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东北小江南 ——集安纪行
6月23日,我参加单位老干部处召开的离退休党支部工作会议,集体前往我单位离退人员健康疗养地之一的吉林省集安市。经过6个多小时的行程,于傍晚6点10分到达了第一站的住处——仁隆山庄。山庄距集安市区还有10公里,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山坳中。这里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凉爽,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下图:仁隆山庄)
会议之后,我们又来到了集安市区,住进了翠园宾馆。几天来,亲身感受了这座鸭绿江上游边境小城的魅力。 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是我国对朝三大口岸之一;西南与辽宁省接壤。气候宜人,四季分明,风景秀丽,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全市幅员面积为3217平方公里,总人口230373人。有汉族、朝鲜族、满族等9个民族,是中国东北的边陲重镇和长白山地区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集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公元前37年,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高句丽在鸭绿江中游和浑江流域建立政权,公元3年,高句丽从地处现在辽宁省桓仁县五女山城迁都国内城(今集安市区),集安作为高句丽都城长达425年。公元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又经历了渤海、辽、金、元、明各朝。清光绪28年(1902年)建立辑安县,1965年改为集安县,1988年5月改为集安市,1988年7月被省政府确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下图:集安市区掠影) 我们参观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高句丽古迹遗址。 首先去参观将军坟。将军坟是高句丽第二十代王长寿王的陵墓 , 建于公元5世纪初 , 长寿王继位之时。将军坟早年被盗。清同治末年 , 中原灾民出关谋生 , 进入长白山封禁区 , 见此墓宏伟壮观 , 以为镇守边关的将军之墓 , 讹传之为“将军坟”。 将军坟北依龙山 , 西靠禹山 , 东南有鸭绿江 , 前面是开阔的坡地 , 朝向好太王碑 , 遥望高句丽王都国内城。地势优越 , 建筑恢宏。据文献记载 , 高句丽共经 705 年,28 代王。其中 , 应有18座王陵分布在集安洞沟古墓群中。将军坟是现已确认的王陵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属于方坛阶梯石室墓。外观呈截尖方锥形 , 故有“东方金字塔”之称。将军坟是用精琢的花岗岩石条垒砌。底部近于正方,边长 31.58 米, 以上有七级阶梯 , 由 22 层石条逐层内收构成。墓高 12.40 米。用石条 1100多块。 (下图:将军坟) 随后又参观了好太王碑。好太王碑是高句丽第十九代王" 国冈上广开土境平安好太王" 的墓碑。亦称广开土王碑 , 或广开土王陵碑。好太王碑建立于东晋安帝义熙十年(公元 414 年 ) 。是用一整块角砾凝灰岩稍加修凿而成 , 略呈方柱形。这种石料多见于集安的良民和上下活龙一带的鸭绿江边。好太王碑高 6.39 米 , 幅面宽1.34~2.0米不等。高句丽工匠们修凿成形以后 , 将它立起来 , 然后书写、镌刻。四面环刻汉字碑文 , 共付 44 行 , 每行 41 字 , 除去行文及碑石缺损空刻 , 共 1775 个字。碑文为汉字 , 大小在 9-10 厘米左右 , 为方严厚重的隶书 , 也保留部分篆书和楷书,形成一种方方正正的书法风格 , 是我国书法由隶入楷的重要例证之一。 (下图:好太王碑) 然后还参观了五盔坟地下壁画。 五盔坟五号墓是高句丽晚期壁画墓的代表作之一 , 丰富多彩的壁画题材 , 是高句丽民族底蕴在艺术追求上的充分显示,其中也透射出对中原文化绘画传统的借用与改造 , 鲜活民族特色中处处透出浓厚的中原文化的绘画风韵。(由于地下壁画禁止拍照,故没有照片) (下图:五盔坟) 最后又去参观了丸都山城遗址。位于集安城北的高山上 , 与国内城相距 2.5 公里 。是高句丽早、中期的著名城址之一。它既是国内城的军事守备城 , 又曾作为高句丽王都使用 , 在高句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丸都山城与国内城相互依附 , 互为都城 ,形成了世界王都建筑史上附合式王都的新模式 , 为世界古代都城史书写下了壮丽的篇章。 (下图:丸都山城遗址) 高句丽古迹遗址,见证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浓郁的民族特色 , 是高句丽民族建筑才华的充分展示 ,与各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 在集安的几天里,大家还乘船游览了鸭绿江,观赏了两岸秀美风光。并近距离观看了朝鲜的民居、村镇以及农民在田间耕作劳动的情景。 游览东北小江南——一次令人难忘的集安之行!
(说明:本次集安之行,拍了一些照片,此文先插入几张,请等待陆续制作专题相册,供朋友们欣赏。) 来自旅行吧博文:http://u.cncn.com/space-210-do-blog-id-163735.html |