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立淡水古迹博物馆,是台湾第1个以古迹为名称及营运主题的博物馆,将淡水地区31处文化资产,用博物馆的概念经营,同时透过艺术加值,深化文化观光内涵。为了筹备古迹活化艺文园区,基金会2001年2月正式进驻,展开捐赠仪式及“文化五月节”系列活动筹备工作,8月1日淡水小区大学且获得前台北县政府许可,正式在壳牌仓库挂牌运作。
以淡水文化基金会为例,基金会常务董事兼副执行长谢德锡表示,历年与古博馆合作的案例不胜枚举,包括2005年推动“街角博物馆”,建构全台首例的乡镇级私人博物馆家族联机。以及2010年办理“重建街创意市集”、2011年举行“淡水文化生活圈博物馆家族联展”、2012年的“大道公祭典与保安社的在地故事”乡土教学等等,并且出版“文化有味”等专书。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唯一“无庙有像”、9年1轮的“淡水三芝八庄大道公轮祀”祭典,传承200多年来仅有极少文献纪录。谢德锡在古博馆等众多单位协助下,累积10年研究成果。 壳牌故事馆展示的相关文物 新北市府协助 保存壳牌仓库 此外,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也在淡水壳牌仓库的保存、古迹认定与修复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与协助。谢德锡说,占地3000坪的仓库和码头园区,原为19世纪经营茶业、樟脑外销的嘉士洋行所有,1897年被英商壳牌石油公司买下,把台湾纳入远东煤油、石油贸易圈。 这座被淡水人称为“臭油栈”的仓库,见证过19世纪中叶淡水开港通商,日本据台、二次大战被美军轰炸酿成“火烧臭油栈”事件。后因高速公路开通、北淡线火车停驶而逐渐没落,只剩下4座大型仓库、4 座小型仓库及淡水铁路支线旧铁轨。 到了1997年,一度因“行政院”通过“淡水河北侧沿河快速道路”兴建案,被划入道路预定地而面临拆除命运,数十个文化、环保团体便串联发起抢救运动,引用“文资法”与台当局周旋,并向地上物所有权人台湾壳牌公司争取认同,1998年4月4日正式向前台北县政府申请指定古迹。 终于在2000年6月27日,获得以“原英商嘉士洋行仓库”的名义,公告为县定古迹,成为极少数被指定为古迹的产业遗址。同年12月31日,台湾壳牌公司代表在各界人士见证下,于第2届淡水文化会议将地上物所有权捐赠给淡水文化基金会,为岛内闲置空间再利用新添案例。 为了筹备古迹活化艺文园区,基金会2001年2月正式进驻,展开捐赠仪式及“文化五月节”系列活动筹备工作,8月1日淡水小区大学且获得前台北县政府许可,正式在壳牌仓库挂牌运作。 紧接着前台北县政府又自2006年花费1亿4000万元展开古迹修复工程至2010年完工,2011年8月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将壳牌仓库点交给淡水文化基金会营运管理,11月4日正式以“淡水文化园区”名称对外开放,成为古迹活化典范。 目前园区内不定期举办各式展演、生态导览活动和小区大学课程,百年臭油栈终于蜕变成艺文展演、终身学习场域,更有1座“淡水壳牌故事馆”,除了搜集、典藏、展示壳牌石油公司在台100多年各种文物,也陆续整理、发表相关人文纪录。 【故事物特展】媒油灯照亮来时路 2012年9月的新北市古迹日,淡水文化基金会陆续推出“重访沪尾-鼻仔头寻幽访胜”、“臭油栈闯关集章游”等活动。故事馆并推出“点亮长夜的一盏灯:台湾煤油灯特展”,各式各样的油灯从平民百姓手工自制,到富贵人家华丽雕饰,或者铁道员巡轨常用的油灯,见证生活演进历程,相当有趣,展期至12月31日为止。 【在地心声】 谢德锡:社团活化淡水资产 淡水文化基金会常务董事兼副执行长谢德锡说,淡水与水金九是新北市推动全台性文化创意活动的代表性地区,而淡水古迹博物馆与其他公营博物馆最大不同处,是有许多文史社团积极主动参与,协助推动文化事业传承。由于社团自发主动关心文化资产,古博馆便能结合丰富在地资源,藉由在地管理机制呈现特色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