范围之广和伴之而生的异乎寻常的寒冷,而长久地留存在人们的记忆当中。于是,在这样一个冷酷的冬天,“温暖”成了人们最希冀见到的字眼,这当中,自然也包括早已习惯了长假出行的我。

(一)

稍暖还寒,我们一家三口就踏上了去南京的动车组列车。面对眼前和窗外的新奇,豆豆雀跃着;而我却兴奋不起来。虽贵为“帝王之洲”而自古繁华,可金陵访古毕竟只是备选;何况,在回归自然之风盛行的今天,去触摸考辨那些怕是已随六朝金粉渐隐秦淮的斑纹、遗迹,恐怕只能是无奈的选择了。

一出车站,扑面而来的寒气和街道两侧随处可见的雪堆更增添了萧瑟的气氛。眼前的玄武湖依旧阔朗,诺大的湖中只寥落着三两只小舟。那份冷清,像是还在和姗姗来迟的阳光赌气似的。旧地重游的第一印象,确实与记忆中庙堂之上的大气辉煌有些距离,可是,从积极的方面考虑,既然是访古,清冷的氛围或许倒能添抹上肃穆的几笔,使凭吊而生的感怀更加丰富呢。

(二)

翻阅历史,似乎每一个或激情或英武或沉重或屈辱的年代,都为这座建立在钟山余脉的城市留下了许多历史遗存,可要想在短短几天内阅尽这千年的沧桑积淀,怕是绝无可能;而要在这众多遗迹当中选择(考虑到豆豆五岁的年纪),自然首推明孝陵和中山陵了。

南京在历史上虽数次贵为帝都,但真正龙盘虎踞、气势飞扬,应该还是作为明朝首都之后(虽然后来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可仍旧尊金陵为“南京” )。起于贫寒、最终君临天下的朱元璋,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定南京作为首都,确实体现出非常人可比的眼光(战略纵深等),一如他划定背倚钟山、敞向开阔的这片风水宝地建造陵墓一样。帝王陵墓前一般都有神道,两旁立着石制的动物或人的塑像,以表拱卫之意,明孝陵也不例外;可特别的是,这里的神道依山势迤逦而建,不同于大多数神道直铺于陵前。石雕造型极为生动,豆豆蹦跳流连其间,缠着我们给他讲解这些动物和人物的名称和由来:马、狮、麒麟、象、獬豸、文翁仲、武翁仲,搞得我们也有“黔驴技穷”之感。算了,儿子,别深究了,还是多留影吧,让我们的幸福和这份生动相得益彰……

虽然据导游讲,远处的宫墙是在战争废墟上重建的产物,可站在长长的百官祭祀步道这边望去,还是尽显非凡的气势。整个帝陵的恢弘,尤以明城为甚。这座高约数丈的城堡,位于“宝顶”山(即太祖灵柩安放之所)前的广场上,傲然拔地而起,不怒自威。也许这位光复汉家天下的帝王,一生中有太多次登临城楼、极目远眺的经历,于远眺中谋划着他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构想;因而,身后无极,他仍要在此留这么个念想,以期冥冥中又可登临,望向烟尘滚滚的漠北呢。登楼的石阶经日久践踏,早已变得圆滑,加之积雪成冰,让人举步维艰,我们只得小心翼翼地倚墙而上,看来,要想重温帝王视野也不是特别容易的事情。终于登上城楼,放眼望去,明城后的宝顶山上累积的残雪中,众多黑黄皮肤的寒木,默默立在缟素的陵丘上,难掩一派萧杀之气。其实,当我稍后站在灵谷塔顶时,也有着类似的感怀:历史就如同一个大门永远开启的黑洞,无论你是谁,都别奢望能够穿越这厚重,只能是被动地向那扇门靠近,并最终走进历史。每及此,我依稀总能体味陈子昂当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的苍凉心态。

(三)

相比明孝陵的仪制,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要简洁明快的多。次第升高的石阶早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看不出大雪肆虐的痕迹,显露出建筑材料朴素而原始的色调来。豆豆未明所以,只兴奋地将那石阶当作登高的赛场,不知道在它们尽头,躺着那位最早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引入中国的先驱者。当我喘息未定地站在这远高于明孝陵宝顶的祭堂内,端详着中山先生的汉白玉卧像时,竟生发出一种疑惑:倘若这位终生倡导民族、民权、民生的伟人,能了解到自己身处这后人为其刻意营造的“高山仰止”、远离民众的所在,将会是怎样的感受呢?这疑惑或许发端于登山的辛苦,但它并不妨碍我对中山先生的景仰:正是他倡导的革命运动,将中国的显性封建专制制度送入了历史的故纸堆,他应该算是一个时代的开创者。

“朝代兴衰替,新人换旧人”,在另一处名胜古迹――总统府里,这种感觉尤为强烈。这座造型风格多变的“大杂烩”式的建筑群,曾经被作为清朝两江总督府、太平天国天王府和民国总统府。前部是雕梁画栋的古典庭院,后部则立着一组普通的现代小楼。这里的主人们都曾在一个时期领时代风骚,但最终无法避免被政治对立面取代的命运。在这些人当中,最为我不齿的就是那个自称天父之子的洪秀全,自从进入这里后,他就完全沉溺于“花红柳翠”、“芳巾香枕”之间(十几年里只发布了几道诏书),几乎再未离开过;对于他来说,这座宅邸是完全意义上的“家”,而且更像一个自我囚禁的“囚笼”,这种只安于自身享乐、心中有家无国的领导者,失败是必然的。至于中山先生的那位继任者,我猜测,当年他在目睹灵柩入土为安的时候,一定幻想着自己百年之后也能够葬于金陵峰灵水秀之地,受万人“朝拜” ;可事与愿违,最终只能偏安于祖国台湾。他不能埋怨造化弄人,“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能怪自己失掉了民心,也失掉了政权稳固的基础。

(四)

忆金陵旧事,怎可忘了那“桨声灯影里的秦淮” !十里秦淮,万家灯火,青楼楚馆虽早已绝迹,可由“李香君”们聚拢来的繁盛人气和热闹传统怕是轻易改变不了的;更因了正逢新春,夫子庙内更是花灯闪耀,摩肩接踵,热闹非凡。街上各类酒家饭庄小吃铺林立,别致的标牌、夸张的叫卖、诱人的气味,都“勾引”着饮食男女们的饕餮欲望。看到一处排着长长队伍的臭豆腐摊,本不甚喜欢此物的妻竟也“积极”地参与其中,当然,更别提那位年纪与胃口很不相称的小同志了。访古之外,大块朵颐确实是此次南京之行的另一大收获,在湖南路小吃一条街、在南京大牌档、在“回味”鸭血店……,“人之大欲足焉!”

雪后的南京访古行,沧桑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主题,也许,是这座城市经历了太多的兴衰更替吧。古语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惟其如此,历代文人骚客们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与兴亡、疾苦相关的名篇佳句,正所谓“赋到沧桑句便工”。我并不想在此罗列那些沧桑工句,只是在听到当下南方的灾情已大大缓解的时候,自然地将笔触回到这场使我们生活几无保证的大雪。如果,雪灾发生在过去那些年代,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局面。于是,我庆幸,在今天,“兴,百姓苦”无疑是个伪命题。


(不系舟)


(博爱坊)


(喂鸽)


(明楼城墙)


(威武)

扫一扫,关注骑行圈微信号
本文标题:南京,无奈之后
本文地址:http://www.qixingquan.com/article-76548-1.html
本文关键词:南京,无奈之后
最新自行车文章
最新自行车装备资讯
最新自行车骑行知识
最新山地车,公路车资讯
最新运动健身知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